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吹扫管及吹扫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982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体积吹扫管及吹扫管系统,包括竖直设置的管体,所述管体内部具有容纳腔,管体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上连接嘴,上连接嘴内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排出孔,管体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下连接嘴,下连接嘴内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入孔,所述容纳腔上端内壁在对应排出孔的位置分布有倒刺,所述倒刺均向下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吹扫管内产生的气泡会被其上端的倒刺戳破,进而防止吹扫捕集因起泡过多而超载,避免传输线受到不可逆的污染,保证色谱柱及检测器的分离分析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体积吹扫管及吹扫管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环境监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大体积吹扫管及吹扫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吹扫捕集法从理论上讲是动态顶空技术,即:用流动气体将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吹扫出来,然后再用一个捕集器将吹扫出来的有机物吸附,随后经热解析将样品送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通常,待吹扫的样品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样品,吹扫气多采用高纯氦气。
[0003]在现有技术中,吹扫系统的吹扫管普遍采用U型结构,当样品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或清洁剂时,吹扫管内的样品常常会发生起泡现象,样品起泡不仅容易使仪器超载,致使传输线不可逆污染,极端情况下还会影响色谱柱及检测器的分离分析效率。同时,在排出样品液体时,U型结构的吹扫管不便于排液,易造成液体残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大体积吹扫管,能够消减管内样品产生的气泡,并有利于液体的排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大体积吹扫管,其关键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管体,所述管体内部具有容纳腔,管体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上连接嘴,上连接嘴内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排出孔,管体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下连接嘴,下连接嘴内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入孔,所述容纳腔上端内壁在对应排出孔的位置分布有倒刺,所述倒刺均向下延伸。
[0007]采用上述结构,在进行吹扫捕集时,液体样品产生的气泡在容纳腔内向上漂浮,当气泡上浮至上排出孔位置时就会被倒刺戳破,能够防止因气泡过多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清洗吹扫管或者更换液体样品时,管体呈长条状结构,也十分有利于清洗和更换操作,液体不会在容纳腔的内壁上残留。
[0008]作为优选:所述倒刺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分布,各个所述倒刺的下端均朝着管体的中心线方向倾斜。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气泡进入排出孔之前,将气泡完全戳破。
[0009]作为优选:所述容纳腔的上端具有环形内壁,所述倒刺分别沿环形内壁的周向阵列分布。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所有的气泡都能被戳破,无遗漏。
[001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吹扫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11]一种吹扫管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定量环、吹扫瓶、以及上述吹扫管,所述定量环与吹扫管的进入孔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吹扫瓶与吹扫管的排出孔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定量环与吹扫瓶之间连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在靠近定量环的一端设有第一三通阀,在靠近吹扫管的一端设有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四三通阀。
[0012]采用上述吹扫管系统,在从液体样品中吹扫出有机废气时,吹扫管内产生的气泡会被其上端的倒刺戳破,防止系统因起泡过多而超载,避免传输线受到不可逆的污染,保证色谱柱及检测器的分离分析效率。同时,第二三通阀的还可以方便将吹扫管内的样品液体直接排除。
[0013]为保障系统运行,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单向阀。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三三通阀上连接有第一通气管道,第四三通阀连接有第二通气管道。采用上述结构,以便于向系统内通入吹扫气、清洗液等。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吹扫管内产生的气泡会被其上端的倒刺戳破,进而系统因起泡过多而超载,避免设备受到不可逆的污染,保证色谱柱及检测器的分离分析效率。
[0017]2、在清洗吹扫管或者更换液体样品时,吹扫管呈长条状结构,也十分有利于清洗和更换操作,液体不易在容纳腔的内壁上残留。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大体积吹扫管的剖视图;
[0019]图2为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吹扫管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1]图4为吹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取样状态);
[0022]图5为吹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进样/吹扫状态);
[0023]图6为吹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清洗状态1/排放液体样品);
[0024]图7为吹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清洗状态2);
[0025]图8为吹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清洗状态3/排放清洗液)。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至3所示,一种大体积吹扫管,包括呈条状结构的管体1,其内部具有容纳腔1a,容纳腔1a的上端具有环形内壁1g,管体1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上连接嘴1b,上连接嘴1b内具有与容纳腔1a连通的排出孔1c,管体1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下连接嘴1d,下连接嘴1d内具有与容纳腔1a连通的进入孔1e,容纳腔1a上端内壁在对应排出孔1c的位置分布有倒刺1f,倒刺1f均向下延伸,在进行吹扫捕集时,液体样品产生的气泡在容纳腔1a内向上漂浮,当气泡上浮至上排出孔1c位置时就会被倒刺1f戳破,能够防止因气泡过多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0028]进一步的,为确保气泡进入排出孔1c之前,能够将气泡全部戳破,倒刺1f在管体1的长度方向呈三排分布,三排倒刺1f分别沿环形内壁1g的周向阵列分布,倒刺1f的下端均为针尖结构,且每一个倒刺1f的下端均指向管体1的中心线。
[0029]进一步的,容纳腔1a的底部设有砂芯1h,如此设计,有利于将气体打散,以便于系统吹扫。
[0030]如图4所示,一种吹扫管系统,该系统涉及的部件有:吹扫管、定量环2和吹扫瓶3,定量环2与吹扫管的进入孔1e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4,吹扫瓶3与吹扫管的排出孔1c之间连
接有第二管道5,定量环2与吹扫瓶3之间连接有第三管道6,第一管道4在靠近定量环2的一端设有第一三通阀7,在靠近吹扫管的一端设有第二三通阀8,第二管道5上设有第三三通阀9,第三管道6上设有第四三通阀10,第三管道6上设有单向阀11,第三三通阀9上连接有第一通气管道12,第四三通阀10连接有第二通气管道13。
[0031]吹扫系统的工作步骤如下所述:
[0032]步骤一取样:如图4所示,往第一通气管道12通入40ml/min的吹扫气,使得吹扫瓶3内的样品液体进入定量环2。
[0033]步骤二进样/吹扫:如图5所示,第一三通阀7和第二三通阀8将定量环2与吹扫管连通,定量环2内的样品液体进入吹扫管内,然后往第二通气管道13内通入40ml/min的吹扫气,使得液体样品的有机废气被吹扫出来,并依次经过第二管道5、第三三通阀9、第一通气管道12排出进行检测分析。
[0034]步骤三清洗状态1:如图6所示,将第二三通阀8放空,吹扫管内的样品液体即可自动排出,同时,往第一通气管道12通入40ml/min的吹扫气,将吹扫管内壁上的残留液体吹干净。
[0035]步骤四清洗状态2:如图7所示,往第二通气管道13内通入纯水或甲醇,纯水或甲醇经第四三通阀10、第三管道6、定量环2、第一三通阀7、第一管道4、第二三通阀8进入吹扫管内,以完成管路、定量环2以及吹扫管的清洗。
[0036]步骤五排放清洗液:如图8所示,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吹扫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管体(1),所述管体(1)内部具有容纳腔(1a),管体(1)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上连接嘴(1b),上连接嘴(1b)内具有与容纳腔(1a)连通的排出孔(1c),管体(1)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下连接嘴(1d),下连接嘴(1d)内具有与容纳腔(1a)连通的进入孔(1e),所述容纳腔(1a)上端内壁在对应排出孔(1c)的位置分布有倒刺(1f),所述倒刺(1f)均向下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吹扫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1f)沿管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各个所述倒刺(1f)的下端均朝着管体(1)的中心线方向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体积吹扫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a)的上端具有环形内壁(1g),所述倒刺(1f)分别沿环形内壁(1g)的周向阵列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体积吹扫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磊向杰
申请(专利权)人:春泽生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