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0450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其包括第一逐次逼近通道、第二逐次逼近通道、精细比较器和噪声整形电路。第一逐次逼近通道具有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和用于粗调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的第一粗略比较器。第二逐次逼近通道具有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和用于粗调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的第二粗略比较器。精细比较器用于交替地微调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和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噪声整形电路采样第一逐次逼近通道的残余用于精细比较器微调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并采样第二逐次逼近通道的残余用于精细比较器微调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器。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更具体地关于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

技术介绍

[0002]最近,智能设备的数量和数据传输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体验,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在无线标准中起着关键作用。Wifi 6可以提高频谱效率、提高数据速率、并在公共区域同时为更多用户提供服务。为了在160MHz射频(RF)信号带宽中支持1024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并同时保持足够的误差矢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ADC必须在80MHz基带带宽上实现63~70dB的带内(in-band)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DR)。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Successive-approximation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AR ADC)由于其低功耗和小占位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包括:第一逐次逼近通道,具有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和第一粗略比较器,所述第一粗略比较器耦接到所述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以粗调所述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第二逐次逼近通道,具有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和第二粗略比较器,所述第二粗略比较器耦接到所述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以粗调所述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精细比较器,耦接到所述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和所述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交替地微调所述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和所述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以及噪声整形电路,对所述第一逐次逼近通道的残余进行采样以用于所述精细比较器对所述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进行微调,并且对所述第二逐次逼近通道的残余进行采样以用于所述精细比较器对所述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进行微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其中:所述噪声整形电路利用背对背电容器进行残余采样;以及所述噪声整形电路通过电荷共享对残余进行积分,用于在所述精细比较器的输入侧进行信号残余求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一粗略比较器在第一阶段设置所述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所述精细比较器在第二阶段设置所述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以及所述第一阶段在所述第二阶段之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二粗略比较器在所述第二阶段设置所述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所述精细比较器在第三阶段设置所述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以及所述第二阶段在所述第三阶段之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一粗略比较器在所述第三阶段设置所述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所述精细比较器在第四阶段设置所述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以及所述第三阶段在所述第四阶段之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二粗略比较器在所述第四阶段设置所述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其中:所述精细比较器在所述第一阶段设置所述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其中,所述噪声整形电路还包括:第一积分电容器,其顶板耦接到所述精细比较器的正输入端子;以及第二积分电容器,其顶板耦接到所述精细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积分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积分电容器用于对从所述第一逐次逼近通道和所述第二逐次逼近通道采样的残余进行积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一逐次逼近通道还具有根据所述第一组逐次逼近寄存器操作的第一电容性数模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性数模转换器具有第一电容器网络和第二电容器网络,所述第一电容器网络的顶板耦接至所述第一粗略比较器的正输入端子,所述第二电容器网络的
顶板耦接至所述第一粗略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子;所述第二逐次逼近通道还具有根据所述第二组逐次逼近寄存器操作的第二电容性数模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容性数模转换器具有第三电容器网络和第四电容器网络,所述第三电容器网络的顶板耦接至所述第二粗略比较器的正输入端子,所述第四电容器网络的顶板耦接至所述第二粗略比较器的负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晋宇林英儒蔡志厚吕昭信
申请(专利权)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