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多能互补供能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综合利用领域,涉及清洁能源,尤其是一种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多能互补供能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对于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提出了要求,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到了全国总能耗的1/3左右,这还仅仅是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建筑体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且建筑体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0%。如此大量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建筑体用能和碳排放的大幅降低势在必行。
[0003]目前很多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理念多从发电量满足用电量的角度出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自身建筑的用电需求,配以电化学储能系统进行源
‑
荷的波动调节。建筑体能用能需求包括电、热、冷,如果仅考虑电能的自给自足,实现难度增大且会造成能量的浪费;且电化学储能寿命有限,跟充放电次数相关,且在有限的建筑体面积和考虑投资经济性中,无法配备大容量储能系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多能互补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体屋顶光伏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氢能系统、供热系统、喷射式制冷系统,供热系统分别连接氢能系统及喷射式制冷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多能互补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体屋顶光伏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电化学储能系统和逆变器,通过逆变器转换为本供能系统的用电设备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多能互补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解槽、储氢装置、氢燃料电池,利用光伏产生的电能电解水制氢,氢能通过压缩机储存在储氢装置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多能互补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热系统包括热媒共用箱、两套板式换热器、供热盘管和蓄热水箱,热媒共用箱分别连接电解槽及氢燃料电池,回收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运行中的余热并储存于箱内,热媒共用箱连接两套板式换热器,分两路供热,一路在供暖季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为供热盘管提供热量;另一路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为生活用水提供热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多能互补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射制冷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邓鑫,王坤,王桂林,贺春,尚学军,项添春,王旭东,徐科,赵越,边疆,王森,周连升,甘智勇,李雪,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