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08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竖管部和横管部,竖管部和横管部的长度方向一致,竖管部和横管部共同构成截面为中空L型结构的纸管;竖管部外侧面和横管部外底面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设置有内凹的加强部一,竖管部外侧面与横管部外底面的相接处通过大圆弧一过渡衔接;纸管截取成短管和长管,短管和长管首尾相衔接构成框型结构的缓冲组合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异形纸管通过模具一次成型,再进行长度裁切,并组合成需要的缓冲组合体,成型快速方便稳定,灵活性高,大大提升了装配使用效率,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好,实现了模块化的生产和使用;并且缓冲效果好,保障了防护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护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护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
,尤其是一种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用于包装缓冲的材料及结构主要集中在EPE、纸塑、纸折等领域。随着禁塑令的发布,逐步向“以纸代塑”的趋势发展,代替EPE等塑料缓冲部件。
[0003]缓冲部件是各种产品,尤其是重型物品、消费电子产品或快消品装箱时必须的填充物,用于防止产品在搬运、运输等过程中受挤、碰撞、跌落导致的损伤。
[0004]现有技术中,以纸为主要原料的缓冲部件主要为纸塑产品,及纸板通过折叠形成缓冲结构。但每种形式都具有相应的局限性,例如,纸塑产品防潮性能较弱,产品的缓冲性能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造成缓冲性能不稳定,且结构尺寸较大,影响外包装尺寸及货品的转载量;纸折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观赏性及较小尺寸,但其成型折叠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影响成型装配的效率,且纸折的缓冲效果可能会受折叠不规范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从而实现了模块化的生产,成型快速方便稳定,使用灵活性高,大大提升了装配使用效率,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好;并且缓冲效果好,保障了防护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竖管部和横管部,所述竖管部和横管部的长度方向一致,竖管部和横管部共同构成截面为中空L型结构的纸管;所述竖管部外侧面、横管部外底面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设置有内凹的加强部一,所述竖管部外侧面与横管部外底面的相接处通过大圆弧一过渡衔接;
[0008]所述纸管截取成短管和长管,短管和长管首尾相衔接构成框型结构的缓冲组合体。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0]所述加强部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强部一并列平行设置于横管部的外底面上;所述横管部上与竖管部相接的端头向外延伸,该端头向外凸出于竖管部的外侧面,形成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端头为圆弧结构,外凸部通过内凹的弧形过渡与竖管部外侧面衔接。
[0011]所述加强部一的结构为:包括平面结构一,平面结构一与竖管部外侧面或者横管部外底面平行,平面结构一两侧边缘通过斜面结构与对应的竖管部外侧面或者横管部外底面衔接。
[0012]所述竖管部和横管部相背离的端头均为平面结构二,平面结构二两端设置有过渡的小圆弧。
[0013]所述竖管部和横管部相背离的端头均为外凸的大圆弧二。
[0014]所述大圆弧二中部设置有内凹结构的加强部二。
[0015]所述竖管部内侧面与横管部顶面相接处为直角,或者相接处通过大圆弧三过渡衔接。
[0016]所述长管两端端部的横管部上开有贯通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短管横管部端头的厚度,所述长管两端从凹槽至端头的部分嵌装于短管的横管部内;两个长管相对设置,两个短管相对设置,构成首尾衔接、矩形框体结构的缓冲组合体。
[0017]所述短管两端端头的横管部上沿着轴向开有卡口,所述长管两端端部的横管部嵌装于卡口内;还包括轴向竖直的端管,所述端管的横管部伸至长管的竖管部内,端管的竖管部伸至短管的竖管部内;两个长管相对设置,两个短管相对设置,通过端管构成首尾衔接、矩形框体结构的缓冲组合体。
[0018]两组所述缓冲组合体相向套装于产品的相对两端部,两组缓冲组合体与产品共同装至外箱内,缓冲组合体外壁面与外箱内壁面贴合,产品外壁面与外箱内壁面存在间隔。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模具一次成型纸管,再进行长度裁切,并组合成需要的缓冲组合体,成型快速方便稳定,灵活性高,大大提升了装配使用效率,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好,实现了模块化的生产和使用;并且缓冲效果好,有效保障了防护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0021]缓冲组合体的长管和短管通过凹槽或是端管实现首尾衔接成型,使用方便,装配速度快,缓冲性能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纸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纸管的截面图(实施例一)。
[0024]图3为本技术纸管的截面图(实施例二)。
[0025]图4为本技术纸管的截面图(实施例三)。
[0026]图5为本技术纸管的截面图(实施例四)。
[0027]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实施例五)。
[0028]图7为图6的爆炸图。
[0029]图8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实施例六)。
[0030]图9为图8的爆炸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缓冲组合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实施例七)。
[0032]其中:1、竖管部;2、横管部;3、加强部一;31、斜面结构;32、平面结构一;4、大圆弧一;5、平面结构二;6、大圆弧二;7、大圆弧三;8、外凸部;9、加强部二;10、短管;11、卡口;20、长管;21、凹槽;30、端管;40、缓冲组合体;50、外箱;60、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竖管部1和横管部2,竖管部1和横管部2的长度方向一致,竖管部1和横管部2共同构成截面为中空L型结构的纸管;竖管部1外侧面、横管部2外底面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设置有内凹的加强部
一3,竖管部1外侧面与横管部2外底面的相接处通过大圆弧一4过渡衔接;
[0035]纸管截取成短管10和长管20,短管10和长管20首尾相衔接构成框型结构的缓冲组合体40。
[0036]加强部一3的结构为:包括平面结构一32,平面结构一32与竖管部1外侧面或者横管部2外底面平行,平面结构一32两侧边缘通过斜面结构31与对应的竖管部1外侧面或者横管部2外底面衔接。
[0037]实施例一:
[0038]如图2所示,加强部一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强部一3分设于竖管部1外侧面和横管部2外底面上;位于竖管部1外侧面的加强部一3,其平面结构一32为与竖管部1外侧面相互平行的竖向面,该平面结构一32两侧边缘通过斜面结构31与竖管部1外侧面衔接;位于横管部2外底面的加强部一3,其平面结构一32为与横管部2外底面相互平行的水平面,该平面结构一32两个边缘通过斜面结构31与横管部2外底面衔接;
[0039]竖管部1和横管部2相背离的端头均为平面结构二5,平面结构二5两端设置有过渡的小圆弧。
[0040]竖管部1内侧面与横管部2顶面相接处为直角。
[0041]本实施例中,纸管的壁厚为2mm,其总高L1为76mm,总宽L2为55mm,横管部2的高度H为24mm,加强部一3的内凹深度h为3mm,大圆弧一4的半径为8mm。
[0042]实施例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垂直的竖管部(1)和横管部(2),所述竖管部(1)和横管部(2)的长度方向一致,竖管部(1)和横管部(2)共同构成截面为中空L型结构的纸管;所述竖管部(1)外侧面、横管部(2)外底面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设置有内凹的加强部一(3),所述竖管部(1)外侧面与横管部(2)外底面的相接处通过大圆弧一(4)过渡衔接;所述纸管截取成短管(10)和长管(20),短管(10)和长管(20)首尾相衔接构成框型结构的缓冲组合体(4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一(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强部一(3)并列平行设置于横管部(2)的外底面上;所述横管部(2)上与竖管部(1)相接的端头向外延伸,该端头向外凸出于竖管部(1)的外侧面,形成外凸部(8);所述外凸部(8)端头为圆弧结构,外凸部(8)通过内凹的弧形过渡与竖管部(1)外侧面衔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一(3)的结构为:包括平面结构一(32),平面结构一(32)与竖管部(1)外侧面或者横管部(2)外底面平行,平面结构一(32)两侧边缘通过斜面结构(31)与对应的竖管部(1)外侧面或者横管部(2)外底面衔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部(1)和横管部(2)相背离的端头均为平面结构二(5),平面结构二(5)两端设置有过渡的小圆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缓冲防护的L型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部(1)和横管部(2)相背离的端头均为外凸的大圆弧二(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发菅宗昌房树盖杨春香罗林徐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新祥恒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