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裂开患者用切口固定牵拉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89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16
手术切口裂开患者用切口固定牵拉贴,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内封闭棉条和第一粘胶带,内封闭棉条的中部连接有第一连接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体外牵拉固定,利用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对手术切口进行粘贴,固定效果好,装置中不含手术缝针和缝线,因此不会切割损伤器官,使用安全性高,并且拆下之后可以重新固定,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术切口裂开患者用切口固定牵拉贴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手术切口裂开患者用切口固定牵拉贴。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肥胖患者、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等由于切口愈合能力较差,手术后常常出现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可能出现手术切口皮肤及皮下甚至手术切口全层裂开,此时通常需要对手术切口进行减张缝合,因为之后切口两侧的皮缘对合,手术切口才能愈合,减张缝合就是在局麻下对手术切口用减张缝合线缝合全层或者是皮肤及皮下;但是减张缝合时可能出现缝针损伤器官,如缝合住腹部的肠管,另外减张缝合线在腹部压力突然增加时容易导致腹腔内器官向外突出,导致减张缝合线切割腹部器官,所以对于手术后切口裂开的患者进行减张缝合时具有较高的损伤体内器官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手术切口裂开患者用切口固定牵拉贴,采用该固定贴安全性高,防止切割损伤器官,固定效果好。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手术切口裂开患者用切口固定牵拉贴,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内封闭棉条和第一粘胶带,内封闭棉条的中部连接有第一连接耳,第一粘胶带的中部为第一窄边过渡段,第一窄边过渡段穿过内封闭棉条的第一连接耳;
[0005]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外封闭棉条和第二粘胶带,外封闭棉条的中部连接有第二连接耳,第二粘胶带的中部为第二窄边过渡段,第二窄边过渡段穿过外封闭棉条的第二连接耳;外封闭棉条的外周还设有粘胶环带。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体外牵拉固定,利用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对手术切口进行粘贴,固定效果好,装置中不含手术缝针和缝线,因此不会切割损伤器官,使用安全性高,并且拆下之后可以重新固定,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手术切口裂开患者用切口固定牵拉贴,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内封闭棉条1和第一粘胶带2,内封闭棉条1的中部连接有第一连接耳4,第一粘胶带2的中部为第一窄边过渡段3,第一窄边过渡段3穿过内封
闭棉条1的第一连接耳4;
[0010]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外封闭棉条5和第二粘胶带6,外封闭棉条5的中部连接有第二连接耳7,第二粘胶带6的中部为第二窄边过渡段8,第二窄边过渡段8穿过外封闭棉条5的第二连接耳7;外封闭棉条5的外周还设有粘胶环带9。
[0011]本技术在使用前,先将内封闭棉条1蘸取酒精或者盐水等消毒液,然后再将第一粘胶带2的一侧部粘贴住一侧腹壁,向中间牵拉,并用力向中间挤压对侧腹壁,使手术切口对合,接着再用第一粘胶带2的另一侧部粘贴对侧腹壁,移动内封闭棉条1位置,将内封闭棉条1贴合在切口上方,内封闭棉条1上蘸有酒精或者盐水等,可以保持手术切口的湿润及无菌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接着再用第二粘胶带6的一侧部粘贴住一侧腹壁,向中间牵拉,并用力向中间挤压对侧腹壁,使手术切口对合,再用第二粘胶带6的另一侧部固定对侧腹壁;最终第一粘胶带2和第二粘胶带6形成“X”型,最后用外封闭棉条5覆盖内封闭棉条1,利用外封闭棉条5外周的粘胶环带9粘贴手术切口外周,至此完成手术切口封闭粘贴。
[0012]本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术切口裂开患者用切口固定牵拉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内封闭棉条和第一粘胶带,内封闭棉条的中部连接有第一连接耳,第一粘胶带的中部为第一窄边过渡段,第一窄边过渡段穿过内封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