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坝体上、下游贯穿裂缝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099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44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凝土坝体上、下游贯穿裂缝的处理方法,涉及混凝土坝体上裂缝修复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施工步骤:S1,一期上游堵水灌浆;在坝体本体位于上游的部分进行钻孔形成多个孔道,将这些孔道称为交缝孔;在交缝孔位置安装灌浆管道,通过灌浆管道对交缝孔灌注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S2,二期下游补强灌浆;依据预估裂缝分布及走向,在坝体本体位于下游的部分和坝后马道所在区域的坝体本体上钻取灌浆孔,对灌浆孔进行清洗;在灌浆孔位置安装灌浆管道,通过灌浆管道注入稀释剂将灌浆孔内的水压出;对灌浆管道内部注入环保型水下环氧灌浆材料,灌浆完成后,等待环保型水下环氧灌浆材料硬化。本申请具有防堵效果好和高强度的双重效果。度的双重效果。度的双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坝体上、下游贯穿裂缝的处理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坝体上裂缝修复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坝体上、下游贯穿裂缝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利水电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施工控温、地质情况等原因,会导致浇筑完成后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坝体作为水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物,如果其内部产生裂缝,则会降低混凝土坝体的抗渗能力,不仅对混凝土坝体的使用功能有不利影响,更会降低混凝土坝体的结构强度。而水下一般具有较大的水压,是的混凝土坝体上产生贯穿的较大的裂缝。因此,在具有较大水压且裂缝中有较大渗流的情况下,如何对裂缝进行有效的封堵,成为了工程界的难题。
[0003]目前,裂缝的封堵方式包括以下两种。其一,是采用普通水泥灌浆法,但是由于水泥浆液凝固后抗拉强度低,导致其堵水效果差,且难以满足封堵要求。其二,是采用化学灌浆工艺,如选用聚氨酯类浆液、环氧类浆液等常用的建筑浆液;但是化学浆液会与裂缝中的水发生反应或者被水冲散,即使防堵效果好,也会出现防堵后强度低的情况。
>[0004]针对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坝体上、下游贯穿裂缝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施工步骤:S1,一期上游堵水灌浆;在坝体本体(1)位于上游的部分进行钻孔形成多个孔道,所有的孔道都与坝体本体(1)上的裂缝交汇,并将这些孔道称为交缝孔(2);在交缝孔(2)位置安装灌浆管道,并对廊道(11)内壁上的可视裂缝进行封堵;通过灌浆管道对交缝孔(2)灌注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灌浆完成后等待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硬化;S2,二期下游补强灌浆;依据预估裂缝分布及走向,在坝体本体(1)位于下游的部分和坝后马道(12)所在区域的坝体本体(1)上钻取灌浆孔(3),并对灌浆孔(3)进行清洗;在灌浆孔(3)位置安装灌浆管道,并对廊道(11)内壁和坝后马道(12)所在区域的坝体本体(1)上的可视裂缝进行封堵;通过灌浆管道注入稀释剂将灌浆孔(3)内的水压出;接着对灌浆管道内部注入环保型水下环氧灌浆材料,灌浆完成后,等待环保型水下环氧灌浆材料硬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坝体上、下游贯穿裂缝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的一期上游堵水灌浆中,对廊道(11)内壁上的可视裂缝进行封堵后对灌浆管道内部进行压水,如果廊道(11)内部出现渗水情况,对渗水位置进行补强;在S2的二期下游补强灌浆中,对廊道(11)内壁和坝后马道(12)所在区域的坝体本体(1)上的可视裂缝进行封堵后,对灌浆管道内部压入有色水,如果廊道(11)内壁、坝后马道(12)所在区域的坝体本体(1)出现渗水,对渗水位置进行补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坝体上、下游贯穿裂缝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补强方式如下:对渗水位置进行开槽,并对槽底钻取斜孔,在斜孔内埋设用于排水的导管;利用防水砂浆对槽口进行封堵;对灌浆管道内部进行压水,如果没有出现渗水的情况,对导管内部注入防水浆液;待防水浆液硬化后,切割位于坝体本体(1)外部的导管,并对导管的管口进行封堵。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欢胡忠平郑莉钟宝全张强艾洲洋邹卫红古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