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网眼落叶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43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臭网眼落叶袋,属于落叶袋技术领域,包括外壳、网眼落叶袋主体和集液槽,外壳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吸附板,外壳的背部贯穿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位于外壳内部的一端与外壳转动连接,且转动轴远离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块,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拍打杆,吸附板的底部设置有引流板,引流板的轴心处贯穿连接有排水管,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拍打杆,将网眼落叶袋主体上的水体击打下来,减少水体与网眼落叶袋主体之间的接触频率,降低细菌衍生的可能性;且通过吸附板,能够将外壳内的刺激性气味吸附出来,进一步增强该落叶袋的防臭效果。步增强该落叶袋的防臭效果。步增强该落叶袋的防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臭网眼落叶袋


[0001]本技术涉及落叶袋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防臭网眼落叶袋。

技术介绍

[0002]在绿化护理过程中,植物经常掉落很多叶子,叶子掉落地上随后被风吹散,从而加大清理难度,现有的收集装置多数由一个收集桶以及套设于收集桶内的落叶袋组成,但是由于其收集到的落叶表面上常常沾附着大量的露水或雨水,特别是雨季时节,落叶上的水量会更多,导致落叶袋上吸附了大量的水体,造成了落叶袋在长期使用下,会因水体内细菌的衍生而散发出恶臭,大大地降低了落叶袋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于解决背景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防臭网眼落叶袋。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臭网眼落叶袋,包括外壳、网眼落叶袋主体和集液槽,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安装条,所述环形安装条的内侧安装有网眼落叶袋主体,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吸附板,所述外壳的背部贯穿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位于外壳内部的一端与外壳转动连接,且转动轴远离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块,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拍打杆,所述吸附板的底部设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轴心处贯穿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远离背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外壳远离背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侧门。
[0005]优选的,同一所述转动轴上的两个拍打杆呈环形分布;且其中一个所述拍打杆与网眼落叶袋主体的表面相抵。
[0006]优选的,两个所述吸附板以网眼落叶袋主体的纵向中轴线对称安装;且吸附板为活性炭材料制成。
[0007]优选的,所述引流板呈漏斗状结构;且引流板的表面涂覆有阻水涂层。
[0008]优选的,所述网眼落叶袋主体呈倒圆锥型结构;且网眼落叶袋主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
[0009]优选的,所述环形安装条呈环形状结构,且环形安装条与外壳的顶部通过可拆卸螺钉方式连接。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臭网眼落叶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该种防臭网眼落叶袋设置有拍打杆,该落叶袋在收集落叶结束后,其表面上会附带着部分的水流,使用者便可两手左右来回转动扭块,使得转动轴带动拍打杆进行同步转动,进而使得相抵于落叶袋表面的拍打杆将其上附带着部分的水流击打下来,减少水体与网眼落叶袋主体之间的接触频率,降低细菌衍生的可能性。
[0012]2、该种防臭网眼落叶袋设置有集液槽,经由引流板的导向作用由排水管流入正下方位置上的集液槽中,使用者可定期转动打开侧门,将集液槽在滑块于滑槽内部滑动的配
合下,通过手柄将集液槽抽拉出来,以便将其中的积水进行定期清理;实现干湿分离,将落叶以及网眼落叶袋主体上的水分集中起来,防止水体长时间浸染落叶袋,造成细菌衍生突变而散发出恶臭,降低落叶袋的防臭效果。
[0013]3、该种防臭网眼落叶袋设置有吸附板,由活性炭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能够将外壳内的刺激性气味吸附出来,进一步增强该落叶袋的防臭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网眼落叶袋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1

4中:外壳1、网眼落叶袋主体2、集液槽3、引流板4、拍打杆5、环形安装条6、转动轴7、扭块8、吸附板9、滑槽10、滑块11、排水管12、手柄13、侧门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至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臭网眼落叶袋,包括外壳1、网眼落叶袋主体2和集液槽3,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安装条6,环形安装条6的内侧安装有网眼落叶袋主体2,外壳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吸附板9,外壳1的背部贯穿连接有转动轴7,转动轴7位于外壳1内部的一端与外壳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7远离外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块8,转动轴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拍打杆5,吸附板9的底部设置有引流板4,引流板4的轴心处贯穿连接有排水管12,外壳1内部的底部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槽3,集液槽3远离背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13,外壳1远离背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侧门14。
[0021]本实施例中,同一转动轴7上的两个拍打杆5呈环形分布,加大拍打杆5与落叶袋之间的拍打面积,提高落叶袋的除水效果;且其中一个拍打杆5与网眼落叶袋主体2的表面相抵,有利于将落叶袋上的水体拍打下来,减少水体与落叶袋之间的接触频率,降低细菌衍生的可能性。
[0022]本实施例中,两个吸附板9以网眼落叶袋主体2的纵向中轴线对称安装,有助于提高对刺激性气味的吸附效率,保障落叶袋的清洁效果;且吸附板9为活性炭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能够将水体中的刺激性气味吸附出来,进而提升落叶袋的防臭效果。
[0023]本实施例中,引流板4呈漏斗状结构,有助于将水体全部地引入集液槽3中,将其进行集中清理;且引流板4的表面涂覆有阻水涂层,避免水体滞留于引流板4的表面,避免水体内细菌衍生而散发出刺激性气味。
[0024]本实施例中,网眼落叶袋主体2呈倒圆锥型结构,有助于扩大落叶的容纳空间;且网眼落叶袋主体2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防止水体浸染落叶袋,造成细菌衍生突变而散发出
恶臭,降低落叶袋的防臭效果。
[0025]本实施例中,环形安装条6呈环形状结构,有助于扩大落叶袋的开口面积,提升落叶收集的效率;且环形安装条6与外壳1的顶部通过可拆卸螺钉方式连接,为使用者对落叶袋进行拆卸时,提供了大大地便利条件。
[0026]在使用本技术一种防臭网眼落叶袋时,首先该落叶袋在收集落叶结束后,其表面上会附带着部分的水流,使用者便可两手左右来回转动扭块8,使得转动轴7带动拍打杆5进行同步转动,进而使得相抵于落叶袋表面的拍打杆5将其上附带着部分的水流击打下来,随后经由引流板4的导向作用由排水管12流入正下方位置上的集液槽3中,使用者可定期转动打开侧门14,将集液槽3在滑块11于滑槽10内部滑动的配合下,通过手柄13将集液槽3抽拉出来,以便将其中的积水进行定期清理;而在落叶袋使用过程中,吸附板9能够起到吸附外壳1内刺激性气味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落叶袋的防臭效果。
[0027]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臭网眼落叶袋,包括外壳(1)、网眼落叶袋主体(2)和集液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安装条(6),所述环形安装条(6)的内侧安装有网眼落叶袋主体(2),所述外壳(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吸附板(9),所述外壳(1)的背部贯穿连接有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位于外壳(1)内部的一端与外壳(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7)远离外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块(8),所述转动轴(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拍打杆(5),所述吸附板(9)的底部设置有引流板(4),所述引流板(4)的轴心处贯穿连接有排水管(12),所述外壳(1)内部的底部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槽(3),所述集液槽(3)远离背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13),所述外壳(1)远离背部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平忠容文忠月德
申请(专利权)人:龙南格林园艺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