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及降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087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41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包括基坑主体,基坑本体外侧沿着基坑本体的周向设置有加固区;加固区内设置有多组加固件,加固件包括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之间呈角度设置,相邻的两组加固件相互抵接设置;加固件内设置有第一降水管,第一降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相邻的两组加固件之间设置有第二降水管,第二降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还包括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第一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一降水管内的地下水,第二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二降水管内的地下水。本申请具有便于提高基坑的稳定性的效果。于提高基坑的稳定性的效果。于提高基坑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及降水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基坑降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及降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如果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基坑的底面,地下水便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了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基坑边坡出现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等现象,需要进行基坑降水工作。
[0003]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608812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方法,包括砖砌圆形砖井、人工掏锅底、碎石过滤层和高压潜水泵,且深基坑让你过得四个拐角出设有所述砖砌圆形砖井,深基坑底部为所述人工掏锅底,所述人工掏锅底内设有所述碎石过滤层,所述碎石过滤层上设有所述高压潜水泵,确定基坑开挖的放坡数和总开挖深度,定位放线,首先把基坑开挖到总深度的2/3时,在基坑四个拐角处人工开挖砖砌圆形砖井,砖砌圆形砖井壁厚为单砖长度即可,深度比基坑底深2.5m左右为宜,待砖井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放泵抽水降水。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使用膨胀土在吸水和抽水后都会发生变形,如果膨胀土变形过大则容易造成基坑的失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提高基坑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及降水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包括基坑主体,所述基坑本体外侧沿着基坑本体的周向设置有加固区;所述加固区内设置有多组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之间呈角度设置,相邻的两组所述加固件相互抵接设置;所述加固件内设置有第一降水管,所述第一降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相邻的两组所述加固件之间设置有第二降水管,所述第二降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还包括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所述第一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一降水管内的地下水,所述第二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二降水管内的地下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挖基坑本体前,将加固件打入至加固区的土体内,使加固件将加固区内的土体限制在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形成的空间内,随后再将第一降水管和第二降水管分别安装到相应的位置,在进行降水时,先利用第二抽水装置将相邻两个加固件之间土体内的地下水抽取,当第二抽水装置抽取水量变少后,再利用第一抽水装置将加固件内的土体内的地下水抽取,当第一抽水装置抽取水量变少后,便说明地下水的
水位已经降到基坑本体底部的下方,如此在开挖基坑本体的过程中,便可以减少发生渗水的情况,利用加固件可以将加固区的土体一分为二,再利用第二抽水装置和第一抽水装置分别抽取地下水,使得加固区的土体不会同时全部变形,同时利用角度设置的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可以限制膨胀土失水后的变形,从而保证了基坑本体的稳定性。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抽水装置包括第一主管,所述第一主管沿着基坑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主管与每个第一降水管连通,所述基坑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主管与第一抽水泵的水源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主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抽水泵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一抽水泵后,地下水会进入第一降水管内,并通过第一降水管进入第一主管内,所有第一降水管内的水汇入第一主管内后,流向第一连接管,并最终通过第一抽水泵排出,如此便实现了加固件内土体地下水的抽取,且整体结构简单,更便于使用。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抽水装置包括第二主管,所述第二主管沿着基坑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主管与每个第二降水管连通,所述基坑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主管与第二抽水泵的水源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主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抽水泵连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抽水泵后,第二抽水泵会使第二主管和第二降水管内成为负压状态,此时地下水便会渗入第二降水管,并通过第二降水管汇入第二主管,然后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第二抽水泵并排出,如此便实现了相邻两个加固件之间土体的地下水抽取。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降水管远离第一主管的位置设置有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管,所述过滤管与第一降水管连通,所述过滤管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过滤管上套设有过滤套,所述过滤套为海绵材质,所述第二降水管上设置有相同的过滤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下水渗入海绵材质的过滤套后,会通过过水孔进入过滤管内,而后水再通过过滤管和第一降水管汇入第一主管内,利用过水孔使得地下水可以更好地进入第一降水管内,同时过滤套可以阻止土体中的泥沙对过水孔造成堵塞,保证了过水孔的正常流通。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固板上位于第一加固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整体呈弧形,所述第二加固板上位于第二加固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整体呈弧形,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贴合。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时,利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使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侧边相互抵接,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是弧形设置的,使得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在受力时不会脱离,从而使得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可以更好地限制土体的变形。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固板的一侧设置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三角形,所述插入部的尖端朝向远离第一加固板的方向,所述第二加固板上设置有相同的插入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部的设置使得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插入更加
容易,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降水管和第二降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下水较多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所有的阀门,利用所有的第一降水管和第二降水管进行降水,而在地下水较少时,则可以通过阀门关闭某些第一降水管和第二降水管,从而提高降水效率。
[002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方法,包括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包括如下步骤:整理场地步骤: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周围放出加固区的位置,并对每组加固件的位置进行放样;场地加固步骤:利用冲压设备将加固件打入至土体内;降水步骤:在加固区内钻出第一降水管和第二降水管的孔位,并将第一降水管和第二降水管分别安装至相应的孔内,安装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利用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抽出地下水;开挖基坑步骤:地下水位抽至基坑底部以下时,开始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侧壁施工锚杆提高加固区土体稳定性。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固区内的加固组件可以对基坑本体周围的土体进行加固,使得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主体,所述基坑本体(1)外侧沿着基坑本体(1)的周向设置有加固区(2);所述加固区(2)内设置有多组加固件(3),所述加固件(3)包括第一加固板(31)和第二加固板(32),所述第一加固板(31)和第二加固板(32)之间呈角度设置,相邻的两组所述加固件(3)相互抵接设置;所述加固件(3)内设置有第一降水管(4),所述第一降水管(4)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相邻的两组所述加固件(3)之间设置有第二降水管(5),所述第二降水管(5)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还包括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所述第一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一降水管(4)内的地下水,所述第二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二降水管(5)内的地下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水装置包括第一主管(6),所述第一主管(6)沿着基坑本体(1)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主管(6)与每个第一降水管(4)连通,所述基坑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抽水泵(61),所述第一主管(6)与第一抽水泵(61)的水源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62),所述第一连接管(62)的一端与第一主管(6)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抽水泵(6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水装置包括第二主管(7),所述第二主管(7)沿着基坑本体(1)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主管(7)与每个第二降水管(5)连通,所述基坑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抽水泵(72),所述第二主管(7)与第二抽水泵(72)的水源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73),所述第二连接管(73)的一端与第二主管(7)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抽水泵(7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水管(4)远离第一主管(6)的位置设置有过滤部(8),所述过滤部(8)包括过滤管(81),所述过滤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磊文晓清孙德江赖虹印
申请(专利权)人:四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