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风轮海上浮式风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230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风轮海上浮式风电机组,包括前风轮、后风轮、后轮毂、机舱、前轮毂、塔筒、浮体、悬链线以及锚定装置;前风轮布置于上风向,后风轮布置于下风向,前风轮与和后风轮通过轮毂与机舱两端相连,机舱、塔筒和浮体由上至下依次相连;机舱与塔筒之间的法兰盘处有偏航系统;前风轮的叶片和后风轮的叶片分别与前轮毂和后轮毂之间通过法兰盘相连;前风轮的每个叶片与前轮毂连接的法兰盘处设置有变桨系统;后风轮的每个叶片与后轮毂连接的法兰盘处设置有变桨系统;后风轮可以充分捕获前风轮剩余风能,实现风能的梯级利用,提高风电机组综合风能利用系数,减少尾流影响,提升海上风电场海域利用率和整场发电效率。电场海域利用率和整场发电效率。电场海域利用率和整场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风轮海上浮式风电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上风电
,具体涉及一种双风轮海上浮式风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适用于水深较大的区域,相比传动固定式基础的风电机组,具有制造、安装成本较低的优点,是未来深远海风能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
[0003]但是,浮式风电机组基础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风电机组在海上总是处于一定幅度的晃动、摇摆中,当风速过大、风轮转速较快时,传统的单风轮风电机组受惯性力作用还将有绕塔筒水平转动的趋势,且无法消除,加剧了浮式风电机组基础结构的过载,严重时将导致风电机组发生倾覆。
[0004]单风轮风电机组受贝茨极限限制,理论最大风能利用系数为0.593,工程实际难以突破0.5,特别是叶片叶根处的风能利用率很低。较低的风能利用系数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且对后排风电机组产生较强的尾流效应,影响风电场的能量综合利用。
[0005]海上风电机组额定功率大,风轮直径往往超过150米,超长的柔性叶片容易发生颤振,造成结构失效。巨大的尺寸导致制造、运输、安装过程难度大,成本高,不利于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风轮海上浮式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风轮(1)、后风轮(2)、后轮毂(3)、机舱(4)、前轮毂(5)、塔筒(6)、浮体(8)、悬链线(10)以及锚定装置(11);前风轮(1)布置于上风向,后风轮(2)布置于下风向,前风轮(1)与前轮毂(5)连接,后风轮(2)与后轮毂(3)相连,前轮毂(5)和后轮毂(3)设置在机舱(4)的两端;机舱(4)、塔筒(6)和浮体(8)由上至下依次相连;机舱(4)与塔筒(6)之间的法兰盘处有偏航系统;浮体(8)通过悬链线(10)与锚定装置(11)连接,锚定装置(11)固定在海床上;前风轮(1)和后风轮(2)均包括若干叶片,前风轮(1)的叶片和后风轮(2)的叶片分别与前轮毂(5)和后轮毂(3)之间通过法兰盘相连;前风轮(1)的每个叶片与前轮毂(5)连接的法兰盘处设置有变桨系统;后风轮(2)的每个叶片与后轮毂(3)连接的法兰盘处设置有变桨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轮海上浮式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前风轮(1)和后风轮(2)叶片数量为1~4片,材质为木质、玻璃纤维或玻璃纤维

碳纤维复合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轮海上浮式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前风轮(1)和后风轮(2)直径为20~300米,前风轮(1)与后风轮(2)风轮直径比为0.1~10;机组额定功率为0.5~15MW。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轮海上浮式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机舱(4)中设置两条传动链,传动链的动力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江唐巍李新凯叶昭良劳文欣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海上风电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