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桩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9180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桩生产系统,包括I跨,Ⅱ跨和Ⅲ跨;Ⅱ跨内的拌合楼下设置有砼料搅拌区,砼料搅拌区分别与第一车间泵送区和第二车间泵送区相连;I跨内的第一车间泵送区,第一车间离心区,第一车间蒸养区,第一车间拆尾板区形成第一混凝土桩生产线,Ⅲ跨与I跨对应设置;模具分别经第一混凝土桩生产线和第二混凝土桩生产线汇入Ⅱ跨,经混凝土桩脱模区,模具清洗区,钢筋笼入模区及模具分流区组成的混凝土桩处理线,最后模具分别进入第一车间张拉区或第二车间张拉区完成混凝土桩生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工艺物料流转方向合理,空中搬运设备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避让频次大幅降低;设备自动化程度具备进一步提升的潜力,总体用工数量降低较为明显。数量降低较为明显。数量降低较为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桩生产系统


[0001]本技术设计建筑建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跨两线的混凝土桩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部分管桩车间分三跨,两边各设置一跨用作生产车间,中间一跨用来生产钢筋笼,分别供给两个生产车间。这种车间生产工艺粗放、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且安全性差。随着技术的进步,合适的、空间较大的混凝土桩车间已经可以做到循环式流水线生产,但类似上述的三跨两车间由于拌合楼位置位于中间跨、车间面积限制,一直无有效可行的办法改造设计为两条循环式流水线。随着当前用工成本与日俱增,为这种类型的车间设计一套循环式流水生产工艺,并维持原两个车间的生产能力,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人数,降低劳动强度的需求日益强烈。
[0003]专利号为201821089889.5,申请日为2018年7月10日的中国技术专利《制备混凝土预制桩的三跨两线系统》,包括一种装笼区、第一合模分区、第一张拉分区、第一送料分区、第一离心分区、第一蒸养分区、第一拆模倒桩分区和第一清理分区形成一条混凝土预制桩生产线,装笼区、第二合模分区、第二张拉分区、第二送料分区、第二离心分区、第二蒸养分区、第二拆模倒桩分区和第二清理分区形成另一条混凝土预制桩生产线,装笼区、第一合模分区和第一张拉分区纵向布置形成第一纵向输送线,第一拆模倒桩分区、第一离心分区和第一蒸养分区纵向分布形成第二纵向输送线,第二拆模倒桩分区、第二张拉分区、第二送料分区、第二离心分区和第二蒸养分区纵向分布形成第三纵向输送线,第一清理分区设置在第一拆模倒桩分区与装笼区之间形成第一横向输送线,第二清理分区设置在第二拆模倒桩分区与装笼区之间形成第二横向输送线,第二合模分区设置在装笼区与第二张拉分区之间形成第三横向输送线,第一送料分区设置在第一张拉分区与第一离心分区之间形成第四横向输送线。此种三跨两线系统的缺点在于步骤较为繁琐,生产效率不高。
[0004]专利号为201320655775.3,申请日为2013年10月23日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线》,包括整个生产线车间由左、中、右三跨组成,左跨车间沿车间纵向从前到后依次设置张拉区、离心区、蒸养区、放张区、边丝拆卸区、高压蒸养区;中跨车间沿车间纵向从前到后依次设置布料区、盖模存放区、笼筋堆放区、笼筋装配区、装笼区、吊桩及清模区、头尾板拆卸及产品检验区;右跨车间沿车间纵向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拌合楼、滚焊区/墩头区、端头板制作区;左跨车间所述的边丝拆卸区延伸到中跨车间;右跨车间所述的滚焊区延伸到中跨车间;所述拌合楼下设有混凝土泵机,所述布料区设有计量布料车和管模输送机;所述边丝拆卸区内沿车间横向设有拆边丝链条机;在所述拆边丝链条机上设有拆边丝装置,所述拆边丝装置位于左跨车间与右跨车间的连接处。此种生产工艺的不足在于,无法区分机器与人的作业空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0005]鉴于此,需设计一套新的混凝土桩生产系统,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在三跨双线混凝土生产车间,为了在原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出两条循环生产线,并能利用原有的拌合楼、离心机、蒸养池、蒸压釜等大型设施,降低改造成本,提供一套新的混凝土桩生产系统。
[0007]一种混凝土桩生产系统,包括I跨,Ⅱ跨和Ⅲ跨;所述I跨和Ⅲ跨对称设置,
[0008]所述I跨上设置有第一车间泵送区,第一车间离心区,第一车间张拉区,第一车间蒸养区,第一车间拆尾板区,第一车间堆桩区;
[0009]所述Ⅲ跨设置有第二车间泵送区,第二车间离心区,第二车间张拉区,第二车间蒸养区,第二车间拆尾板区,第二车间堆桩区;
[0010]所述Ⅱ跨设置有混凝土桩脱模区,模具清理区,钢筋笼入模区,模具分流区以及拌合楼;
[0011]所述Ⅱ跨内的拌合楼下设置有砼料搅拌区,所述砼料搅拌区分别与第一车间泵送区和第二车间泵送区相连;
[0012]所述I跨内的第一车间泵送区,第一车间离心区,第一车间蒸养区,第一车间拆尾板区形成第一混凝土桩生产线,所述Ⅲ跨的第二车间泵送区,第二车间离心区,第二车间蒸养区,第二车间拆尾板区形成第二混凝土桩生产线;
[0013]所述模具分别经第一混凝土桩生产线和第二混凝土桩生产线汇入Ⅱ跨,经混凝土桩脱模区,模具清洗区,钢筋笼入模区及模具分流区组成的混凝土桩处理线,最后模具分别进入第一车间张拉区或第二车间张拉区完成混凝土桩生产。
[0014]优选的,I跨和Ⅲ跨的生产线方向一致,与Ⅱ跨的处理线方向相反。
[0015]优选的,通过拌合楼下设置于布料平车分别与第一车间泵送区和第二车间泵送区相连。
[0016]优选的,通过模具搬运设备,将模具从第一车间泵送区经第一车间离心区输送至第一车间蒸养区;通过模具搬运设备,将模具从第二车间泵送区经第二车间离心区输送至第二车间蒸养区,所述的模具搬运设备设置有至少一个吊具。
[0017]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桩脱模区包括两层,其中上层为上模输送机,下层为下模输送机,所述上模输送机的上方设置有上模搬运设备用以将上模转移至上模输送机上,所述的上模搬运设备设置有至少一个吊具。
[0018]优选的,所述下模输送机上方设置有桩搬运设备用以转移混凝土桩,所述的桩搬运设备设置有至少一个吊具。
[0019]优选的,所述上模输送机和下模输送机的中间设置有模具清理区,用于清洗模具并喷涂脱模剂。
[0020]优选的,钢筋笼搬运设备设置在钢筋笼成型区的上方,用以转移钢筋笼,所述的钢筋笼搬运设备设置有至少一个吊具。
[0021]优选的,所述的模具搬运设备可分别吊起或放置第一车间张拉区或第二车间张拉区内的空模具,第一车间离心区或第二车间离心区内的离心后的模具,第一车间泵送区或第二车间泵送区内的布料结束的模具。
[0022]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本工艺物料流转方向合理,空中搬运设备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避让频
次大幅降低;设备自动化程度具备进一步提升的潜力,总体用工数量降低较为明显,具体的,使用本技术的生产工艺平均1分钟可以生产1根混凝土桩,与现有技术相比,效率提升明显;与此同时,区分了工人和机器的操作空间,使得工地现场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三跨两线车间的工艺平面图;
[0025]图2为中跨示意图;
[0026]图3为模具搬运设备示意图。
[0027]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含义为:1、砼料搅拌区;2、第二车间泵送区;3、第一车间泵送区;4、第一车间离心区;5、第一车间张拉区;6、第一车间蒸养区;7、第一车间拆尾板区;8、第一车间堆桩区;9、第二车间离心区;10、第二车间张拉区;11、第二车间蒸养区;12、第二车间拆尾板区;13、第二车间堆桩区;14、拆头板区;15、混凝土桩脱模区;16、模具清理区;16

1下模输送机;16

2上模输送机;17、钢筋笼入模区;18、模具分流区;19、钢筋笼成型区;20、下模;21、上模;22、钢筋笼;30、钢筋笼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桩生产系统,包括I跨(41),Ⅱ跨(42)和Ⅲ跨(43);所述I跨(41)和Ⅲ跨(43)对称设置,所述I跨(41)上设置有第一车间泵送区(3),第一车间离心区(4),第一车间张拉区(5),第一车间蒸养区(6),第一车间拆尾板区(7),第一车间堆桩区(8);所述Ⅲ跨(43)设置有第二车间泵送区(2),第二车间离心区(9),第二车间张拉区(10),第二车间蒸养区(11),第二车间拆尾板区(12),第二车间堆桩区(13);所述Ⅱ跨(42)设置有混凝土桩脱模区(15),模具清理区(16),钢筋笼入模区(17),模具分流区(18)以及拌合楼(44);其特征在于,所述Ⅱ跨(42)内的拌合楼(44)下设置有砼料搅拌区(1),所述砼料搅拌区(1)分别与第一车间泵送区(3)和第二车间泵送区(2)相连;所述I跨(41)内的第一车间泵送区(3),第一车间离心区(4),第一车间蒸养区(6),第一车间拆尾板区(7)形成第一混凝土桩生产线,所述Ⅲ跨(43)的第二车间泵送区(2),第二车间离心区(9),第二车间蒸养区(11),第二车间拆尾板区(12)形成第二混凝土桩生产线;所述模具分别经第一混凝土桩生产线和第二混凝土桩生产线汇入Ⅱ跨(42),经混凝土桩脱模区(15),模具清理区(16),钢筋笼入模区(17)及模具分流区(18)组成的混凝土桩处理线,最后模具分别进入第一车间张拉区(5)或第二车间张拉区(10)完成混凝土桩生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桩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I跨(41)和Ⅲ跨(43)的生产线方向一致,与Ⅱ跨(42)的处理线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桩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拌合楼(44)下设置于布料平车分别与第一车间泵送区(3)和第二车间泵送区(2)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桩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模具搬运设备(33),将模具从第一车间泵送区(3)经第一车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进元安雄飞占琎琳陆杰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