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埋元件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0880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埋元件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该内埋元件的封装结构包括:引线框架;半导体元件,其背面结合于导电部的正面;DAF层;半导体元件的正面电极接点由DAF层露出;DAF层设有导通孔;导电结构设于导通孔,导电结构与导电部连接;该内埋元件的封装方法,包括:采用结合材料将半导体元件的背面与引线框架的正面结合,形成一级结构;将DAF材料覆盖并压合于一级结构的正面,形成DAF层;在DAF层加工出将引线框架的正面露出的导通孔;在导通孔内设置导电结构;将引线框架刻出图案。该内埋元件的封装方结构及封装方法,将引线框架与DAF材料结合作为基板,半导体元件嵌入基板内,有利于缩小产品体积,简化了方法和结构,引线框架还可用于散热。架还可用于散热。架还可用于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埋元件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涉及一种内埋元件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各类相关产品逐渐朝向高密度、高性能以及轻、薄、小的趋势发展。
[0003]在许多集成电路产品中,一般先采用封装材料封装半导体元器件,再将半导体元器件封装件以及其他电子元件安上基板(如电路板);如此,在电子系统中,封装材料以及基板占用了封装空间,且半导体元器件封装件占据基板的表面区域,不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并且,整个封装结构的结构复杂,制造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埋元件的封装结构,其将半导体元件嵌入基板内,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且整个封装结构更加简单,散热性能佳。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埋元件的封装方法,其将半导体元件嵌入基板内,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且整个封装结构更加简单,散热性能佳。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埋元件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线框架(10),其为图案化导电层,其包括若干导电部(11);半导体元件(20),其背面通过第一结合层(71)结合于所述导电部(11)的正面,所述半导体元件(20)的正面设有电极接点(21);DAF层(32),其覆盖所述引线框架(10)的正面以及所述半导体元件(20);所述半导体元件(20)的正面所述电极接点(21)由所述DAF层(32)露出;所述DAF层(32)设有导通孔(321);导电结构(40),其设于所述导通孔(321);所述导电结构(40)一端与所述导电部(11)电连接,另一端由所述DAF层(32)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埋元件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元件(60),所述电子元件(60)的正面通过导电的第二结合层(72)与所述导电部(11)的背面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埋元件的封装结构,还包括若干锡球(50),所述半导体元件(20)的正面的电极接点(21)与所述锡球(50)电连接,所述导电结构(40)与所述锡球(50)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内埋元件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所述半导体元件(20);至少一个所述半导体元件(20)为三极管晶片(201);所述三极管晶片(201)的所述电极接点(21)包括设于背面的漏极接点,设于正面的源极接点(211)和栅极接点(21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埋元件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电子元件(60),所述电子元件(60)为晶片(61)或被动元件(6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和明王琇如
申请(专利权)人:杰群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