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管式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38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管式除雾器,其结构包括主体、固定座、集水箱,主体的顶端设有固定座,集水箱安装在主体的底端,主体包括通气槽、排气口、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括排水槽、支撑杆、卡合座、转动轴、附液片,附液片包括安装座、通气槽、过滤网、出气槽、导向装置,出气槽包括槽体、导向块、凸起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将附液片之间设置为层层相叠加,使得附液片受到气流的冲击,让转动轴在卡合座中进行旋转,从而将附在附液片端面的液滴与颗粒物通过惯性甩到排水槽中进行集中,避免液滴没有进入到集水槽中收集的情况。集的情况。集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管式除雾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管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真空管式除雾器。

技术介绍

[0002]除雾器是安装于吸收塔的塔顶或出口烟道内,用于除去吸收塔内中气体混有的液滴和颗粒物,避免有害液滴与颗粒物往空气中进行排放造成污染环境的情况,除雾器工作时通过螺旋式的附液片对液滴与颗粒物进行沾附,从而对烟气起到净化的作用。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真空管式除雾器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液滴附在附液片的端面上,让附液片的端面变得潮湿,使得颗粒物会集中附在附液槽的底端,导致过多的颗粒物集中附在附液片的底部,不能够跟随液滴的流动进入到集水槽中,从而让液滴从颗粒物的端面往下滴落,造成液滴没有进入到集水槽中收集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管式除雾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真空管式除雾器,其结构包括主体、固定座、集水箱,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固定座,所述集水箱安装在主体的底端,所述主体包括通气槽、排气口、导流装置,所述通气槽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排气口位于通气槽的顶端,所述导流装置安装在通气槽的底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装置包括排水槽、支撑杆、卡合座、转动轴、附液片,所述排水槽设置在通气槽的侧端,且与集水箱相连通,所述支撑杆设有两个,且横向安装在通气槽的两端,所述卡合座嵌固在两个支撑杆的正中间,所述转动轴垂直安装在卡合座的底部,且与卡合座相卡合,所述附液片设有四个,且环绕于与转动轴的侧端面进行排列,所述附液片之间层层相叠加,且附液片的端面为圆弧状。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附液片包括安装座、通气槽、过滤网、出气槽、导向装置,所述安装座嵌固在附液片的侧端,所述通气槽设置在附液片的内部,所述过滤网嵌固在通气槽的前端,所述出气槽设有五个,且横向排列于通气槽的底部,所述导向装置安装在附液片的末端,所述出气槽的端面为圆弧状。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出气槽包括槽体、导向块、凸起块,所述槽体的宽度由内端向外端逐渐缩小,所述导向块与槽体端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凸起块嵌固在导向块的底端,所述凸起块的端面为圆弧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安装槽、摆动块、回卷弹簧,所述安装槽位于附液片的末端,所述摆动块卡合于安装槽的两端,所述回卷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嵌套在摆动块的两端,所述摆动块与回卷弹簧活动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摆动块包括安装座、卡合轴、导料杆、挡料块,所述安装座为圆柱状,所述卡合轴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安装座的两端,所述导料杆设有五个,且横向排列于安装座的底端,所述挡料块设有十个以上,且垂直排列于导料杆的两侧端,所述挡料块为半
圆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料杆包括固定块、导向槽、导流块,所述固定块嵌固在导料杆的顶端,所述导向槽位于导料杆的前端面,所述导流块嵌固在导向槽的底端,所述导流块的端面为圆弧状。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利用将附液片之间设置为层层相叠加,使得附液片受到气流的冲击,让转动轴在卡合座中进行旋转,从而将附在附液片端面的液滴与颗粒物通过惯性甩到排水槽中进行集中,避免液滴没有进入到集水槽中收集的情况。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附液片受到气流的冲击进行旋转产生惯性,再通过惯性的影响带动摆动块向外进行摆动,使得液滴与颗粒物能够受到摆动块的导向直接进入到排水槽中,避免液滴没有进入到集水槽中收集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真空管式除雾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流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附液片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出气槽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向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摆动块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料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主体1、固定座2、集水箱3、通气槽11、排气口12、导流装置13、排水槽131、支撑杆132、卡合座133、转动轴134、附液片135、安装座a1、通气槽a2、过滤网a3、出气槽a4、导向装置a5、槽体a41、导向块a42、凸起块a43、安装槽b1、摆动块b2、回卷弹簧b3、安装座b21、卡合轴b22、导料杆b23、挡料块b24、固定块c1、导向槽c2、导流块c3。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6]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图5,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如下:
[0027]其结构包括主体1、固定座2、集水箱3,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固定座2,所述集水箱3安装在主体1的底端,所述主体1包括通气槽11、排气口12、导流装置13,所述通气槽11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排气口12位于通气槽11的顶端,所述导流装置13安装在通气槽11的底部。
[0028]所述导流装置13包括排水槽131、支撑杆132、卡合座133、转动轴134、附液片135,所述排水槽131设置在通气槽11的侧端,且与集水箱3相连通,所述支撑杆132设有两个,且横向安装在通气槽11的两端,所述卡合座133嵌固在两个支撑杆132的正中间,所述转动轴134垂直安装在卡合座133的底部,且与卡合座133相卡合,所述附液片135设有四个,且环绕
于与转动轴134的侧端面进行排列,所述附液片135之间层层相叠加,且附液片135的端面为圆弧状,有利于受到气流的冲击让转动轴134在卡合座133中进行旋转,从而将附在附液片135端面的液滴与颗粒物通过惯性甩到排水槽131中进行集中。
[0029]所述附液片135包括安装座a1、通气槽a2、过滤网a3、出气槽a4、导向装置a5,所述安装座a1嵌固在附液片135的侧端,所述通气槽a2设置在附液片135的内部,所述过滤网a3嵌固在通气槽a2的前端,所述出气槽a4设有五个,且横向排列于通气槽a2的底部,所述导向装置a5安装在附液片135的末端,所述出气槽a4的端面为圆弧状,有利于将气流导向附液片135的端面,让气流冲击附液片135端面的液滴与颗粒物,从而将液滴与颗粒物往排水槽131的方向进行甩出。
[0030]所述出气槽a4包括槽体a41、导向块a42、凸起块a43,所述槽体a41的宽度由内端向外端逐渐缩小,所述导向块a42与槽体a41端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凸起块a43嵌固在导向块a42的底端,所述凸起块a43的端面为圆弧状,有利于对混在气流中的液滴与颗粒物进行阻挡,避免液滴与颗粒物进入到通气槽a2的内部。
[0031]基于上述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管式除雾器,其结构包括主体(1)、固定座(2)、集水箱(3),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固定座(2),所述集水箱(3)安装在主体(1)的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通气槽(11)、排气口(12)、导流装置(13),所述通气槽(11)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排气口(12)位于通气槽(11)的顶端,所述导流装置(13)安装在通气槽(1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管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13)包括排水槽(131)、支撑杆(132)、卡合座(133)、转动轴(134)、附液片(135),所述排水槽(131)设置在通气槽(11)的侧端,且与集水箱(3)相连通,所述支撑杆(132)设有两个,且横向安装在通气槽(11)的两端,所述卡合座(133)嵌固在两个支撑杆(132)的正中间,所述转动轴(134)垂直安装在卡合座(133)的底部,且与卡合座(133)相卡合,所述附液片(135)设有四个,且环绕于与转动轴(134)的侧端面进行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管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液片(135)包括安装座(a1)、通气槽(a2)、过滤网(a3)、出气槽(a4)、导向装置(a5),所述安装座(a1)嵌固在附液片(135)的侧端,所述通气槽(a2)设置在附液片(135)的内部,所述过滤网(a3)嵌固在通气槽(a2)的前端,所述出气槽(a4)设有五个,且横向排列于通气槽(a2)的底部,所述导向装置(a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轩碧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