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010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和盖板均为矩形,并且盖板的外边缘尺寸与壳体的上部开口的外边缘尺寸是一致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外表面靠左侧的位置安装有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的一侧安装有输入端口,所述壳体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电容耦合组件,所述壳体的底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均设置有谐振杆,所述谐振杆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盖板的内部中间安装有调谐螺杆,所述调谐螺杆的周围安装有电感耦合螺栓,所述壳体和盖板的四角位置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中安装有固定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具备免开盖调试功能,使用较为方便。使用较为方便。使用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频变压器是超外差式接收装置中特有的一种具有固定谐振回路的变压器,但谐振回路可在一定范围内微调,以使接入电路后仍能达到准确地谐振频率,微调借助于微调电容器或磁芯相对位置的变更完成,而微调电容器是包含耦合结构的,电容耦合又称电场耦合,或者静电耦合,是由于分布电容存在而产生的一种耦合方式,耦合是指信号由第一级向第二级传递的过程,一般采用的耦合方式是交流耦合,市面上现有的电容耦合结构大都为哑铃状、探针结构的,由于这两种制造相对容易,加工方便,所以在中频变压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的公差和人为装配的误差,往往使得电容耦合结构与中频变压器的间距难免存在偏差,从而导致电容耦合结构的强弱较难控制,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现可调节的电容耦合机构,但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容耦合结构的可调节通常采用移动起支撑结构进而移动电容耦合结构来实现的,但这种方式一方面需要拆开中频变压器,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其可调范围有限,并且不易控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和盖板均为矩形,并且盖板的外边缘尺寸与壳体的上部开口的外边缘尺寸是一致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外表面靠左侧的位置安装有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的一侧安装有输入端口,所述壳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电容耦合组件,所述壳体的底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均设置有谐振杆,所述谐振杆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隔离板,所述盖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调谐螺杆,所述调谐螺杆的周围安装有电感耦合螺栓,所述壳体和盖板的四角位置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中安装有固定螺栓。
[0006]优选的,所述隔离板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隔离板固定连接于壳体的内部底面靠近中间位置,所述隔离板的数量有两块,并且呈弧形,以壳体的对角线为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谐振杆与壳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谐振杆的数量有四根,并且以矩形阵列均匀分布,所述谐振杆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感耦合螺栓的底端螺接于谐振杆的顶端位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隔离板可以提高电容耦合强度调节的范围,谐振杆能够小幅度改变电容耦合组件附近的电磁场分布的密度。
[0008]优选的,所述谐振杆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柱头,所述连接柱头的数量有两个,所述连接柱头的一侧分别螺接于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的一侧,所述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均和壳体
之间为固定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能够对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
[0010]优选的,所述调谐螺杆固定连接于盖板的内部中间位置的内外表面,且末端与电容耦合组件相互螺接,所述电感耦合螺栓的数量有若干个,并且以调谐螺杆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于盖板的上表面位置,所述电感耦合螺栓与盖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调节电容耦合组件与调谐螺杆之间的距离,以及电感耦合螺栓的旋进壳体内的距离,可以对电容耦合的强弱以及范围进行微调。
[0012]所述隔离板之间位置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的数量有三个,所述电容耦合组件安装于槽孔的正上方位置,所述电容耦合组件包括耦合铜片、螺栓和谐振器,所述耦合铜片设置于槽孔的正上方对应位置,所述耦合铜片呈倒“U”字形,所述螺栓贯通于耦合铜片且末端与槽孔相互螺接,所述螺栓的数量有两根,且分别安装于耦合铜片顶部的两侧位置,所述谐振器固定连接于耦合铜片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谐振器的顶部为中空结构,且与调谐螺杆的底端相螺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旋动调谐螺杆可以对壳体内部的电容耦合组件进行调节,避免了拆卸盖板进行调试,从而降低了整个装置的调试难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通过设置有壳体和隔离板,设置于壳体底部内壁的隔离板可以起到调整电容耦合强度调节的范围,通过设置有谐振杆和电感耦合螺栓,能够对对电容耦合强度的效果进行调节,通过设置有调谐螺杆、耦合铜片和谐振器,通过旋动调谐螺杆旋入谐振器顶部圆孔中的深度,可以起到小幅度改变电容耦合组件附近的电磁场的分布密度,从而实现电容耦合强弱的微调,通过设置有螺栓和槽孔,二者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对耦合铜片的装配,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的整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的壳体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的壳体的左斜向剖视图。
[0019]图中:1、壳体;2、盖板;3、输出端口;4、输入端口;5、电容耦合组件;6、谐振杆;7、隔离板;8、调谐螺杆;9、电感耦合螺栓;10、螺孔;11、固定螺栓;12、连接柱头;13、槽孔;14、耦合铜片;15、螺栓;16、谐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

4所示,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包括壳体1和盖板2,盖板2安装于壳体1的顶部,壳体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壳体1和盖板2均为矩形,并且盖板2的外边缘尺寸与
壳体1的上部开口的外边缘尺寸是一致的,壳体1的一侧外表面靠左侧的位置安装有输出端口3,输出端口3的一侧安装有输入端口4,壳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电容耦合组件5,壳体1的底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均设置有谐振杆6,谐振杆6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隔离板7,盖板2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调谐螺杆8,调谐螺杆8的周围安装有电感耦合螺栓9,壳体1和盖板2的四角位置均开设有螺孔10,螺孔10中安装有固定螺栓11。
[0022]隔离板7与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隔离板7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内部底面靠近中间位置,隔离板7的数量有两块,并且呈弧形,以壳体1的对角线为中轴线对称分布,谐振杆6与壳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谐振杆6的数量有四根,并且以矩形阵列均匀分布,谐振杆6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电感耦合螺栓9的底端螺接于谐振杆6的顶端位置。
[0023]谐振杆6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柱头12,连接柱头12的数量有两个,连接柱头12的一侧分别螺接于输出端口3和输入端口4的一侧,输出端口3与输入端口4均和壳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
[0024]调谐螺杆8固定连接于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包括壳体(1)和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安装于壳体(1)的顶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1)和盖板(2)均为矩形,并且盖板(2)的外边缘尺寸与壳体(1)的上部开口的外边缘尺寸是一致的,所述壳体(1)的一侧外表面靠左侧的位置安装有输出端口(3),所述输出端口(3)的一侧安装有输入端口(4),所述壳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电容耦合组件(5),所述壳体(1)的底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均设置有谐振杆(6),所述谐振杆(6)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隔离板(7),所述盖板(2)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调谐螺杆(8),所述调谐螺杆(8)的周围安装有电感耦合螺栓(9),所述壳体(1)和盖板(2)的四角位置均开设有螺孔(10),所述螺孔(10)中安装有固定螺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7)与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隔离板(7)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内部底面靠近中间位置,所述隔离板(7)的数量有两块,并且呈弧形,以壳体(1)的对角线为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谐振杆(6)与壳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谐振杆(6)的数量有四根,并且以矩形阵列均匀分布,所述谐振杆(6)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感耦合螺栓(9)的底端螺接于谐振杆(6)的顶端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变压器电容耦合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苏亚赵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绥德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