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冰制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897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节能技术领域,提供了干冰制造系统,包括:热换器、干冰机、储能器、冷凝箱、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管、进气管和出气管,液态二氧化碳顺次经热换器、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到达干冰机,并生成干冰和气态二氧化碳,生成的气态二氧化碳经进气管到储能器对第一输液管降温,而后经出气管到储能器再到冷凝箱而对第二输液管进行降温。本申请提供的干冰制造系统,利用干冰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冷量对液态二氧化碳进行降温以提高液态二氧化碳转化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冰制造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节能
,尤其涉及一种干冰制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干冰的生产流程为:将液态二氧化碳通过减压膨胀造成自身的热量交换,其中一部分液态二氧化碳吸热气化,另一部分液态二氧化碳放热变成干冰。一般情况下,液态二氧化碳的温度降低能够有效提高干冰转换比例。比如,液体二氧化碳在

17.8℃转化为固体比率0.46,而在

48℃时,转化率提高至0.57。而干冰机产出干冰和气态二氧化碳时,产出的气态二氧化碳远低于液态二氧化碳的温度,现有技术将产出的气态二氧化碳进行收集而未对其冷量进行利用而形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干冰制造系统,其旨在利用干冰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冷量对液态二氧化碳进行降温以提高液态二氧化碳的转化率。
[0004]一种干冰制造系统,包括:
[0005]热换器,具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液口用于接收液态二氧化碳;
[0006]第一输液管,置于所述容置腔,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0007]第二输液管,用于从所述出液口接入所述液态二氧化碳;
[0008]干冰机,与所述第二输液管连接并用于将液态二氧化碳转换成气态二氧化碳和固态二氧化碳;
[0009]进气管,连接所述干冰机和所述热换器的进气口,所述进气管将所述气态二氧化碳输送至所述容置腔;
[0010]出气管,用于从所述出气口接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
[0011]储能器,与所述出气管连接以接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并用于冷量的储存和释放;
[0012]冷凝箱,设于所述第二输液管处,并用于从所述储能器接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以对所述第二输液管进行降温。
[0013]可选的,所述储能器具有排气口和导气口,并于所述排气口处设有第一阀门,而于所述导气口处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分别控制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导气口的导通;
[0014]在所述容置腔内温度低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所述第一阀门打开而所述第二阀门关闭,在所述容置腔内温度高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第二阀门打开而所述第一阀门关闭。
[0015]可选的,所述干冰制造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容置腔,并用于感测所述容置腔的温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并根据所述容置腔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启闭。
[0016]可选的,所述储能器内设有相变蓄冷剂。
[0017]可选的,所述储能器包括壳体和蓄冷盒,所述壳体中空而形成蓄冷腔,所述蓄冷盒有多个并均设于所述蓄冷腔内,各所述蓄冷盒具有密闭腔以容置所述相变蓄冷剂,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导气口开设于所述壳体上。
[0018]可选的,所述蓄冷盒的外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导热孔。
[0019]可选的,所述蓄冷盒具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通设置的导热孔。
[0020]可选的,所述干冰制造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的折流板,所述第一输液管折叠于所述容置腔并由所述折流板固定。
[0021]可选的,所述折流板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容置腔上腔壁的上板体和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容置腔下腔壁的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沿所述容置腔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设于所述折流板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0022]可选的,各所述上板体和各所述下板体均开设有固定所述第一输液管的固定孔。
[0023]本申请提供的干冰制造系统,通过热换器、储能器、冷凝箱,以及管路的具体设计,利用干冰机生成的气态二氧化碳的低温对尚未进入干冰机的液态二氧化碳进行降温,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液态二氧化碳转化成干冰的转化率。另一个角度说,对干冰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冷量进行两次回收再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冰制造系统的示意图一;
[002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冰制造系统的示意图二;
[002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凹型换热盘管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0029]图5为凹型换热盘管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003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1][0032]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7]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干冰制造系统,包括热换器10、干冰机30、储能器50、冷凝箱60,以及用于液态二氧化碳或气态二氧化碳传输的管道,管道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输液管21、第二输液管22、进气管41和出气管42。
[0038]热换器10具有容置腔101和与容置腔101连通的进液口102、出液口、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液口102用于接收液态二氧化碳。
[0039]第一输液管21置于容置腔101,且其两端分别连接进液口102和出液口。
[0040]第二输液管22用于从出液口接入液态二氧化碳。
[0041]干冰机30与第二输液管22连接并用于将液态二氧化碳转换成气态二氧化碳和固态二氧化碳。
[0042]进气管41连接干冰机30和热换器10的进气口,以将气态二氧化碳输送至容置腔101。
[0043]出气管42用于从出气口接入气态二氧化碳。
[0044]储能器50,与出气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冰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换器,具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液口用于接收液态二氧化碳;第一输液管,置于所述容置腔,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第二输液管,用于从所述出液口接入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干冰机,与所述第二输液管连接并用于将液态二氧化碳转换成气态二氧化碳和固态二氧化碳;进气管,连接所述干冰机和所述热换器的进气口,所述进气管将所述气态二氧化碳输送至所述容置腔;出气管,用于从所述出气口接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储能器,与所述出气管连接以接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并用于冷量的储存和释放;冷凝箱,设于所述第二输液管处,并用于从所述储能器接入所述气态二氧化碳以对所述第二输液管进行降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冰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器具有排气口和导气口,并于所述排气口处设有第一阀门,而于所述导气口处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分别控制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导气口的导通;在所述容置腔内温度低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所述第一阀门打开而所述第二阀门关闭,在所述容置腔内温度高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第二阀门打开而所述第一阀门关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冰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冰制造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扬文徐鸣周婷婷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达通气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