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34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照明灯具,包括:壳体,壳体包括顶部安装板、底部出光板和侧板,顶部安装板与底部出光板间隔设置,侧板设置在顶部安装板和底部出光板之间,顶部安装板、底部出光板和侧板围成安装腔;扩散板,设置在安装腔内,扩散板位于顶部安装板和底部出光板之间;第一发光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第一发光组件的出光部朝向扩散板设置,第一发光组件用于发出蓝光;第二发光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第二发光组件的出光部朝向壳体的平行光透光区设置,壳体的平行光透光区位于侧板或底部出光板上,第二发光组件用于发出平行光。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拟天空效果的照明灯具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拟天空效果的照明灯具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拟天空效果的照明灯具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灯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灯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照明灯具光源以白光、黄光及RGB彩光为主,实际使用状态较为单调。尤其是在一些无窗环境(比如储藏室、地下室、会议室等),虽然有照明光源,但照明灯具一般无法模拟出自然状态下蓝天的效果,会给人以较重的压抑感。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模仿天空效果的灯具,大多是通过将一个光源进行反射或者直射出光,以实现蓝天及照射光斑的效果。这样,需要通过透镜结构对光线进行较多的调整,透镜结构复杂,使得整机结构没法做太薄,也严重限制了此类灯具的安装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拟天空效果的照明灯具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壳体,壳体包括顶部安装板、底部出光板和侧板,顶部安装板与底部出光板间隔设置,侧板设置在顶部安装板和底部出光板之间,顶部安装板、底部出光板和侧板围成安装腔;扩散板,设置在安装腔内,扩散板位于顶部安装板和底部出光板之间;第一发光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第一发光组件的出光部朝向扩散板设置,第一发光组件用于发出蓝光;第二发光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第二发光组件的出光部朝向壳体的平行光透光区设置,壳体的平行光透光区位于侧板或底部出光板上,第二发光组件用于发出平行光。
[0006]进一步地,第一发光组件设置在顶部安装板和扩散板之间;或者,第一发光组件设置在扩散板的侧部。
[0007]进一步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件,多个第一发光件间隔设置在顶部安装板上,相邻两个第一发光件之间的距离为d,d<150mm。
[0008]进一步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结构,多个发光结构间隔设置在顶部安装板上,各个发光结构均包括第一发光件和散光元件,第一发光件与散光元件相对设置。
[0009]进一步地,散光元件的光束角为α,α大于第一发光件的光束角。
[0010]进一步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第二发光件;聚光透镜,第二发光件的出光部朝向聚光透镜设置。
[0011]进一步地,聚光透镜的光束角为β,β≤36
°

[0012]进一步地,扩散板与侧板间隔设置,第二发光组件设置在扩散板和侧板之间的间隙处,第二发光组件的出光部朝向侧板设置,侧板由透明材质制成。
[0013]进一步地,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二发光组件间隔设置在顶部安装板上,第一发光组件的出光部和第二发光组件的出光部均朝向底部出光板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扩散板具有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第一出光区与第一发光组件的
出光部相对设置,第二出光区与第二发光组件的出光部相对设置,第二出光区由透明材质制成。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蓝光,蓝光经扩散板扩散后形成蓝光,并从底部出光板出射,以模拟蓝天的效果。通过第二发光组件发出平行光,侧板也可以设置为侧部出光面形成平行光透光区,以便于使平行光从侧部出光面或底部出光板倾斜出射到房间的地面或墙壁上,以模拟室外光线射入室内产生光斑的效果,从而能够便于在整体上很好地模拟了太阳光的光线的照射特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组件通过扩散板出射蓝光所需的壳体的厚度很小。同时,在相同的倾斜角度下,第二发光组件通过从侧面出射平行光也能够进一步减小壳体的整体厚度,从而使得照明灯具的整体厚度较小,便于安装和使用。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拟天空效果的照明灯具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照明灯具的主视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照明灯具的俯视图;
[0019]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照明灯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照明灯具的主视图;
[0021]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照明灯具的俯视图;
[0022]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照明灯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壳体;11、顶部安装板;12、底部出光板;13、侧板;20、扩散板;30、第一发光组件;31、第一发光件;32、散光元件;40、第二发光组件;41、第二发光件;42、聚光透镜;50、光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该照明灯具包括壳体10、扩散板20、第一发光组件30和第二发光组件40。壳体10包括顶部安装板11、底部出光板12和侧板13,顶部安装板11与底部出光板12间隔设置,侧板13设置在顶部安装板11和底部出光板12之间,顶部安装板11、底部出光板12和侧板13围成安装腔。扩散板20设置在安装腔内,扩散板20位于顶部安装板11和底部出光板12之间。第一发光组件30设置在安装腔内,第一发光组件30的出光部朝向扩散板20设置,第一发光组件30用于发出蓝光。第二发光组件40设置在安装腔内,第一发光组件30的发光部倾斜设置,第二发光组件40的出光部朝向壳体10的平行光透光区设置,壳体10的平行光透光区位于侧板13或底部出光板12上,第二发光组件40用于发出平行光,并使平行光从壳体10的平行光透光区出射。
[0027]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具,通过第一发光组件30发出的蓝光,蓝光经扩散板
20扩散后从底部出光板12出射,以模拟蓝天的效果。通过第二发光组件40发出平行光,侧板13也可以设置为侧部出光面,以便于使平行光从侧部出光面或底部出光板12倾斜出射到房间的地面或墙壁上,以模拟室外光线射入室内产生光斑的效果,从而能够便于在整体上很好地模拟了太阳光的光线的照射特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组件30通过扩散板20出射蓝光所需的壳体10的厚度很小,第二发光组件40通过从侧面出射平行光也能够进一步减小壳体10的整体厚度,从而使得照明灯具的整体厚度较小,便于安装和使用。
[0028]具体的,可以将第一发光组件30设置在顶部安装板11和扩散板20之间,以便于使第一发光组件30的出光部朝向扩散板20设置。或者,将第一发光组件30设置在扩散板20的侧部,并将第一发光组件30的出光部朝向扩散板20设置,这样,能够便于减小壳体10整体的厚度,提高结构设置的紧凑性,以便于更好地便于安装和使用。
[00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3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顶部安装板(11)、底部出光板(12)和侧板(13),所述顶部安装板(11)与所述底部出光板(12)间隔设置,所述侧板(13)设置在所述顶部安装板(11)和所述底部出光板(12)之间,所述顶部安装板(11)、所述底部出光板(12)和所述侧板(13)围成安装腔;扩散板(2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扩散板(20)位于所述顶部安装板(11)和所述底部出光板(12)之间;第一发光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发光组件(30)的出光部朝向所述扩散板(20)设置,所述第一发光组件(30)用于发出蓝光;第二发光组件(4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发光组件(40)的出光部朝向所述壳体(10)的平行光透光区设置,所述壳体(10)的平行光透光区位于所述侧板(13)或所述底部出光板(12)上,所述第二发光组件(40)用于发出平行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30)设置在所述顶部安装板(11)和所述扩散板(20)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发光组件(30)设置在所述扩散板(20)的侧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3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件(31),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31)间隔设置在所述顶部安装板(11)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件(31)之间的距离为d,d<15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30)包括:多个发光结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贾文健王国建陈明魏巍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