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子控制相关领域,尤其是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门。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公交车站均高于地面,但是高度相对较小,面临雨天时,公交车站前常有积水,公交车停靠或其他车辆经过都会溅起水花,为公交车站内的人带来不便,加之常有为提前进入公交车,多人拥挤到公交车站前,此等行为十分危险,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有地区提高了公交车站的高度,与之带来的却是上下公交车的困难,也提高了公交车司机停靠公交车站的难度,为解决公交车停靠困难及乘客上下公交车困难的问题,有必要设置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门,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门,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内设置有前后贯穿的车门腔,所述车门腔顶壁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上轴,所述上轴外表面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上连杆,所述上连杆远离所述上轴的移动转动转动设置有实现延伸的上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门,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内设置有前后贯穿的车门腔,所述车门腔顶壁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上轴,所述上轴外表面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上连杆,所述上连杆远离所述上轴的移动转动转动设置有实现延伸的上移动轴,所述车门腔底壁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触发压杆,所述触发压杆外表面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下连杆,所述下连杆远离所述触发压杆的移动固定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下移动轴,每组所述下移动轴和所述上移动轴之间固定设置有车门,所述车门腔顶壁连通设置有开门动力腔,所述车门顶壁靠近中线处转动设置有伸入所述开门动力腔的丝杠螺母,所述车门腔底壁连通设置有滑槽,所述车门底壁靠近中线处转动设置有伸入所述滑槽的滑块,所述开门动力腔右壁内固定设置有输出轴向左的开门电机,所述开门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设置有左右延伸且与所述丝杠螺母螺纹连接的丝杠,所述滑槽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前的二阶横桥腔,所述二阶横桥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二阶横桥,所述二阶横桥内设置有开口向前的一阶横桥腔,所述一阶横桥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一阶横桥,所述一阶横桥后壁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一阶横桥腔后壁固定的一阶压缩弹簧,所述一阶横桥内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支撑收拢腔,所述二阶横桥与所述支撑收拢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下贯穿的二阶下开槽,所述二阶下开槽内设置有通过推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致使支撑架放下的支撑装置,所述滑槽底壁左右对称连通设置有触发弹簧腔,所述触发弹簧腔内设置有通过推杆产生齿轮齿条的啮合进而将所述二阶横桥伸出所述车身外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弹簧腔底壁连通设置有连通所述二阶横桥腔的二阶齿条腔,所述二阶齿条腔底壁连通设置有二阶齿轮腔,所述二阶齿轮腔靠近中线的壁内固定设置有输出轴远离中线的二阶电机,所述二阶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设置有左右延伸的二阶轴,所述二阶轴远离所述二阶电机的一端伸入所述二阶齿轮腔且末端固定设置有二阶齿轮,所述二阶横桥腔后壁内设置有离合腔,所述离合腔内设置有通过轴发生离合进而使用拉线和线轮带动齿轮转动致使所述一阶横桥随齿条伸出所述车身外的伸出装置,所述离合腔右壁连通设置有离合杆腔,所述离合杆腔内设置有通过推杆推动所述伸出装置发生轴离合的推杆装置,所述车身底壁左右对称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收拢腔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二阶横桥腔的车身下开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收拢腔内设置有左右延伸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后的支撑腔,所述支撑腔前壁固定设置有支撑压缩弹簧,所述支撑压缩弹簧远离所述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收拢腔左右对称设置有支撑齿轮腔,所述支撑齿轮腔远离所述支撑收拢腔的壁内连通设置有支撑弹簧腔,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杰姆图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