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血管流动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888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仿血管流动腔,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仿血管流动腔包括下层体,下层体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上层体,上层体的底壁连接有插杆,下层体外壁开凿有与插杆相配合的插槽,下层体内还开凿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和插槽相互连通,第一凹槽内壁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远离第一凹槽内壁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块,插杆的底部与定位块活动相抵,插杆外壁开凿有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可实现对上层体与下层体之间的快速安装与拆卸,节约进行多个不同条件对比实验的操作时间,进而提高实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实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实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血管流动腔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生物医学
,尤其涉及仿血管流动腔。

技术介绍

[0002]在生物医学工程实验研究中,血液细胞等多种细胞在流体力刺激下的分离和相同流体环境下增殖培养的比较研究实验,以及对于同种细胞在不同流体环境刺激下的比较研究实验等,均需要一种能够保证实验的同一性、又同时满足细胞的在模拟血管持续流体力影响下的不同条件对比实验设计。近年来,各个专业实验室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验特性开发、设计和制作个性化的细胞流体力学实验仪器。而血管流体实验用流动腔是满足不同流体或细胞条件,进行显微镜观察的主要部件之一。
[0003]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1510643982.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仿血管流动腔,所述流动腔包括呈扁平状长方体的上层体和下层体,上层体和下层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层体包括上层观察窗口、两个上层凸台、两组匀流池结构、四根流体管、流动腔体、驱动结构、两个玻璃封片和螺栓孔;所述下层体包括下层观察窗口、下层体容纳槽和螺栓孔;该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操作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更强,适合不同规格型号的细胞流体力学实验仪器的配套使用,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实验成本;但是该流动腔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上层体与下层体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导致流动腔体安装及拆卸极不方便,影响实验工作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专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新型仿血管流动腔。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专利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仿血管流动腔包括下层体,所述下层体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上层体,所述上层体的底壁连接有插杆,所述下层体外壁开凿有与插杆相配合的插槽,所述下层体内还开凿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插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内壁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远离第一凹槽内壁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块,所述插杆的底部与定位块活动相抵,所述插杆外壁开凿有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凹孔。
[0007]所述上层体外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定位块活动相抵,所述移动杆与插杆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移动杆远离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有按压板,所述上层体外壁开凿有与按压板相配合的活动槽。
[0008]所述凹孔的上下两面均设置有斜面,且两个所述斜面均与定位块活动相抵。
[0009]所述下层体内还开凿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壁连接有受力块,所述第三凹槽内壁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受力块的两端分别与插杆和密封板活动相抵,所述上层体外壁开凿有与密封板相配合的密封槽。
[0010]所述下层体外壁连接有密封垫。
[0011]所述插杆设置有两组,每组设置有两个,两组所述插杆分别连接在上层体的两侧
外壁。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仿血管流动腔具备以下优点:
[0013]1、该仿血管流动腔通过将插杆插入插槽内,使上层体与下层体相互贴合;通过定位块对插杆进行固定限位从而实现对上层体与下层体之间的快速安装;通过下压按压板使按压板带动移动杆下移并对定位块进行挤压,使定位块移出插槽,上移上层体,实现对上层体与下层体之间的拆卸,节约进行多个不同条件对比实验的操作时间,进而提高实验工作效率。
[0014]2、该仿血管流动腔通过在凹孔的上下两面设置斜面,使定位块受移动杆挤压至凹孔处,向上移动上层体,使凹孔随上层体上移的过程中斜面与定位块相抵并挤压定位块,定位块彻底与插杆分离,提高结构间的流畅性。
[0015]3、该仿血管流动腔,通过插杆下移过程中与受力块相抵,使受力块挤压密封板,密封板上移进入上层体底部的密封槽中,对上层体与下层体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提高装置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下层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下层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插杆与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上层体;2、下层体;3、插杆;301、凹孔;4、插槽;5、第一凹槽;501、第一弹性元件;502、定位块;6、移动杆;601、第二弹性元件;602、按压板;7、活动槽;8、第二凹槽;801、受力块;9、第三凹槽;901、密封板;10、密封槽;11、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1:
[0026]参照图1

5,一种仿血管流动腔,包括下层体2,下层体2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上层体1,上层体1的底壁连接有插杆3,下层体2外壁开凿有与插杆3相配合的插槽4,下层体2内还开凿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和插槽4相互连通,第一凹槽5内壁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501,第一弹性元件501远离第一凹槽5内壁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块502,插杆3的底部与定位块502活动相抵,插杆3外壁开凿有与定位块502相配合的凹孔301,上层体1外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6,移动杆6与定位块502活动相抵,移动杆6与插杆3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元件601,移动杆6远离第二弹性元件601的一端连接有按压板602,上层体1外壁开凿有与按压板602相配合的活动槽7,插杆3设置有两组,每组设置有两个,两组插杆3分别连接在上层体1的两侧外壁。
[0027]具体使用时,将插杆3插入插槽4内,使上层体1与下层体2相互贴合,通过定位块502对插杆3进行固定限位,从而实现对上层体1与下层体2之间的快速安装,通过下压按压板602,使按压板602带动移动杆6下移并对定位块502进行挤压,第一弹性元件501和第二弹性元件601收缩,使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血管流动腔,包括下层体(2),所述下层体(2)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上层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体(1)的底壁连接有插杆(3),所述下层体(2)外壁开凿有与插杆(3)相配合的插槽(4),所述下层体(2)内还开凿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和插槽(4)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凹槽(5)内壁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501),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01)远离第一凹槽(5)内壁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块(502),所述插杆(3)的底部与定位块(502)活动相抵,所述插杆(3)外壁开凿有与定位块(502)相配合的凹孔(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血管流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体(1)外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6),所述移动杆(6)与定位块(502)活动相抵,所述移动杆(6)与插杆(3)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元件(601),所述移动杆(6)远离第二弹性元件(601)的一端连接有按压板(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华吉陆逸张梦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横琴全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