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011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包括气体检测装置本体和传感器,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前端设置有传感器,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上端设置有第一保护板,所述第一保护板下端粘合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粘合在气体检测装置本体上端,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底端两侧设置有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二保护板底端外侧皆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外端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铰接杆另一端焊接在气体检测装置本体上;通过设置的防护装置,其中防护装置包括第一保护板、第一弹簧和第一铰接杆等,通过此装置有效地使检测仪器能够受到保护,延长其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其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其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即气体检测仪,是一种气体泄漏浓度检测的仪器仪表工具,主要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气体种类,气体传感器是用来检测气体的成份和含量的传感器,目前现有的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已满足工作人员日常所需。
[0003]但是现有的气体检测仪仍存在一些弊端,传统的有害气体的装置四周没有掉落防震装置,在该装置使用时不慎掉落,产生的碰撞可能会导致装置内部零件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通过设置的保护装置,能够有效保护检测有害装置的整体,延长该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包括气体检测装置本体和传感器,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前端设置有传感器,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上端设置有第一保护板,所述第一保护板下端粘合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粘合在气体检测装置本体上端,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底端两侧设置有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二保护板底端外侧皆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外端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铰接杆另一端焊接在气体检测装置本体上。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保护板对称设置有两侧,所述第二保护板设置的形状为“L”形。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簧外端焊接在第二保护板上,所述第一弹簧内端焊接在第一铰接杆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前端焊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铰接连接有防尘板,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下端焊接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前端开设有辅助槽,所述辅助槽内安插有卡合柱,所述卡合柱底端焊接有拉杆,所述卡合柱外缠绕有第二弹簧,所述辅助槽两端皆焊接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防尘板前端开设有内嵌槽。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嵌槽开口口径大小与卡合柱顶端柱体表面直径大小相同。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合柱两端皆焊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面皆贴合在第二滑槽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弹簧上端焊接在滑块上,所述第二弹簧底端焊接在辅助槽上。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的形状为“半圆”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设置的防护装置,其中防护装置包括第一保护板、保护垫、第二保护板、第一滑槽、第一弹簧和第一铰接杆,当检测仪器跌落至底面时会产生冲击力,若顶端触地,会通过保护垫的弹性性能效果进行有效缓震,从而保护装置的完整性,若装置底端触地,其产生的冲击力,会通过气体检测装置本体传导给第一铰接杆,第一铰接杆会另一端在第一滑槽移动,因为第一弹簧的弹性性能,可以使第一弹簧反向抵触第一铰接杆的运动,从而达到缓震的效果,通过此装置有效地使检测仪器能够受到保护,延长其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5]2、通过设置的防尘装置,其中防尘装置包括第二铰接杆、防尘板、内嵌槽、卡合柱、辅助杆、辅助槽、第二弹簧、拉杆、第二滑槽和滑块,该装置通过第二铰接杆的效果将防尘板转动,当防尘板覆盖至传感器使,便达到了防尘的效果,若传感器需要工作时,可以向下拉动拉杆,因为卡合柱两端设置有第二滑槽与滑块,且卡合柱与拉杆相焊接,从而带动卡合柱向下移动,此时卡合柱会脱离内嵌槽内,从而解除内嵌槽与卡合柱的限位结构,使防尘板可以旋转打开,从而使传感器能够工作,通过此装置有效使传感器进行防尘,使装置能够在不使用时不会进灰,从而不会影响传感器的工作效率,延长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防尘装置局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防尘装置局部结构侧视活动状态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其中:1、气体检测装置本体;2、传感器;31、第一保护板;32、保护垫;33、第二保护板;34、第一滑槽;35、第一弹簧;36、第一铰接杆;41、第二铰接杆;42、防尘板;43、内嵌槽;44、卡合柱;45、辅助杆;46、辅助槽;47、第二弹簧;48、拉杆;49、第二滑槽;41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包括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和传感器2,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前端设置有传感器2,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上端设置有第一保护板31,第一保护板31下端粘合有保护垫32,保护垫32粘合在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上
端,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底端两侧设置有第二保护板33,第二保护板33底端外侧皆开设有第一滑槽34,第一滑槽34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36,第一铰接杆36外端焊接有第一弹簧35,第一铰接杆36另一端焊接在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上;
[0025]当检测仪器跌落至底面时会产生冲击力,若顶端触地,会通过保护垫32的弹性性能效果进行有效缓震,从而保护装置的完整性,若装置底端触地,其产生的冲击力,会通过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传导给第一铰接杆36,第一铰接杆36会另一端在第一滑槽34移动,因为第一弹簧35的弹性性能,可以使第一弹簧35反向抵触第一铰接杆36的运动,从而达到缓震的效果。
[0026]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保护板33对称设置有两侧,第二保护板33设置的形状为“L”形;
[0027]通过此装置有效使第二保护板33能够包裹住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边角,从而使保护范围加大,提高保护装置的性能。
[0028]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弹簧35外端焊接在第二保护板33上,第一弹簧35内端焊接在第一铰接杆36上;
[0029]通过此装置使第一弹簧35利用弹性性能的效果,使保护装置能够正常运行,进一步使装置提高使用效率。
[0030]在其他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包括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和传感器(2),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前端设置有传感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上端设置有第一保护板(31),所述第一保护板(31)下端粘合有保护垫(32),所述保护垫(32)粘合在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上端,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底端两侧设置有第二保护板(33),所述第二保护板(33)底端外侧皆开设有第一滑槽(34),所述第一滑槽(34)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36),所述第一铰接杆(36)外端焊接有第一弹簧(35),所述第一铰接杆(36)另一端焊接在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板(33)对称设置有两侧,所述第二保护板(33)设置的形状为“L”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35)外端焊接在第二保护板(33)上,所述第一弹簧(35)内端焊接在第一铰接杆(36)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本体(1)前端焊接有第二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青何旭李坤恒王亮董方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鹿鸣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