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明东专利>正文

藉物质能量辅助创造不平衡力矩而产生运转动能的转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167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藉物质能量助益扩大不平衡力矩而产生运转动能的转轮系统。转轮具有一水平状旋转轴及多数组的幅射状构件,每一组幅射状构件均结合了藉由传动系统连结的可摆动团块及可滑动构件,可滑动构件具有两个开口方向相反而能装盛物质的容器,且在特定方位被注入物质后,因总重量大于可摆动团块加上倾斜及重力作用而朝下滑落,并牵动可摆动团块进行一百八十度摆动,如此,使可摆动团块构成的外圈系统产生朝运转方向的扭力,也使可滑动构件及装盛物构成的内圈系统也产生朝运转方向的扭力,使整个转轮系统产生良好的运转动能。使整个转轮系统产生良好的运转动能。使整个转轮系统产生良好的运转动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藉物质能量辅助创造不平衡力矩而产生运转动能的转轮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产生运转动能的装置,特别关于一种藉物质能量助益创造不平衡力矩而产生运转动能的转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及生活品质提升,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当前石化能源日渐枯竭且核能疑虑未解,寻找干净、可靠的替代能源已成了人类的迫切需求。
[0003]在各种替代能源中,风力、水力、太阳能较被认同,但却都有其局限性,如水量不丰沛,或落差小,或缺水时节,或无风季节,或阴雨天或夜晚,或日照不足的地区,都有运用上的困难,因之在一般国家中,风力、水力、太阳能及其他干净能源的占比都不大,在没导入新概念、没突破性办法的情况下,仍以污染性的石化燃料及核能为能源供应之大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以开发干净、廉价且可靠的能源并增进人类福祉为目的,提供了一种藉物质能量助益创造不平衡力矩而产生运转动能的转轮系统。本专利技术是将重力、物质的高低落差位能、重力加速度、力矩、惯性等因子结合,也就是提供一种可同时将不同能量因子结合而辅助创造转轮系统的不平衡力矩,进而使转轮转动而提供动能的系统,更贴切地说,可在水资源缺乏地区而只用较少水量,或在水体输送过程的特定阶段,或在矿砂、谷物等大宗散装物输送带的物质掉落处,或在不具较大的地势落差而较难开发水电能的地方,充分利用流体或散装物的低落差位能、重量,辅助创造不平衡力矩而开发运转动能。
[0005]为达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藉物质能量辅助创造不平衡力矩而产生运转动能的转轮系统,包括:一水平状旋转轴及多数组的幅射状构件。所述幅射状构件固定于水平状旋转轴并随着水平状旋转轴转动,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具有靠近于水平状旋转轴的一近端以及相对的一远端,其中,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包括:一桁架,对称地设置于幅射状构件上靠近远端的位置;一副轴心,设置于幅射状构件上的远端;一可摆动团块,结合于副轴心上,且可摆动团块以副轴心为中心朝向一运转方向或一逆运转方向摆动;一长形构件,设置于幅射状构件上靠近于近端并且朝向运转方向的一侧,长形构件与幅射状构件之间具有一夹角;一可滑动构件,具有两个开口方向相反而得以装盛物质的容器,且设置于长形构件上并被配置为于一距离之间可滑动地设置;一传动系统,连结可摆动团块以及可滑动构件,使得可滑动构件的滑动带动可摆动团块进行摆动;一输送物质的辅助系统,独立地设置于转轮的边侧,并在转轮的特定方位将物质送入可滑动构件的容器,以物质落下的重力加速度、物质的重量、可滑动构件本身的重量,共同使可滑动构件往下滑落而带动可摆动团块进行摆动。
[0006]整个转轮系统有一内圈系统及一外圈系统,内圈系统包括可滑动构件及其装盛物,外圈系统则由可摆动团块构成。
[0007]物质输入可滑动构件的容器的方位:
[0008]一、当可摆动团块的重量大于可滑动构件的重量时,输送物质的系统的物质出口处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转轮系统以垂直中心轴线为界的左右两边略高于水平位置之处。约在幅射状构件位处三点钟的水平方位时,其中一物质出口向可滑动构件的容器之一注入大量物质;约在幅射状构件位处九点钟的水平方位时,另一物质出口向可滑动构件的另一容器注入较少量物质;虽然在不同方位受注入物质的重量不同,但可滑动构件加上装盛物后的总重量都大于可摆动团块的重量并向下方滑落,进而透过传动系统带动可摆动团块进行摆动,使会产生朝运转方向扭力的所述可摆动团块的力臂长度变长、放大,并且使会产生逆运转方向扭力的所述可摆动团块的力臂长度变短、缩小,藉改变力臂及力矩使得所述可摆动团块构成的外圈系统产生朝运转方向的扭力。
[0009]可滑动构件约在四点钟至六点钟的方位间,是装盛较大量物质且平均力臂长度较长的状态;相对的,可滑动构件约在十点钟至十二点钟的方位间,是装盛较少量物质且平均力臂长度较短的状态,所述可滑动构件及所装盛的物质在这两方位的正向扭力与反向扭力互抵后,仍会有朝运转方向的巨大扭力。
[0010]可滑动构件约在六点钟至九点钟方位间的平均力臂长度,大于约在十二点钟至三点钟方位间的平均力臂长度,但因都是从装盛物质倾卸递减且最后达无装盛物质的状态,也就是几乎只有相对较轻的可滑动构件本身的重量,因此所述可滑动构件在这两方位间的正向扭力与反向扭力互抵后,只会有相对较小的逆运转方向的扭力(即阻力)。
[0011]内圈系统在朝运转方向的巨大扭力及逆运转方向的较小扭力互抵后,仍会有朝运转方向的较大扭力。
[0012]整个转轮系统是由产生朝运转方向扭力的外圈系统及同样产生朝运转方向扭力的内圈系统共同组成,故将朝运转方向运转。
[0013]二、当可摆动团块的重量小于可滑动构件的重量时,输送物质的系统的物质出口处有两个,都是设置在转轮系统以垂直中心轴线为界的单边方向,约于可滑动构件越过十二点钟方位时,及约在幅射状构件位处三点钟方位时,分别将物质送入可滑动构件的不同开口方向的容器,藉此增加内圈系统单侧的可滑动构件的重量而使之加大产生朝运转方向的扭力,也使得原本会产生逆运转方向扭力的内圈系统变成产生朝运转方向的正向扭力。
[0014]当幅射状构件大约位于转轮系统的三点钟及九点钟的水平位置时,因倾斜及重力作用致可滑动构件向下方滑落,进而透过传动系统带动可摆动团块进行摆动,使会产生朝运转方向扭力的可摆动团块的力臂长度变长、放大,并且使会产生逆运转方向扭力的可摆动团块的力臂长度变短、缩小,藉改变力臂及力矩使得所述可摆动团块构成的外圈系统产生朝运转方向的扭力。
[0015]整个转轮系统是由产生朝运转方向扭力的内圈系统及同样产生朝运转方向扭力的外圈系统共同组成,故将朝运转方向运转。
[0016]总之,无论可滑动构件的重量大于或小于可摆动团块的重量,藉由物质能量的辅助,使内圈系统与外圈系统都朝同一个方向产生扭力的方式,将使转轮系统产生良好的运转动能。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可摆动团块的摆幅约为一百八十度。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长形构件与幅射状构件之间的夹角介于三十五度至五十
五度之间。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长形构件上设置有彼此之间具有一距离的两个阻挡构件,且可滑动构件于所述阻挡构件间可滑动地设置。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长形构件为扁平状,且可滑动构件具有略为宽大而能搭配套上长形构件的槽沟。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长形构件为两根圆管,且可滑动构件上具有供所述圆管通过的两个通孔。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可滑动构件具有两个开口方向相反,而能装盛物质的容器。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可摆动团块透过一骨架型延伸结构体与副轴心结合,且传动系统拉动该可摆动团块的结合点,是在该可摆动团块顶端延伸出的另一骨架型延伸结构体的边端。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每一个传动系统包括了两条条状传动构件,且分别结合于可摆动团块的两侧,并分别穿套设置在桁架两边端的两个滑轮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藉物质能量辅助创造不平衡力矩而产生运转动能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状旋转轴;以及多数组幅射状构件,固定于该水平状旋转轴上并且随着该水平状旋转轴转动以构成一转轮,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具有靠近于该水平状旋转轴的一近端以及相对的一远端,其中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包括:一桁架,对称地设置于该幅射状构件上靠近该远端的位置;一副轴心,设置于该幅射状构件上的该远端;一可摆动团块,结合于该副轴心上,该可摆动团块以该副轴心为中心朝向一运转方向或一逆运转方向摆动;一长形构件,设置于该幅射状构件上靠近于该近端并且朝向该运转方向的一侧,该长形构件与该幅射状构件之间具有一夹角;一可滑动构件,设置于该长形构件上,并且被配置为于一距离之间可滑动地设置,该可滑动构件的重量小于该可摆动团块的重量,且该可滑动构件具有两个开口方向相反而能装盛物质的容器;一传动系统,连结该可摆动团块以及该可滑动构件,使得该可滑动构件的滑动带动该可摆动团块进行摆动;其中,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的该可摆动团块构成外圈系统,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的该可滑动构件及其容器的装盛物共同构成内圈系统;其中,一传输物质的系统独立地设置在该转轮系统以垂直中心轴线为界的左右两侧,在该幅射状构件位处该转轮系统的三点钟方位及位处该转轮系统的九点方位时将物质送入该可滑动构件的该容器,在同一时间内,前者受输入该物质的重量大于后者受输入该物质的重量,虽然对垂直中心轴线为界的左右两侧的该容器输入物质的重量不同,但连同该可滑动构件本身的重量,其总重量都大于该可摆动团块的重量;其中,当所述幅射状构件的其中一者位处于该转轮系统的水平位置时,该可滑动构件的该容器之一受到传输物质的该系统注入该物质而重量骤增,且该可滑动构件与所装盛的该物质的总重量大于该可摆动团块的重量,致该可滑动构件连同所装盛的该物质向下方滑落,并透过该传动系统带动该可摆动团块进行摆动,使会产生朝该运转方向的扭力的所述可摆动团块的力臂长度变长,并且使会产生逆运转方向的扭力的所述可摆动团块的力臂长度变短,藉改变力臂及力矩使得所述可摆动团块构成的该外圈系统产生朝该运转方向的扭力;其中,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的该可滑动构件及所述容器所装盛的该物质构成了内圈系统;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的该可滑动构件在该转轮系统的四点钟至六点钟的方位间,及在该转轮系统的十点钟至十二点钟的方位间,是装盛大量该物质的状态,但前者的平均力臂长度大于后者的平均力臂长度,且装盛该物质的重量也大于后者,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的该可滑动构件及所装盛的该物质在该转轮系统的四点钟至六点钟的方位间及该转轮系统的十点钟至十二点钟的方位间的正向扭力与反向扭力互抵后,仍会有朝向该运转方向的巨大扭力;其中,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的该可滑动构件在该转轮系统的六点钟至九点钟的方位间,及在该转轮系统的十二点钟至三点钟的方位间,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的该
可滑动构件是从装盛物质倾卸递减且最后达无装盛该物质的状态,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者的该可滑动构件在该转轮系统的六点钟至九点钟的方位间及在该转轮系统的十二点钟至三点钟的方位间的正向扭力与反向扭力互抵后,只会有相对较小的该逆运转方向的扭力;其中,该内圈系统在朝该运转方向的巨大扭力及该逆运转方向的较小扭力互抵后,仍会有朝该运转方向的较大扭力;结合了产生朝该运转方向扭力的该外圈系统及同样产生朝该运转方向扭力的该内圈系统后的整个该转轮系统,将有良好的运转动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长形构件与该幅射状构件之间的夹角介于三十五度至五十五度之间;其中,该可摆动团块摆动的幅度约为一百八十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长形构件上设置有彼此间具有一距离的两个阻挡构件,该可滑动构件于所述阻挡构件间可滑动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可摆动团块透过一骨架型延伸结构体与该副轴心结合,且该可摆动团块受该传动系统牵扯拉动的结合点,是自该可摆动团块顶端延伸出的另一骨架型延伸结构体的边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个该传动系统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复式绞盘组,设置于该幅射状构件上朝向该逆运转方向的一侧;以及一第二复式绞盘组,设置于该长形构件与该近端的设置点相对的一端;其中,该第一复式绞盘组以及该第二复式绞盘组的构型、大小均相同,且分别由一大绞盘以及一小绞盘透过一轴共轴组成,大绞盘及小绞盘同步、同方向转动,该第一复式绞盘组以及该第二复式绞盘组中的该大绞盘以及该小绞盘分别卷绕一条条状传动构件,且两者卷绕的方向相反,当该大绞盘将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卷绕收紧时,该小绞盘将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松放;当该大绞盘将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松放时,该小绞盘将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卷绕收紧;其中,该大绞盘以及该小绞盘松放该条状传动构件后,都有一段长度的裕量是仍然卷绕着该大绞盘以及该小绞盘而未松放;其中,该可摆动团块以及该可滑动构件的两侧分别结合有一条该条状传动构件,与该可摆动团块结合的所述条状传动构件分别穿套于该桁架边端的一滑轮组后,再与该第一复式绞盘组及该第二复式绞盘组的该大绞盘结合;与该可滑动构件结合的一条该条状传动构件,先穿过一阻挡构件可容其通过之处,接着穿套于一个或两个滑轮组后再与该第一复式绞盘组的该小绞盘结合;与该可滑动构件结合的另一条该条状传动构件,先穿过另一阻挡构件可容其通过之处,再直接与该第二复式绞盘组的该小绞盘结合;其中,该第一复式绞盘组的该大绞盘卷绕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的方向以及该第二复式绞盘组的该大绞盘卷绕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的方向相反;该第一复式绞盘组的该小绞盘卷绕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的方向以及该第二复式绞盘组的该小绞盘卷绕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的方向相反;所述大绞盘将对应的该条状传动构件收紧或松放的长度,约略等同于该可摆动团块进行摆动时带动该条状传动构件的最大摆幅;所述小绞盘将对应的该条状传动构件收紧或松放的长度,约略等同于该可滑动构件滑动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幅射状构件中的每一个该传动系统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复式绞盘组,设置于该幅射状构件上朝向该逆运转方向的一侧,以及一第二复式绞盘组,设置于该长形构件与该近端的设置点相对的一端;其中,该第一复式绞盘组以及该第二复式绞盘组的构型、大小均相同,且分别由一大绞盘以及一小绞盘透过一轴共轴组成,大绞盘及小绞盘同步、同方向转动,该第一复式绞盘组以及该第二复式绞盘组中的该大绞盘以及该小绞盘分别卷绕一条条状传动构件,且两者卷绕的方向相反,当该大绞盘将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卷绕收紧时,该小绞盘将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松放;当该大绞盘将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松放时,该小绞盘将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卷绕收紧;其中,该大绞盘以及该小绞盘松放该条状传动构件后,都有一段长度的裕量是仍然卷绕着该大绞盘以及该小绞盘而未松放;其中,该可摆动团块以及该可滑动构件的两侧分别结合有一条该条状传动构件,与该可摆动团块结合的所述条状传动构件分别穿套于该桁架边端的一滑轮组后,再与该第一复式绞盘组及该第二复式绞盘组的该小绞盘结合;与该可滑动构件结合的一条该条状传动构件,先穿过一阻挡构件可容其通过之处,接着穿套于一个或两个滑轮组后再与该第一复式绞盘组的该大绞盘结合;与该可滑动构件结合的另一条该条状传动构件,先穿过另一阻挡构件可容其通过之处,再直接与该第二复式绞盘组的该大绞盘结合;其中,该第一复式绞盘组的该大绞盘卷绕与其连结的该条状传动构件的方向以及该第二复式绞盘组的该大绞盘卷绕与其连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明东
申请(专利权)人:洪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