一种砂岩油藏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169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砂岩油藏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属于油气藏评价技术领域。该校正方法包括:建立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与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获取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和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根据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以及关系式确定对应的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根据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以及对应的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计算得到水挥发量校正量、油挥发量校正量;进而得到第一含水饱和度和第一含油饱和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与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对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和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的挥发量误差进行校正,得到准确的含油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而且计算过程简单,提高计算效率。高计算效率。高计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岩油藏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砂岩油藏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属于油气藏评价


技术介绍

[0002]饱和度是测井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得到油层油水饱和度是提高开发效果的关键和难点。许多砂岩油藏油层以砂、泥薄互层为主,纵向上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由于油柱高度低,油水分异不明显,同一沉积地层内多套油水系统共存;另外,地层孔隙结构复杂多样,孔喉半径大小不均,物性非均质非常严重,储层流体分布及渗流能力差别较大。岩心由地下到地面饱和度发生了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与流体性质无关的系统误差;二是与流体性质相关的脱气挥发误差,因此地面测量饱和度数据需要通过校正才能精确的求取地层条件下原始油藏饱和度。
[0003]长期以来,取心饱和度的校正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根据最新研究现状,校正方法总体概括为实验标定法和线性回归法。实验标定法的过程为:前人对降压脱气过程进行模拟,建立了降压脱气的数学校正模型,理论上这种方法最合理可信,但是复配地层油气水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而且保压模拟实验费用太高。线性回归法是较早提出的方法,以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校正方法切实可行,并且原理简洁易懂。其中具体校正方法如下:
[0004]在油、水两相流体条件下,地层的原始油水饱和度之和为100%。由于岩心从地下到地面受各种因素影响,所测油水饱和度之和小于100%。
[0005]当油层中不存在游离气时,原始地层油、水饱和度应符合:S
w
+S
o
=1,式中,S
w
为原始地层含水饱和度,为小数;S
o
为原始地层含油饱和度,为小数。
[0006]假设油、水的剩余率分别为α、β,则地面测量油、水饱和度应符合下式:进行推到得出式中,S

w
为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为小数;S

o
为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为小数。
[0007]根据实验数据,对S

w
、S

o
进行线性回归,得到:S

w
=a+bS

o
,式中:a、b为系数,常数,由实验拟合公式得到。推到可知a=β,进而可得
[0008]传统线性回归校正法由此结束,通过拟合得到的油、水剩余率,即校正系数。该方法存在两点不足:
[0009]一、通过方法原理可知,传统的线性回归校正法将饱和度的所有误差都当做系统误差,进行一步校正。实际上,由于不同流体渗流能力和挥发速率不同,饱和度误差包括2部分:系统误差和挥发量误差。线性归回的方式只能校正系统误差,但是挥发量误差会影响趋势线的斜率,不能模糊的等同与系统误差。
[0010]二、假设了油、水的剩余率分别为α、β,但是从推导过程和结果看,没有考虑相渗对不同流体剩余率的影响,而是简单的将油、水的剩余率α、β用同样的线性回归方式处理,必然结果是计算的α、β基本相同,且各约占1/2,校正后误差仍较大。
[0011]为此,有人提出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对挥发量误差进行校正,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6771071 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件,该文件公开了一种基于油水相渗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目的层不同物性的岩心开展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确定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结合饱和度校正量与密闭取心测量饱和度对密闭取饱和度进行校正,实现了在无实验室降压脱气资料的情况下,通过油水相渗曲线确定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量,然而在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对挥发量误差进行校正时,通过饱和度损失过程中水相综合相渗和饱和度损失过程中油相综合相渗进行校正,计算过程复杂,效率低,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大的系统误差,导致校正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岩油藏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校正方法计算过程复杂、效率低的问题。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砂岩油藏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建立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与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
[0015]获取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和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
[0016]根据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以及所述关系式确定对应的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
[0017]根据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以及对应的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计算得到水挥发量校正量、油挥发量校正量;
[0018]根据水挥发量校正量对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的挥发量误差进行校正,得到第一含水饱和度;根据油挥发量校正量对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的挥发量误差进行校正,得到第一含油饱和度。
[0019]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根据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与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对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和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的挥发量误差进行校正,得到准确的含油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而且计算过程简单,提高计算效率。
[0020]进一步的,为了计算得到水挥发量校正量,水挥发量校正量的计算公式为:
[0021][0022]其中,ΔS
w
为水挥发量校正量;B
o
为油的体积系数;B
w
为水的体积系数;μ
o
为油的黏度;μ
w
为水的黏度;S

w
为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S

o
为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K
ro
为油的渗透率;K
rw
为水的渗透率;为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
[0023]进一步的,为了计算油挥发量校正量,所述油挥发量校正量的计算公式为:
[0024][0025]其中,ΔS
o
为水挥发量校正量;B
o
为油的体积系数;B
w
为水的体积系数;μ
o
为油的黏度;μ
w
为水的黏度;S

w
为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S

o
为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K
ro
为油的渗透
率;K
rw
为水的渗透率;为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的倒数。
[0026]进一步的,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与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为:
[0027][0028]其中,K
ro
为油的渗透率;K
rw
为水的渗透率;A和B为关系系数;S

w
为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为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
[0029]进一步的,为了得到第一含水饱和度,所述第一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公式为:
[0030]S

wr
=S

w
+ΔS
w

[0031]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岩油藏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与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获取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和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根据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以及所述关系式确定对应的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根据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以及对应的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计算得到水挥发量校正量、油挥发量校正量;根据水挥发量校正量对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的挥发量误差进行校正,得到第一含水饱和度;根据油挥发量校正量对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的挥发量误差进行校正,得到第一含油饱和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岩油藏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挥发量校正量的计算公式为:其中,ΔS
w
为水挥发量校正量;B
o
为油的体积系数;B
w
为水的体积系数;μ
o
为油的黏度;μ
w
为水的黏度;S

w
为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S

o
为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K
ro
为油的渗透率;K
rw
为水的渗透率;为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岩油藏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挥发量校正量的计算公式为:其中,ΔS
o
为水挥发量校正量;B
o
为油的体积系数;B
w
为水的体积系数;μ
o
为油的黏度;μ
w
为水的黏度;S

w
为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S

o
为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K
ro
为油的渗透率;K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长兵李中超范凌霄彭遥圆杨玉平蒋文才崔长鹏王俞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