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0301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组合包括:柴胡、赤芍、丹参、郁金、夏枯草、香附、橘核、九里香、当归、浙贝母、红丝线、活血丹、素馨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基于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筛选出疏肝理气、软坚散结、调理冲任、活血止痛的天然植物药,药味组合精当,疗效确切、稳定,费用低廉,从长短期临床应用过程中观察,均无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乳腺增生症临床上名称很多,如乳腺病、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腺病、乳腺小叶增生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名为乳腺结构不良症,我国多数学者仍习用乳腺增生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发病率呈现上升势态。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下丘脑—垂体—卵巢—乳腺内分泌轴紊乱有关,是多种内分泌激素失调的结果,其中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0003]乳腺增生症以乳痛和乳房肿块等两大主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病变(即乳痛症和小叶增生)的疼痛非常明显,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到腺病性增生则疼痛减轻而肿块出现。发展到囊性增生,则疼痛几乎消失而肿块凸现。因此,我们按其临床表现将增生分为疼痛型、肿块型和中间型。三型按病变程度由轻到重的排列,依次为疼痛型

中间型

肿块型。肿块是乳腺增生症最主要、最关键的体征,多为片状或块状结节,前者较弥漫而软,后者稍局限而韧实,到后期其质硬且有轮廓者应高度警惕。本研究所用的方法紧紧围绕两大症状,主要着眼于消除肿块。
[0004]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的药物治疗主要基于内分泌调节和对症治疗,如溴隐亭,调节女性激素水平的三苯氧胺、黄体酮和甲基睾丸素等,另外可用5%碘化钾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但本病有周期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上述西药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
[0005]目前中成药治疗乳腺疾病的药物主要有乳疾灵颗粒、乳块消片、乳核散结颗粒、小金丸、乳康胶囊等,以上几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成药大部分是治疗肝郁气滞所导致的乳房肿块、乳房胀痛,对其他类型乳腺增生效果并不理想。
[0006]本专利技术在治疗机理上与上述药物有所不同,其具有舒肝理气,调冲和血,化痰散结之功效。用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痰凝血瘀所致的乳房肿块、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西医之乳腺小叶增生见上述证候者,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廉。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柴胡5-18份、赤芍5-12份、丹参8-18份、郁金3-10份、夏枯草3-10份、香附3-10份、橘核3-10份、九里香3-10份、当归5-15份 、浙贝母5-10 份、红丝线5-15份、活血丹5-12份、素馨花3-10份。
[0009]优选的,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2份、赤芍10份、丹参12份、郁金10份、夏枯草10份、香附8份、橘核5份、九里香10份、当归15 份、浙贝母8、红丝线8份、活血丹5
份、素馨花5份。
[00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起限制作用。
[0011]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柴胡5-18份、赤芍5-12份、丹参8-18份、郁金3-10份、夏枯草3-10份、香附3-10份、橘核3-10份、九里香3-10份、当归5-15份 、浙贝母5-10 份、红丝线5-15份、活血丹5-12份、素馨花3-10份。
[0012]所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更进一步优选为:柴胡12份、赤芍10份、丹参12份、郁金10份、夏枯草10份、香附8份、橘核5份、九里香10份、当归15份、浙贝母8份、红丝线8份、活血丹5份、素馨花5份。
[0013]以上十三味,将浙贝母粉碎成细粉。赤芍、当归用8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加醇量为5倍,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80℃)的稠膏。药渣与柴胡、丹参、郁金、夏枯草、香附、橘核、九里香、红丝线、活血丹、素馨花合并,加8倍药材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8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60%,充分搅拌,静止4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80℃)的稠膏。稠膏与赤芍、当归醇提取物合并,加入浙贝母细粉,减压干燥(80℃),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制成成品1000粒,即得。
[0014]上述中药口服,一次5粒,一天3次,十五天为一疗程。
[0015]以上举例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16]临床使用效果验证一、一般资料61例患者中,年龄24-54岁,病程多在6个月到7年不等,平均年龄35岁。
[0017]二、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拟定。
[0018](1) 周期性乳房胀痛,多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2) 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大小不等、条索状或弥漫性块状,质韧,边界欠清,具有压痛的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3) 局部皮肤无红肿,腋下淋巴结无肿大。(4) 乳腺红外线路扫描、钼靶照片、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或针吸细胞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病。
[0019]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乳房隐痛或胀痛症状,B 超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所有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0020]三、治疗方法及疗效标准:患者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一次5粒,一天分3次。十五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
[002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的疗效标准制定。
[0022](1)显著:乳房内肿块消失,质地变软,疼痛消失,超声检查提示暗影消失,近红外检查为正常乳腺图像;(2)有效:乳房质地变软,肿物缩小,超声检查提示暗影稍减小,近红外线检查比治疗前好转;
(3)无效:肿块未缩小,乳房疼痛不减,近红外线检查无明显改善。
[0023]四、实验结果:服用3个疗程后,61例患者中,显著25例 (41.0%),有效33例 (54.0%),无效3例 (5.0%),总有效率为95.0%。通过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测患者血压、脉搏,均在正常区间,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证明该中药对人体无不良反应及明显的毒副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柴胡5-18份、赤芍5-12份、丹参8-18份、郁金3-10份、夏枯草3-10份、香附3-10份、橘核3-10份、九里香3-10份、当归5-15份 、浙贝母5-10 份、红丝线5-15份、活血丹5-12份、素馨花3-10份。2.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上十三味,将浙贝母粉碎成细粉;赤芍、当归用8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加醇量为5倍,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捷王水晶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三正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