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03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涉及输液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包括上安装壳,上安装壳的侧面设有控制开关,上安装壳的内表面设有滴空示警机构,滴空示警机构的下方设有吊瓶网,吊瓶网的内表面包裹有避光吊瓶,避光吊瓶的下表面插接有瓶塞刺穿器,瓶塞刺穿器的另一端套接有液体导流管,液体导流管的另一端插接有滴管,滴管插接在滴斗的内部,滴斗的内部设有防回血机构,滴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液体输出管。该新型避光输液器,通过滴空示警机构的设置,当避光吊瓶内的液体将要滴完时警器会发出警报提醒患者和医护人员剩余液体不足,有效防止了遮光输液器内液体滴尽后不能及时发现的情况出现。液体滴尽后不能及时发现的情况出现。液体滴尽后不能及时发现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


[0001]本技术涉及输液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

技术介绍

[0002]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传统输液器以PVC为原料制作,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TPE)被认为是制作一次性输液器更安全更高性能的材料。现在有一种材料是不含DEHP的,正在全国推广。
[0003]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性质的不同而在使用时有不同的要求。如某些抗肿瘤药物,降压的硝普钠,某些扩张血管药、某些水溶性维生素、某些抗感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等,需避光输液。光照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为了尽可能的规避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采用避光输液是必要的。由于药物生产工艺不同,配方和晶型也不同,因此是否需采用避光输液要参照药品说明书。很多药物在水溶液下是相对不稳定的,对避光有着更高的要求。避光输液器由医用避光材料制造。全黑避光效果最好,可是不利于临床观察输液情况。现有的处理办法为针对不同的药物分析会促使药物分解的光波段,从而设计瓶体的颜色来进行避光,但是此种方式依然会导致对输液器内的剩余液体观察困难,容易发生滴空的现象,从而对病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包括上安装壳,所述上安装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上安装壳的侧面设有控制开关,所述上安装壳的内表面设有滴空示警机构,所述滴空示警机构的下方设有吊瓶网,所述吊瓶网的内表面包裹有避光吊瓶,所述避光吊瓶的下表面插接有瓶塞刺穿器,所述瓶塞刺穿器的另一端套接有液体导流管,所述液体导流管的另一端插接有滴管,所述滴管插接在滴斗的内部,所述滴斗的内部设有防回血机构,所述滴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液体输出管,所述液体输出管的外表面设有流量调节器,所述液体输出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注射针头。
[0008]可选的,所述滴空示警机构包括升降安装板,所述升降安装板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块,所述升降安装板的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小型电源,所述升降安装板的上表面位于小型电源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安装壳的内表面,所述升降安装板的上表面位于复位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报警器。
[0009]可选的,所述上安装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上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位于升降安装板的上方,所述上安装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位于升降安装板的下方。
[0010]可选的,述上限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接电触头,所述接电触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接电触头对称分布在上限位板下表面的两侧,所述接电触头的下方设有通电触头,所述通电触头对称分布在升降安装板的上表面。
[0011]可选的,所述防回血机构包括漂浮气囊,所述漂浮气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漂浮气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侧面设有导流口,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球形堵块。
[0012]可选的,所述密封圈的结构为梯形圆环机构,所述密封圈的底部与滴斗内部滴槽的尺寸一致,所述密封圈的材料为橡胶。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新型避光输液器,通过滴空示警机构的设置,使该新型避光输液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重力来感应避光吊瓶内的剩余液体量,当避光吊瓶内的液体将要滴完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升降安装板上升从而连通小型电源与报警器,使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患者和医护人员剩余液体不足,有效避免了因避光输液器颜色太深无法有效观测剩余液体而导致无法发现液体滴空现象的发生。
[0016]2、该新型避光输液器,通过防回血机构的设置该新型避光输液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液体滴空后密封圈与球形堵块能够在滴斗内形成双重密封,将滴斗内彻底堵死,从而避免血液回流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输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滴斗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防回血机构正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上安装壳正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上安装壳;2、挂钩;3、控制开关;4、滴空示警机构;401、升降安装板;402、连接块;403、小型电源;404、复位弹簧;405、报警器;5、吊瓶网;6、避光吊瓶;7、瓶塞刺穿器;8、液体导流管;9、滴管;10、滴斗;11、防回血机构;1101、漂浮气囊;1102、密封圈;1103、导流管;1104、导流口;1105、球形堵块;12、液体输出管;13、流量调节器;14、注射针头;15、上限位板;16、下挡板;17、接电触头;18、通电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包括上安
装壳1,上安装壳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上限位板15,上限位板15位于升降安装板401的上方,上安装壳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挡板16,下挡板16位于升降安装板401的下方,述上限位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接电触头17,接电触头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电触头17对称分布在上限位板15下表面的两侧,接电触头17的下方设有通电触头18,通电触头18对称分布在升降安装板401的上表面,上安装壳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挂钩2,上安装壳1的侧面设有控制开关3,上安装壳1的内表面设有滴空示警机构4,滴空示警机构4包括升降安装板401,升降安装板401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块402,升降安装板401的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小型电源403,升降安装板401的上表面位于小型电源40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04,复位弹簧4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安装壳1的内表面,升降安装板401的上表面位于复位弹簧4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报警器405,该新型避光输液器,通过滴空示警机构4的设置,使该新型避光输液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重力来感应避光吊瓶6内的剩余液体量,当避光吊瓶6内的液体将要滴完时,在复位弹簧404的作用下使升降安装板401上升从而连通小型电源403与报警器405,使报警器405发出警报提醒患者和医护人员剩余液体不足,有效避免了因避光输液器颜色太深无法有效观测剩余液体而导致无法发现液体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包括上安装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壳(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挂钩(2),所述上安装壳(1)的侧面设有控制开关(3),所述上安装壳(1)的内表面设有滴空示警机构(4),所述滴空示警机构(4)的下方设有吊瓶网(5),所述吊瓶网(5)的内表面包裹有避光吊瓶(6),所述避光吊瓶(6)的下表面插接有瓶塞刺穿器(7),所述瓶塞刺穿器(7)的另一端套接有液体导流管(8),所述液体导流管(8)的另一端插接有滴管(9),所述滴管(9)插接在滴斗(10)的内部,所述滴斗(10)的内部设有防回血机构(11),所述滴斗(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液体输出管(12),所述液体输出管(12)的外表面设有流量调节器(13),所述液体输出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注射针头(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空示警机构(4)包括升降安装板(401),所述升降安装板(401)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块(402),所述升降安装板(401)的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小型电源(403),所述升降安装板(401)的上表面位于小型电源(40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04),所述复位弹簧(4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安装壳(1)的内表面,所述升降安装板(401)的上表面位于复位弹簧(4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报警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婧余金花李蒙蒙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