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缝式涂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032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26
一种狭缝式涂布器,包含一涂布头包含一第一主体与一第二主体,第二主体设置于第一主体上,第一主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位于第一表面的一分流管。第二主体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彼此相面对以共同形成一涂布狭缝。分流管的一最深深度为D,涂布狭缝的一间隙值为G,其满足以下条件:8<D/G<18。8<D/G<18。8<D/G<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狭缝式涂布器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狭缝式涂布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分流管的狭缝式涂布器。

技术介绍

[0002]精密涂布技术是未来薄膜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诸多的涂布技术中,狭缝式涂布(slot die coating technology)是用途广泛且有深厚发展潜力的其中一项,例如常利用于以锂电池浆料制作锂电池的内部组件。近年来市场对于涂料薄膜的均匀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0003]然而,对含有粒子的涂料,若涂料于涂布头中推送的过程中有速度降低的情形发生,会产生涂料粒子沉降或沉积(deposition)的问题。因此,传统上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一段时间后,常发现涂布头内的分流管内会有涂料粒子沉积的问题,随着沉积的量增加,从涂布头输出的涂料量将被改变,不仅会影响涂层的均匀度,还会造成未达预期输出量的结果。
[0004]对此,传统的解决方式是在涂布的过程中或每次进行涂布时上调涂料的输出量,以配合因分流管的容积与形状因涂料不断沉积而逐渐缩小与改变的情况,但这样的作法成效有限且精确度难以掌控,反而增加了许多不定的因素,沉积过于严重,还会使涂布机面临需要中止运行的结果而严重拖延出货进度。另外,传统上也有采取定期拆卸涂布头以清洗分流管的方式来排除涂料粒子的沉积问题,但是,涂布头通常是通过大量的螺丝以锁固完成,不便于拆装,并且,为了精确地控制输出涂料量或厚度,锁固于涂布头上的螺丝需要经过精密的手段调整,因此,定期拆卸涂布头的做法除了会面临繁琐且困难的拆卸与组装程序,通常也难有能力将涂布头组装回所需的精密程度。<br/>[0005]因此,开发防止涂料粒子沉积于分流管道内的狭缝式涂布器是目前急需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狭缝式涂布器,从分流管改良的角度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以避免分流管的涂料粒子产生沉积的问题。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一种狭缝式涂布器,包含一涂布头包含一第一主体与一第二主体,第二主体设置于第一主体上,第一主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位于第一表面的一分流管。第二主体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彼此相面对以共同形成一涂布狭缝。分流管的一最深深度为D,涂布狭缝的一间隙值为G,其满足以下条件:8<D/G<18。
[0008]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狭缝式涂布器,通过将分流管的最深深度与涂布狭缝之间隙值的比值(D/G)控制于前述范围内,可有效减少涂料粒子在分流管内产生速度相对小的区域,从而改善涂料粒子于分流管内因降速而产生沉积的问题,进而可避免传统上涂布头的分流管常有涂料粒子沉降而造成涂布质量下降、难以管控良率等问题、以及避免需要重新拆装涂布头以清洗分流管等繁琐程序。
[0009]以上关于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狭缝式涂布器开启时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狭缝式涂布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2]图3为图1的狭缝式涂布器阖上时的侧剖示意图;
[0013]图4为图1的狭缝式涂布器使用时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0014]图5为图3的狭缝式涂布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a
ꢀꢀꢀꢀꢀ
狭缝式涂布器
[0017]10
ꢀꢀꢀꢀꢀ
涂布头
[0018]20
ꢀꢀꢀꢀꢀ
夹片
[0019]110
ꢀꢀꢀꢀ
第一主体
[0020]111
ꢀꢀꢀꢀꢀꢀ
第一表面
[0021]112
ꢀꢀꢀꢀꢀꢀ
第一分流管
[0022]113
ꢀꢀꢀꢀꢀꢀ
第二分流管
[0023]114
ꢀꢀꢀꢀꢀꢀ
第一唇部
[0024]115
ꢀꢀꢀꢀꢀꢀ
分隔部
[0025]120
ꢀꢀꢀꢀꢀꢀ
第二主体
[0026]121
ꢀꢀꢀꢀꢀꢀ
第二表面
[0027]122
ꢀꢀꢀꢀꢀꢀ
第二唇部
[0028]130
ꢀꢀꢀꢀꢀꢀ
涂布狭缝
[0029]1121
ꢀꢀꢀꢀꢀ
入料面
[0030]1122
ꢀꢀꢀꢀꢀ
槽底面
[0031]1123
ꢀꢀꢀꢀꢀ
出料面
[0032]D
ꢀꢀꢀꢀꢀꢀꢀꢀ
最深深度
[0033]F
ꢀꢀꢀꢀꢀꢀꢀꢀ
涂料注入口
[0034]G
ꢀꢀꢀꢀꢀꢀꢀꢀ
间隙值
[0035]O
ꢀꢀꢀꢀꢀꢀꢀꢀ
开口
[0036]P
ꢀꢀꢀꢀꢀꢀꢀꢀ
参考平面
[0037]θ1
ꢀꢀꢀꢀꢀꢀ
入料角
[0038]θ2
ꢀꢀꢀꢀꢀꢀ
出料角
[0039]θ3、θ4 开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1]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
[0042]此外,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的是,这些实务上的细节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43]并且,为达图面整洁的目的,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可能会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的。另外,本案的附图中部份的特征可能会略为放大或改变其比例或尺寸,以达到便于理解与观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的目的,但这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依照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内容所制造的产品的实际尺寸与规格应是可依据生产时的需求、产品本身的特性、及搭配本专利技术如下所揭露的内容据以调整,于此先声明。
[0044]另外,以下文中可能会使用“端”、“部”、“部分”、“区域”、“处”等术语来描述特定组件与结构或是其上或其之间的特定技术特征,但这些组件与结构并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在下文中,也可能会使用“及/或(and/or)”的术语,其是指包含了一或多个所列相关组件或结构的其中一者或全部的组合。以下文中也可能使用“实质上”、“基本上”、“约”或“大约”等术语,其与尺寸、浓度、温度或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结合使用时,为意欲涵盖可能存在于该等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的上限及/或下限中的偏差、或表示容许制造公差或分析过程中所造成的可接受偏离,但仍可达到所预期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缝式涂布器,包含:一涂布头包含一第一主体与一第二主体,该第二主体设置于该第一主体上,该第一主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表面的一分流管,该第二主体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彼此相面对以共同形成一涂布狭缝,其中该分流管的一最深深度为D,该涂布狭缝的一间隙值为G,其满足以下条件:8<D/G<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式涂布器,其中该分流管的该最深深度为D,该涂布狭缝的该间隙值为G,其满足以下条件:8.333<D/G<17.3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式涂布器,其中该第一主体的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主体的该第二表面之间形成连通该涂布狭缝的一出料开口,该分流管远离该出料开口的一侧与该第一主体的该第一表面所处的一参考平面之间的夹角定义为一入料角,该入料角介于30与90度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狭缝式涂布器,其中该入料角介于30与60度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式涂布器,其中该第一主体的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主体的该第二表面之间形成连通该涂布狭缝的一出料开口,该分流管靠近该出料开口的一侧与该第一主体的该第一表面所处的一参考平面之间的夹角定义为一出料角,该出料角介于30与90度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狭缝式涂布器,其中该出料角介于30与60度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式涂布器,其中该涂布狭缝的该间隙值G介于100μm与1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平耀朱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