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锚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碳纤维板作为一种新型的轻质高强材料,在混凝土主动加固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混凝土加固技术相比,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碳纤维轻质、高强、施工简易等特点,调整梁体内外应力状况,显著提高结构物使用阶段的承载力,此种结构的夹持,相当于増加了主筋数量,使得混凝土结构体的刚度明显提高并减小结构应力和挠度变形,延缓梁体开裂速度,减少并闭合梁体裂缝。但是预应力碳纤维板需要可靠的锚固装置才能实现其主动加固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装置,可以提高锚固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装置,包括固定端和张拉端,所述固定端包括固定底板和第一下锚固块及第一上锚固块,所述固定底板上设置有一楔形槽,所述楔形槽的一端沿背离张拉端的方向伸出固定底板,所述第一下锚固块匹配设置在楔形槽内,所述第一上锚固块重叠设置在第一下锚固块上,且通过若干个第一连接螺栓与第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装置,包括固定端和张拉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包括固定底板(1)和第一下锚固块(4)及第一上锚固块(5),所述固定底板(1)上设置有一楔形槽(7),所述楔形槽(7)的一端沿背离张拉端的方向伸出固定底板(1),所述第一下锚固块(4)匹配设置在楔形槽(7)内,所述第一上锚固块(5)重叠设置在第一下锚固块(4)上,且通过若干个第一连接螺栓(9)与第一下锚固块(4)相连,所述第一上锚固块(5)和第一下锚固块(4)之间设置有第一夹持区域;楔形槽(7)靠近第一上锚固块(5)的一面的宽度小于楔形槽(7)远离第一上锚固块(5)的一面的宽度;所述张拉端包括张拉底板(2)和第二下锚固块及第二上锚固块,所述张拉底板(2)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二下锚固块匹配嵌设在安装通孔内,所述第二上锚固块重叠设置在第二下锚固块上,且通过若干个第二连接螺栓与第二下锚固块相连,所述第二上锚固块和第二下锚固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夹持区域;所述第一夹持区域对应第一上锚固块(5)的下表面为弧形曲面,该弧形曲面为第一上夹持面(8),第一夹持区域对应第一下锚固块(4)的上表面也为弧形曲面,该弧形曲面为第一下夹持面,所述第一上夹持面(8)和第一下夹持面相互匹配;所述第一上夹持面(8)和第一下夹持面上均设置有夹持稳定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夹持面(8)为朝向第一上锚固块(5)凹陷的弧形曲面,所述第一下夹持面为朝向第一上锚固块(5)凸起的弧形曲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区域对应第二上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岳,白嘉龙,山颖获,王参庆,毕伟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交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