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34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支撑机构,包括现浇桥面板,现浇桥面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开口型压型钢板,开口型压型钢板底部的一侧与钢梁斜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开口型压型钢板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底部套接有软管,软管的一侧与钢丝绳的一端缠绕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斜撑钢管的顶部缠绕连接,钢梁底板的顶端连接有斜撑架底纵梁,斜撑架底纵梁的一侧通过木工夹与斜撑钢管的底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支撑机构,设置斜撑钢管、钢丝绳、木工夹和斜撑架底纵梁,使得整个支架系统没焊接,支架可拆卸,重复利用,工法施工速度快,悬臂处桥面板线性好,对钢箱梁无焊接点,不存在二次切割。不存在二次切割。不存在二次切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支撑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混组合梁桥领域,具体为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组合桥梁指以梁式桥跨作为基本结构的组合结构桥,既两种以上体系重叠后,整体结构的反力性质仍与以受弯作用负载的梁的特点相同。这类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设计计算工作繁重,构造细节及内力复杂。采用群钉预制板连续组合梁桥可大幅降低由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引起的结构次内力和混凝土拉应力。钢混组合梁的桥面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预制,另外一种是现浇,由于本项目工期紧张,若采用预制,按照规范要求,桥面板预制完成六个月以后才能进行架设,因此设计采用现浇桥面板。现浇桥面板施工时,采用对钢箱梁母材斜撑体系,该工法施工速度快,悬臂处桥面板线性好。
[0003]传统的钢箱梁现浇桥面板支架体系要进行焊接,在钢箱梁上有焊接点,损伤钢箱梁母材,施工完成后要进行二次切割,使得施工周期长,使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支撑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钢箱梁现浇桥面板支架体系要进行焊接,在钢箱梁上有焊接点,损伤钢箱梁母材,施工完成后要进行二次切割,使得施工周期长,使用非常不方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支撑机构,包括现浇桥面板,所述现浇桥面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开口型压型钢板,所述开口型压型钢板底部的一侧与钢梁斜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梁斜腹板的底部与钢梁底板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开口型压型钢板底部的另一侧与钢梁直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梁直腹板的底部与钢梁底板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开口型压型钢板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套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侧与钢丝绳的一端缠绕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斜撑钢管的顶部缠绕连接,所述钢梁底板的顶端连接有斜撑架底纵梁,所述斜撑架底纵梁与钢梁斜腹板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橡胶垫,所述斜撑架底纵梁的一侧通过木工夹与斜撑钢管的底部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斜撑钢管为一体式制成,所述斜撑钢管的直径为48mm,所述软管7的直径为14mm,所述钢丝绳的直径为10mm。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木工夹的夹持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的直径为3mm,所述第二橡胶垫的直径为10mm。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斜撑钢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筒,所述斜撑钢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斜撑钢管的顶端与开口型压型钢板底端的一侧相接触,所述开口型压型钢板为一体式制成。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设置斜撑钢管、钢丝绳、木工夹和斜撑架底纵梁,斜撑架底纵梁与斜撑钢管用木工夹连接,进行对斜撑钢管的底部限位固定,现浇桥面板底部一侧与斜撑钢管用钢丝绳与固定柱进行连接,使得整个支架系统没焊接,支架可拆卸,重复利用,采用对钢箱梁母材无损伤的斜撑体系,该工法施工速度快,悬臂处桥面板线性好,对钢箱梁无焊接点,不存在二次切割,较传统的施工方法优势明显,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A的放大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斜撑钢管的结构图。
[0015]图中:1、现浇桥面板;2、开口型压型钢板;3、钢梁斜腹板;4、钢梁底板;5、钢梁直腹板;6、固定柱;7、软管;8、钢丝绳;9、斜撑钢管;10、斜撑架底纵梁;11、第一橡胶垫;12、木工夹;13、第二橡胶垫;14、加固筒;15、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支撑机构,包括现浇桥面板1,现浇桥面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开口型压型钢板2,开口型压型钢板2底部的一侧与钢梁斜腹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钢梁斜腹板3的底部与钢梁底板4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开口型压型钢板2底部的另一侧与钢梁直腹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钢梁直腹板5的底部与钢梁底板4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开口型压型钢板2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6,固定柱6的底部套接有软管7,软管7的一侧与钢丝绳8的一端缠绕连接,钢丝绳8的另一端与斜撑钢管9的顶部缠绕连接,钢梁底板4的顶端连接有斜撑架底纵梁10,斜撑架底纵梁10与钢梁斜腹板3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橡胶垫11,斜撑架底纵梁10的一侧通过木工夹12与斜撑钢管9的底部连接。
[0018]优选的,斜撑钢管9为一体式制成,斜撑钢管9的直径为48mm,软管7的直径为14mm,钢丝绳8的直径为10mm没设置软管7用于连接钢丝绳8进而对斜撑钢管9进行限位。
[0019]优选的,木工夹12的夹持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13,第一橡胶垫11的直径为3mm,第二橡胶垫13的直径为10mm,设置第一橡胶垫11和第二橡胶垫13提高夹持的紧密性。
[0020]优选的,斜撑钢管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筒14,斜撑钢管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5,设置加固筒14增大斜撑钢管9的强度,设置连接环15便于钢丝绳8的连接。
[0021]优选的,斜撑钢管9的顶端与开口型压型钢板2底端的一侧相接触,开口型压型钢板2为一体式制成,设置斜撑钢管9用于对整个现浇桥面板1的底部进行支撑。
[0022]具体使用时,本专利技术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支撑机构,在对现浇桥面板1进行支撑时,斜撑架底纵梁10与斜撑钢管9用小型的木工夹12连接,进行对斜撑钢管9的底部限位固定,让后现浇桥面板1底部一侧与斜撑钢管9用钢丝绳8和软管7与固定柱6进行连接,完成斜撑结构,使得整个支架系统没焊接,支架可拆卸,重复利用,采用对钢箱梁母材无损伤的斜
撑体系,该工法施工速度快,悬臂处桥面板线性好,对钢箱梁无焊接点,不存在二次切割,使用非常方便。
[002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支撑机构,包括现浇桥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桥面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开口型压型钢板(2),所述开口型压型钢板(2)底部的一侧与钢梁斜腹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梁斜腹板(3)的底部与钢梁底板(4)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开口型压型钢板(2)底部的另一侧与钢梁直腹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梁直腹板(5)的底部与钢梁底板(4)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开口型压型钢板(2)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的底部套接有软管(7),所述软管(7)的一侧与钢丝绳(8)的一端缠绕连接,所述钢丝绳(8)的另一端与斜撑钢管(9)的顶部缠绕连接,所述钢梁底板(4)的顶端连接有斜撑架底纵梁(10),所述斜撑架底纵梁(10)与钢梁斜腹板(3)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橡胶垫(11),所述斜撑架底纵梁(10)的一侧通过木工夹(1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涌吕文达吴炜王晓鹏李林郭铮林源王文博崔建龙张耀万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