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67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所述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水泥层、缓冲层、第二水泥层、粘结剂层和瓷砖层;所述缓冲层设置有若干竖直的橡胶柱,所述若干竖直的橡胶柱间隔分布,所述缓冲层中的若干竖直的橡胶柱之间的孔隙中由填充物填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通过在第一水泥层和第二水泥成之间设置若干竖直的橡胶柱和填充物作为缓冲层,当发生热胀冷缩时,缓冲层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以消耗应力,防止瓷砖发生翘起或变形,从而可有效避免瓷砖地面铺贴结构的热涨冷缩造成变形,以实现瓷砖的密缝铺贴。以实现瓷砖的密缝铺贴。以实现瓷砖的密缝铺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瓷砖铺贴施工工艺没有标准的流程,也没有标准的辅料。施工过程中不用工具进行定位,直接在砖与砖之间施工或依靠瓷砖包装物上的编织袋定位,然后凭工人手感进行压平处理。材料为水泥净浆,铺贴方式为半干湿施工,水泥与沙的比例没有标准。水泥砂浆贴瓷砖的办法用了很多年,技术上是成熟的,只是它会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它很考验瓦工师傅的经验和手艺,水泥抹不匀的话,瓷砖背面就会产生空鼓。有空鼓说明水泥粘住瓷砖的面积小了,瓷砖容易掉。包括水泥和沙子也要师傅自己调配比例,比例调错了,也粘不稳瓷砖,所以在传统工艺上,太依赖师傅个人的施工水平和状态,无法复制。
[0003]瓷砖铺贴后会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发生热胀冷缩,导致热胀冷缩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瓷砖下面的找平层、半干湿砂浆层,二是粘结层,三是瓷砖。收缩最小的是瓷砖,因为经过高温锻烧,瓷砖本身不用担心变形;其次是找平层、半干湿砂浆层,其中砂子的比例为70%~75%,比例高,收缩率低;收缩最大的是粘结层,特别是传统的铺贴采用水泥净浆,收缩比例大。所以瓷砖铺贴后会由于热胀冷缩导致鼓起或崩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所述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水泥层、缓冲层、第二水泥层、粘结剂层和瓷砖层;
[0006]所述缓冲层设置有若干竖直的橡胶柱,所述若干竖直的橡胶柱间隔分布,所述缓冲层中的若干竖直的橡胶柱之间的孔隙中由填充物填充。
[0007]上述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通过在第一水泥层和第二水泥成之间设置若干竖直的橡胶柱和填充物作为缓冲层,当发生热胀冷缩时,缓冲层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以消耗应力,防止瓷砖发生翘起或变形,从而可有效避免瓷砖地面铺贴结构的热涨冷缩造成变形,以实现瓷砖的密缝铺贴。上述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设置有粘结剂层代替传统的水泥层以实现瓷砖的固定,同时粘结剂层还具有较好的粘弹性,当瓷砖产生热胀冷缩时,粘结剂层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以消耗应力,防止瓷砖发生翘起或变形。
[0008]优选地,所述填充物由泡沫粒子、水泥、砂和水混合制成。
[0009]上述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通过在第一水泥层和第二水泥成之间设置若干竖直的橡胶柱和填充物作为缓冲层,并且充物由泡沫粒子、水泥、砂和水混合制成,既保证了缓冲层的强度而且提高了缓冲层的弹性,可有效避免瓷砖地面铺贴结构的热涨冷缩造成
变形,以实现瓷砖的接近无缝的铺贴。
[0010]优选地,所述橡胶柱向上延伸至所述粘结剂层,所述橡胶柱向下延伸入所述第一水泥层中。
[0011]上述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将橡胶柱向上延伸至所述粘结剂层,橡胶柱向下延伸入所述第一水泥层实现了橡胶柱更好的固定,使得橡胶柱能够直接的支持地面和瓷砖,提高了缓冲效果,可有效避免瓷砖地面铺贴结构的热涨冷缩造成变形。
[0012]优选地,所述缓冲层的上表面的填充物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水泥层底面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棱,所述凸棱和所述凹槽相互嵌合使得所述第二水泥层和所述缓冲层固定。
[0013]上述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通过在填充物上设置有凹槽,使得第二水泥层和缓冲层结合的更牢固,而且避免了铺贴过程中相邻瓷砖接缝处水泥浆的上涌。在形成缓冲层后,通过在缓冲层划割出凹槽,然后将水泥浆铺设在缓冲层上方,就会在第二水泥层的底面形成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棱。
[0014]优选地,所述瓷砖层包括若干块瓷砖,所述凹槽包括若干第一凹槽和若干第二凹槽,每块瓷砖下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每个第一凹槽呈首尾相接的环状,每个环状第一凹槽与对应的瓷砖的边围成的几何图形几何相似,每个环状第一凹槽小于对应的瓷砖的边围成的几何图形,所述环状第一凹槽的中心与对应的瓷砖的中心位于同一个竖直轴线上。
[0015]上述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通过在各块瓷砖下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可以有效保证相邻瓷砖拼接处的结合强度。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为若干条纵横交错的槽,所述第二凹槽贯通所述第一凹槽。
[0017]上述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通过在各块瓷砖下对应设置第二凹槽,可以有效保证相邻瓷砖拼接处的结合强度。
[0018]优选地,所述橡胶柱呈矩阵式间隔分布,所述橡胶柱之间的间距为8~12cm,所述橡胶柱的半径为4~8mm。
[0019]上述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的缓冲层的橡胶柱之间的间距为8~12cm,所述橡胶柱的半径为4~8mm有利于更好的提高缓冲层的弹性。
[0020]优选地,所述粘结剂层的厚度为2~3mm,所述瓷砖层包括若干块相邻瓷砖,所述各个相邻瓷砖之间的缝隙不大于0.5mm,所述瓷砖层距墙面的距离为5~10 cm。
[0021]上述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的相邻瓷砖之间的缝隙不大于0.5mm,接近于无缝铺贴,而且瓷砖层距墙面的距离为5~10cm,通过将瓷砖层与墙面之间预留出5~10cm的缝隙,以形成足够的膨胀和散热空间,从而可进一步避免瓷砖起拱、脱落,保证瓷砖密缝铺贴的稳定性。
[0022]优选地,所述粘结剂层包括纤维素醚和瓷砖胶。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本技术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通过在第一水泥层和第二水泥成之间设置若干竖直的橡胶柱和填充物作为缓冲层,当发生热胀冷缩时,缓冲层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以消耗应力,防止瓷砖发生翘起或变形,从而可有效避免瓷砖地面铺贴结构的热涨冷缩造成变形,以实现瓷砖的密缝铺贴。本技术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设置有粘结剂层代替传统的水泥层以实现瓷砖的固定,同时粘结剂层还具有较好的粘弹
性,当瓷砖产生热胀冷缩时,粘结剂层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以消耗应力,防止瓷砖发生翘起或变形。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实施例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发实施例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的缓冲层橡胶柱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发实施例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的缓冲层的俯视图,图中的缓冲层对应一块瓷砖。
[0027]其中,10、地面,11、第一水泥层,12、缓冲层,121、泡沫粒子,122、橡胶柱,123、凹槽,124、第一凹槽,125、第二凹槽,126、填充物,13、第二水泥层,14、粘结剂层,15、瓷砖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更好的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室内陶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水泥层、缓冲层、第二水泥层、粘结剂层和瓷砖层;所述缓冲层设置有若干竖直的橡胶柱,所述若干竖直的橡胶柱间隔分布,所述缓冲层中的若干竖直的橡胶柱之间的孔隙中由填充物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柱向上延伸至所述粘结剂层,所述橡胶柱向下延伸入所述第一水泥层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上表面的填充物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水泥层底面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棱,所述凸棱和所述凹槽相互嵌合使得所述第二水泥层和所述缓冲层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室内陶瓷砖铺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瓷砖层包括若干块瓷砖,所述凹槽包括若干第一凹槽和若干第二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凌云戴炜邹又兵梅书勇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简一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