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田生态环境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农作物主要产区之一,主要包括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中南部、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北部,在该区域中,许多种植蔬菜的农田,由于生产中肥、药投入极高,引起的面源污染突出。
[0003]调查研究表明,黄淮海平原蔬菜主产区单季平均氮、磷肥用量分别达523.2kg/ha、360.6 kg/ha(折纯),农药用量达27.1kg/ha。因过量施肥,部分菜区土壤累积速效氮、磷分别达186.7mg/kg、302.2mg/kg,严重威胁水体生态安全;有资料显示,该区域主要河道劣
Ⅴ
类水占10%~40%,重点湖泊综合营养指数达50~60。
[0004]而另一方面,随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该区域种植作物种质资源趋同,小麦、玉米、大蒜、辣椒等大宗农产品单一化大面积种植,品种之间差异极小,作物同质化严重,导致农作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病虫害抵抗力变差。
[0005]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春-夏茬作物缓冲结构或/和夏-秋茬作物缓冲结构;其中,所述春-夏茬作物缓冲结构包括:(1)农田邻接河道或沟渠时,设置于田块与河道或沟渠间的灌-草缓冲复合带,其中的灌木植物靠近河道或沟渠一侧设置;(2)设置于田块与道路间的景观防护带,其为金鸡菊带、万寿菊带或/和混播草地带;(3)设置于自然或行政区划田块间的田埂上的除虫菊隔离墙;或/和田块面积≥6667m2时,设置于田块间的除虫菊隔离墙;所述夏-秋茬作物缓冲结构包括:(1)农田邻接河道或沟渠时,田块与河道或沟渠间设置由马蔺带、紫花苜蓿带和水芹带构成的过滤带;(2)设置于田块与道路间的绿篱墙;(3)设置于自然或行政区划田块间的田埂上的绿肥植物墙;或/和田块面积≥6667m2时,设置于田块间的绿肥植物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多功能植物缓冲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草缓冲复合带包括由田块至河道或沟渠方向依次布设的薄荷带、紫花苜蓿带和灌木柳带,且所述薄荷带、紫花苜蓿带、灌木柳带各自的建植宽度≥1.0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田多功能植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洁,张贵龙,赖欣,谭炳昌,赵建宁,杨殿林,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