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18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包括穿刺部和留置部,穿刺部包括针筒和与针筒可拆卸连接的针管,针管的端部连接有针尖,留置部包括可穿入针尖内的引导丝和留置管,留置管上设置有两个固定耳,且留置管上连接有压力换能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在对肥胖病人进行动脉穿刺时容易出现穿刺针脱落的问题。出现穿刺针脱落的问题。出现穿刺针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疾病诊疗过程中,针对心脏病患者或者具有心脏病史的患者,通常需要对心脏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临床上对心脏监测的方法包括无创监测和有创监测两种,其中无创监测是指在皮肤外侧通过仪器进行监测,通常仅能够监测血压,且监测是间断进行的;而有创监测是指通过穿刺针将留置管留置在患者的股动脉或肱动脉内进行动态指标监测,监测的指标包括心肌、心排、脉搏变异度、血管阻力等,且监测是连续进行的。
[0003]对肥胖病人进行连续的心脏指标监测时,由于肥胖病人脂肪较多,在进行动脉穿刺时,时常出现因患者移动而使穿刺针从穿刺处脱落的问题,需要反复进行穿刺,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以解决目前在对肥胖病人进行动脉穿刺时容易出现穿刺针脱落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包括穿刺部和留置部,穿刺部包括针筒和与针筒可拆卸连接的针管,针管的端部连接有针尖,留置部包括可穿入针尖内的引导丝和留置管,留置管上设置有两个固定耳,且留置管上连接有压力换能器。
[0006]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穿刺部用于穿刺动脉血管,在穿刺后,将留置部留置在患者的动脉血管内,以进行实时的心脏指标监测。具体的,将针尖刺穿患者的皮肤并穿刺到患者的动脉血管内,而后取下针筒,将引导丝沿针管及针尖穿刺到动脉血管内,并将留置管套设在引导丝外,向血管内推留置管,将留置管引导进入动脉血管内,而后撤出引导丝和针尖,将留置管留置在患者的动脉血管内,通过压力换能器能够实现对患者心脏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测,进而指导用药。此外,针对肥胖病人脂肪层较厚,留置管容易脱落的问题,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留置管上设置固定耳,在留置管留置在患者的动脉血管内之后,可将固定耳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能够防止留置管滑出而需要二次动脉穿刺的问题。
[000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留置管上设置有一段螺纹段,螺纹段上套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固定座,固定耳均固接在固定座上。
[0008]本技术方案中,在将留置管留置在动脉血管内之后,由于螺纹段的设置,能够增加留置管与患者皮肤接触处的摩擦力,进而对留置管滑出设置一定的阻力;此外不同肥胖度的患者留置管插入的长度会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将固定座设置成螺纹连接在螺纹段上,根据不同肥胖度的患者能够对固定耳的位置进行调整,调节的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
[000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留置管还连接有血氧饱和度测定仪。
[0010]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穿刺的目标血管是动脉血管,动脉血管与静脉血管之间的血
氧饱和度值由一定的差异,通过血氧饱和度测量仪能够辨别穿刺的血管是动脉血管还是静脉血管,保证穿刺位置的准确性。
[00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针管的尾端可拆卸连接有针帽。
[0012]本技术方案中,针管尾端可连通针筒,在穿刺结束后、穿入引导丝之前,如果需要暂停操作,可将针筒取下后,将针帽连接在针管上,避免外界环境污染针管。
[00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留置管的尾端可拆卸连接有保护帽。
[0014]本技术方案中,留置管尾端的保护帽能够对留置管端部进行密封保护,避免其暴露在外界造成污染。
[00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针尖为锐针,且针尖的长度为6

8cm。
[0016]本技术方案中,将针尖设置成锐针能够便于穿刺,此外由于本技术方案目标对象是肥胖病人,将针尖设置成6

8cm的长度能够保证有效穿刺。
[001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针管上固接有手柄。
[001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针管上设置手柄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在穿刺的时候稳定握持。
[001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固定耳为圆环状。
[0020]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固定耳设置成圆环状,能够方便将固定耳缝合在患者的皮肤上,或者利用胶带粘接在患者的皮肤上,结构设计合理。
[002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可拆卸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22]本技术方案中,将可拆卸连接方式设置成螺纹连接,一方面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其连接之后也能够保证内部的密封性。
[002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手柄上设置有防滑纹。
[002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手柄上设置防滑纹,能够保证医护人员握持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而无伤患者。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针尖穿刺过程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针尖刺入动脉血管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引导丝及留置管穿入动脉血管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2中A1处的放大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留置管的主视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留置管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针筒1、针管2、针尖3、引导丝4、留置管5、固定耳6、压力换能器7、螺纹段8、固定座9、血氧饱和度测定仪10、针帽11、保护帽12、手柄13、皮肤14、动脉血管15。
[0033]实施例一
[0034]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包括穿刺部和留置部。
[0035]穿刺部用于向患者的动脉血管15内穿刺,穿刺部包括针筒1,针筒1的下端卡接有针管2,针管2的底端粘接有针尖3,本实施例中的针尖3为锐针,且针尖3的长度为8cm。针管2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图中未示出),结合图2、图4所示,针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针帽11。针管2的外壁固接有手柄13,手柄13上设置有防滑纹(图中未示出)。
[0036]留置部用于留置在患者的动脉血管15内,结合图3所示,留置部包括可穿入针尖3内的引导丝4和留置管5,结合体图5所示,留置管5的尾端螺纹连接有保护帽12,留置管5的外壁上左、右两侧部均粘接固定有圆环状的固定耳6,且留置管5上连通有压力换能器7(型号:UC8001)和血氧饱和度测定仪10(型号:CMS50D)其中压力换能器7和血氧饱和度测定仪10的型号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0037]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需要对肥胖患者进行动脉血管15穿刺时,如图1所示,首先医护人员一手按压待穿刺部位,另一只手握住针筒1,将针尖3倾斜的穿刺到患者的皮肤14内,并最终穿刺到患者的动脉血管15内。
[0038]如图2所示,取下针筒1,如果还需准备引导丝4及留置管5可将针帽11暂时旋入针管2的顶端,避免污染;如果已经准备就绪,则操作人员一手握住手柄13,另一只手将引导丝4沿针管2及针尖3穿刺到患者的动脉血管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包括穿刺部和留置部,所述穿刺部包括针筒和与针筒可拆卸连接的针管,针管的端部连接有针尖,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部包括可穿入针尖内的引导丝和留置管,所述留置管上设置有两个固定耳,且留置管上连接有压力换能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上设置有一段螺纹段,螺纹段上套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耳均固接在固定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还连接有血氧饱和度测定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的尾端可拆卸连接有针帽。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全田国平张铭鲁开智易斌顾建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