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及能产生泡沫的智能坐便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9241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及能产生泡沫的智能坐便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进水通道、进气通道、进液通道、第一混合通道、第一发泡室、第二混合通道、第二发泡室,所述第一混合通道与第一发泡室之间设有切割网;所述第二发泡室内设有转轴和水涡轮;其中,所述进气通道与进水通道及第一混合通道交叉相通;所述进水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一混合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混合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一发泡室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混合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二发泡室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混合通道内的混合流体冲击并驱动水涡轮绕转轴转动,并从泡沫喷嘴喷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气、液混合充分,发泡效果好。发泡效果好。发泡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及能产生泡沫的智能坐便器


[0001]本技术涉及卫生洁具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及能产生泡沫的智能坐便器。

技术介绍

[0002]有的坐便器上安装有发泡装置,发泡装置产生的泡沫覆盖在便池的液封表面,在帮助清洁便池内的污物的同时,还能有效封住便池,防止便池内的异味逸散出去;此外,泡沫的存在,还有助于防止便池内的水溅到人体上。
[0003]然而,目前市面上有的发泡装置有的仅将自来水、空气和发泡液简单混合,发泡效果不佳,还有的发泡装置为达到良好的发泡效果,设置电机进行搅拌,结构复杂,且密封性要求高,导致发泡成本高昂。
[0004]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345235.8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的智能马桶盖,其应用注射模块对发泡剂进行添加,并且需要用到搅拌电机将水与发泡剂进行搅拌,再依靠泵将混合液输送到发泡室,最后经过泡沫喷嘴排放到马桶的洗刷兜内。该方案整套系统需要至少4个电机系统,运行噪音大,成本高昂,并且控制复杂,容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其水、气、液混合充分,经过二次发泡,发泡效果好。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能产生泡沫的智能坐便器,其噪音小,成本低,且发泡效果好。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进水通道、进气通道、进液通道、第一混合通道、第一发泡室、第二混合通道、第二发泡室,
[0008]所述第一混合通道的一端与进水通道、进气通道及进液通道相通,另一端与第一发泡室相通,所述第一混合通道与第一发泡室之间设有用于一次发泡的切割网;
[0009]所述第二混合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发泡室与第二发泡室,所述第二发泡室内设有用于二次发泡的转轴和水涡轮,所述本体上设有与第二发泡室相通的泡沫喷嘴;
[0010]其中,所述进气通道与进水通道及第一混合通道交叉相通;
[0011]所述进水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一混合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0012]所述第一混合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一发泡室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0013]所述第二混合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二发泡室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0014]所述第二混合通道内的混合流体冲击并驱动水涡轮绕转轴转动,并从泡沫喷嘴喷出。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混合通道包括一次混合段和二次混合段,所述一
次混合段的一端与进气通道及进水通道相通,另一端与进液通道及二次混合段相通;
[0016]所述进水通道与一次混合段和二次混合段同轴设置;
[0017]所述一次混合段与二次混合段的长度比为1:4~12,所述二次混合段沿轴线并靠近第一发泡室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液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一混合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001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切割网朝向第一混合通道的一侧设有锯齿状凸起;
[0020]所述第一发泡室的内壁为凹弧面。
[002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水通道横截面积变化部分的内壁与轴线的夹角为10~15度;
[0022]所述二次混合段的内壁与轴线的夹角为3~8度;
[0023]所述第二混合通道的内壁与轴线的夹角为7~10度。
[002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涡轮设于第二发泡室的中央,所述水涡轮沿周向设有叶片,所述水涡轮上与所述第二混合通道相对的叶片由底部至端部向第二混合通道倾斜设置,且所述叶片的端部延伸至第二混合通道的轴线上;
[0025]所述叶片呈弧形,所述叶片端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叶片底部的曲率半径。
[002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包括发泡壳体和混合壳体,
[0027]所述混合壳体内设有所述第一混合通道,所述混合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混合通道相通的进液接口、进水接口及所述进气通道;
[0028]所述发泡壳体内设有所述第一发泡室、第二混合通道及第二发泡室,所述发泡壳体上形成有与第二发泡室相通的所述泡沫喷嘴;
[0029]所述第二混合通道与第二发泡室贯通的位置为第二发泡室的入口,所述泡沫喷嘴与第二发泡室贯通的位置为第二发泡室的出口,所述入口与出口呈中心对称设置。
[003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还包括进水接管、进水喷嘴、进液接管和膜片阀,
[0031]所述进水接管设有定位卡扣,所述进水接口设有与所述定位卡扣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定位卡扣与卡槽相卡接,且所述进水接管将进水喷嘴抵设在进水接口的底部;
[0032]所述膜片阀设于进液接口内,所述进液接管与进液接口连接。
[003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发泡液存储箱和蠕动泵,所述蠕动泵上设有吸液管和输液管,所述吸液管伸入发泡液储存箱内,所述输液管与所述进液接管相接。
[0034]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能产生泡沫的智能坐便器,包括分配阀及上述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所述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的进水接管与分配阀连接。
[0035]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通过将第一混合通道的一端与进水通道、进气通道及进液通道相通,且进气通道与进水通道及第一混合通道交叉相通,且进水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一混合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由此,进水通道流入第一混合通道的自来水的流速增大,进气通道与进水通道交叉的位置形成负压,因此不需要另外提供动力就能使充足的外部空气经进气通道进入第一混合通道,与从进水通道进入的水流进行一次混合,随后二者与经过进液通道流入的洗剂液进行二次混合;第一混合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一发泡室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在经过切割网时,切割网将水、气、液进行切割成细小
分子至第一发泡室,完成一次发泡;另外,由于第二发泡室内设有转轴和水涡轮,第二混合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二发泡室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经过一次发泡的流体流速再次提高,以较高的速度冲击水涡轮叶片,推动水涡轮快速转动,经过一次发泡的流体在与水涡轮冲击时,被打散成体积更小的泡沫,并在水涡轮转动过程中被不停地搅拌混合,完成二次发泡,最后经过泡沫喷嘴喷出致密的泡沫。本实施例通过结构设计控制发泡各过程流体的流速变化,并将第一发泡室中切割网的切割发泡与第二发泡室中水涡轮的碰撞与搅拌发泡相结合,最终获得丰富细腻的泡沫;发泡过程不需要用到多余的电机及其他驱动机构,静音效果好,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技术一种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的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2是图1的A-A截面视图
[0039]图3是图1的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与蠕动泵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4是图3的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与蠕动泵连接时候的截面视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进水通道、进气通道、进液通道、第一混合通道、第一发泡室、第二混合通道、第二发泡室,所述第一混合通道的一端与进水通道、进气通道及进液通道相通,另一端与第一发泡室相通,所述第一混合通道与第一发泡室之间设有用于一次发泡的切割网;所述第二混合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发泡室与第二发泡室,所述第二发泡室内设有用于二次发泡的转轴和水涡轮,所述本体上设有与第二发泡室相通的泡沫喷嘴;其中,所述进气通道与进水通道及第一混合通道交叉相通;所述进水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一混合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混合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一发泡室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混合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二发泡室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混合通道内的混合流体冲击并驱动水涡轮绕转轴转动,并从泡沫喷嘴喷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通道包括一次混合段和二次混合段,所述一次混合段的一端与进气通道及进水通道相通,另一端与进液通道及二次混合段相通;所述进水通道与一次混合段和二次混合段同轴设置;所述一次混合段与二次混合段的长度比为1:4~12,所述二次混合段沿轴线并靠近第一发泡室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沿轴线并靠近第一混合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网朝向第一混合通道的一侧设有锯齿状凸起;所述第一发泡室的内壁为凹弧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坐便器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横截面积变化部分的内壁与轴线的夹角为10~15度;所述二次混合段的内壁与轴线的夹角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岳荣刘珍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法恩洁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