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38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包括泵出水管、中间过渡接头、螺纹接头和U形卡环。中间过渡接头与泵出水管相固定连接。螺纹接头与中间过渡接头相旋合连接。U形卡环由左插接臂、连接臂和右插接臂依序连接而成。中间过渡接头套设于泵出水管的内腔。由中间过渡接头的外侧壁对称地向内延伸出左插接贯穿槽、右插接贯穿槽。正对应于左插接贯穿槽,由泵出水管的内侧壁向外延伸出有供左插接臂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正对应于右插接贯穿槽,由泵出水管的内侧壁向外延伸出有供上述右插接臂穿过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这样一来,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中间过渡接头与泵出水管的固定连接,且在后续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松动现象。松动现象。松动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泵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水泵快速接头大多是通过螺纹副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泵出水管位置。已知,激振强度沿着远离水泵的方向快速的衰减,反之则反。如此一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螺纹副在激振载荷的作用下会发生自旋松动现象,进而导致快速接头与水泵的连接稳定性变差,且在遭遇外力时,快速接头可能因反向旋转而导致连接松动的问题。为此,需要操作人员时常手动或借助于扳手将快速接头拧紧。当后续需要拆除或更换快速接头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以及精力反向旋动螺纹副,操作十分不便。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与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泵新型快接结构,通过快速接头旋转卡位的方式与水泵泵头的卡槽形成固定,而且通过插入卡扣形成双重固定,有效防止因遭遇外力而导致连接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利于制造实施,确保中间过渡接头相对于水泵具有高连接可靠性,且拆装效率较高的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包括泵出水管、中间过渡接头和螺纹接头。中间过渡接头与泵出水管相固定连接。螺纹接头借助于螺纹副以实现与中间过渡接头的旋合连接。另外,该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还包括有U形卡环。U形卡环由左插接臂、连接臂和右插接臂依序连接而成。中间过渡接头套设于泵出水管的内腔。由中间过渡接头的外侧壁对称地向内延伸出有分别供上述左插接臂、右插接臂穿过的左插接贯穿槽、右插接贯穿槽。正对应于左插接贯穿槽,由泵出水管的内侧壁向外延伸出有供上述左插接臂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正对应于右插接贯穿槽,由泵出水管的内侧壁向外延伸出有供上述右插接臂穿过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
[0006]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由泵出水管的外侧壁继续向外延伸出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互平行,且沿着由上至下方向错位而置,以形成供上述连接臂置入的限位槽口。由泵出水管的外侧壁继续向外延伸出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等高地布置于第二挡板的左侧,且由其自由端向上延伸出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件等高地布置于第二挡板的右侧,且由其自由端向上延伸出有第二限位凸起。
[0007]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上均设置有导入弧面。
[0008]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由中间过渡接头的外侧壁继续向外延续出有至少一个周向限位块,相对应地,由泵出水管顶壁向下延伸出有至少一个与上述周向
限位块相适配的周向限位凹槽。
[000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还包括有O形密封圈。O形密封圈被套设于中间过渡接头和泵出水管之间,且发生自适应性弹性变形。围绕中间过渡接头的外围侧壁开设有供上述O形密封圈置入的环形安装槽。
[001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还包括有涡轮组件和测速组件。涡轮组件竖放于中间过渡接头的内腔,且与中间过渡接头相互同心。涡轮组件包括有旋转涡轮、转轴、上固定套以及下固定套。上固定套、下固定套分别内置、固定于螺纹接头、中间过渡接头的内腔。转轴的上、下端部分别套设于上固定套、下固定套内,且可绕其自身中心轴线进行周向自由旋转运动。旋转涡轮与转轴相套设、固定。测速组件包括有霍尔传感器以及感应磁铁。感应磁铁与旋转涡轮相固定,且跟随旋转涡轮作周向同步旋转运动。霍尔传感器固定于中间过渡接头的外围,且其测试端正对应于旋转涡轮。
[0011]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该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还包括有密封棉。正对应旋转涡轮,由中间过渡接头的外侧壁继续向外延伸出有延伸臂。在延伸臂内开设有容纳腔。密封棉填充于容纳腔内,以形成用来供上述霍尔传感器置入的密闭空腔。
[0012]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中间过渡接头采用销接的方式来实现与泵出水管的固定,操作过程方便、快捷。更为重要的是,与水泵相靠近的中间过渡接头即使受到激振载荷的作用亦不易发生松动现象,进而确保了其与水泵的可靠连接,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在水泵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工作所需投入的人工量。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中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6]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0017]图4是图3的I局部放大图。
[0018]图5是图1的正视图。
[0019]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0020]图7是本技术中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泵体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8是图7的II局部放大图。
[0022]图9是本技术中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泵体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技术中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中间过渡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11是本技术中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U形卡环的立
体示意图。
[0025]图12是本技术中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0027]图14是图13的C-C剖视图。
[0028]图15是图14的III局部放大图。
[0029]1-泵出水管;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第四通孔;15-第一挡板;16-第二挡板;17-限位槽口;18-第一限位件;19-第二限位件;110-周向限位凹槽;2-中间过渡接头;21-左插接贯穿槽;22-右插接贯穿槽;23-周向限位块;24-环形安装槽;25-延伸臂;251-容纳腔;2511-密闭空腔;3-螺纹接头;4-U形卡环;41-左插接臂;42-连接臂;43-右插接臂;5-O形密封圈;6-涡轮组件;61-旋转涡轮;62-转轴;63-上固定套;64-下固定套;7-测速组件;71-霍尔传感器;72-感应磁铁;8-密封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包括泵出水管、中间过渡接头以及螺纹接头;所述中间过渡接头与所述泵出水管相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接头借助于螺纹副以实现与所述中间过渡接头的旋合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U形卡环;所述U形卡环由左插接臂、连接臂和右插接臂依序连接而成;所述中间过渡接头套设于所述泵出水管的内腔;由所述中间过渡接头的外侧壁对称地向内延伸出有分别供所述左插接臂、所述右插接臂穿过的左插接贯穿槽、右插接贯穿槽;正对应于所述左插接贯穿槽,由所述泵出水管的内侧壁向外延伸出有供所述左插接臂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正对应于所述右插接贯穿槽,由所述泵出水管的内侧壁向外延伸出有供所述右插接臂穿过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泵出水管的外侧壁继续向外延伸出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相互平行,且沿着由上至下方向错位而置,以形成供所述连接臂置入的限位槽口;由所述泵出水管的外侧壁继续向外延伸出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等高地布置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左侧,且由其自由端向上延伸出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件等高地布置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右侧,且由其自由端向上延伸出有第二限位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上均设置有导入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水泵的快速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中间过渡接头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达斯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