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08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通过见发光组件的第一PCB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区域,并在运行处于降温状态的风道壳体和/或处于降温状态的蒸发换热器形成的降温区域与之连通,以此使得降温区域的冷空气会由于对流与第一区域的较热空气进行交换,从而使得第一区域的温度降低,以此实现对第一PCB电路板起到降温作用,也随之保证发光体的温度不会过热,以此提升整个电路板的工作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属于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便携式空调器的壳体内部一般设置有电路板如按键板和显示板,由于便携式空调器内部结构紧凑,因此其工作温度较高的冷凝换热器、压缩机会导致其内部温度较高,而按键板和显示板一般会设置用于指示的发光体如贴片封装的LED灯,LED灯工作时发热较高,如何在壳体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促进电路板的散热,以提升便携式空调器的工作可靠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便携式空调器在工作过程在内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解决电路板的散热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发光组件,包括设置有第一发光体的第一PCB电路板,还包括具有外观面的壳体,第一发光体朝向该壳体设置,第一PCB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内的第一区域;包括运行处于降温状态的风道壳体和/或处于降温状态的蒸发换热器,在该风道壳体和/或蒸发换热器外侧形成降温区域;第一区域和降温区域连通。
[0005]可选地,壳体在发光体朝向的区域有图案,在发光体工作时,从外侧可以看到被点亮的图案;壳体内侧有触控感应器,该触控感应器位于壳体的内侧面,用于感触在图案位置的触控信号;触控感应器为导电海绵或导电弹簧,该导电海绵或导电弹簧连接至触摸感应检测电路,且通过该触摸感应检测电路连接至触控芯片。
[0006]可选地,第一区域位于降温区域上侧,降温区域内形成下降的空气流,第一区域的空气加入下降的空气流。<br/>[0007]可选地,还包括内框支架,该内框支架形成有固定部,其连接并固定第一PCB电路板,使得该第一PCB电路板贴近外观面壳体内壁面;固定部为设置于内框支架内的前卡接部和后卡接部,的前卡接部和后卡接部包括上下设置的卡筋,第一PCB电路板卡接于说啊上下设置的卡筋之间。
[0008]本技术还提出一种便携式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其顺序连接有蒸发换热器,压缩机,冷凝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一PCB电路板设置在蒸发换热器的一侧。
[0009]可选地,冷凝换热器位于远离蒸发换热器的一端,在冷凝换热器连接的风道壳体和/或冷凝换热器外侧形成有升温区域,在升温区域形成有上升的空气流;在蒸发换热器与冷凝换热器之间有设置压缩机的安装位。
[0010]可选地,冷凝换热器位于远离蒸发换热器的一端,在冷凝换热器连接的风道壳体和/或冷凝换热器外侧形成有升温区域,在升温区域形成有上升的空气流;在的冷凝换热器连接的风道壳体和/或冷凝换热器上有第二区域。
[0011]可选地,第二区域内有第二发光体,以及与第二发光体对应设置的透光体,发光体通过卡接结构固定于内框支架的后方,透光体的一端靠近第二发光体,另一端抵接壳体底面,以将发光体的发光传导至壳体底面。
[0012]可选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连通,上升的空气流经过第二发光体,并从第二区域流向第一区域,且壳体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有弧形的上升段,以及与上升段连接的下降段,气流通道的最高点靠近第一区域。
[0013]可选地,在壳体上形成有中空的把手通道,第二区域可通过把手通道连通至第一区域,而使得第二区域的空气穿过该把手通道进入第一区域,在把手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发光体,并透过把手通道的外壁面显示。
[0014]可选地,内框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内框支架和第二内框支架,第一内框支架和第二内框支架设置有连接结构,在第一内框支架和第二内框支架的上部分别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把手部和第二把手部,第一把手部和第二把手部形成有插接结构,以此通过插接结构实现二者的连接形成把手件,把手件具有中空的把手通道。
[0015]采用本技术的发光组件,通过见发光组件的PCB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区域,并在运行处于降温状态的风道壳体和/或处于降温状态的蒸发换热器形成的降温区域与之连通,以此使得降温区域的冷空气会由于对流与第一区域的较热空气进行交换,从而使得第一区域的温度降低,以此实现对第一PCB电路板起到降温作用,也随之保证发光体的温度不会过热,以此提升整个电路板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另一视图方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另一视图方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A

A的剖视图;
[0021]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2]图7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8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图9中B

B的剖视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壳体199,把手件101,蒸发出风口102,蒸发进风口103,冷凝排风口104,冷凝入风口105,冷凝换热器106,压缩机107,进风风机108,蒸发换热器109,排风风机117,第一内框支架120,第一把手部123,第二内框支架130,第二把手部131,前面板141,底板142,把手装饰条145,电控盒161,毛细管163,冷媒管连接段164,显示板169,按键板170,第一发光体172,第二发光体173,导电弹簧174,前卡接部175,后卡接部176,发光腔室177,电池盒6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或功能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
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根据实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9]本技术公开一种发光组件,如图1至10所示,包括设置有第一发光体172的第一PCB电路板,还包括具有外观面的壳体199,第一发光体172朝向该壳体199设置,第一PCB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199内的第一区域;包括运行处于降温状态的风道壳体199和/或处于降温状态的蒸发换热器109,在该风道壳体199和/或蒸发换热器109外侧形成降温区域;第一区域和降温区域连通。有外观面的壳体199使得该局部的壳体的外侧有光滑的外观面,为了更好的显示第一发光体172的透光效果,对应第一发光体172处的外观面会局部减薄,或者采用局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形式,从而利于用户的观看。该发光组件设置于空调器内,空调器包括外部的壳体199和与壳体199的下部连接的底板142,以此形成内部的安装腔室,以安装空调器的制冷/制热运行的部件如蒸发换热器109、进风风机108、压缩机107、节流部件、冷凝换热器106、排风风机117等部件从而使得空调器能进行制冷/制热运行。因为蒸发器工作时其温度低,因此蒸发换热器109和于蒸发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组件,包括设置有第一发光体的第一PCB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外观面的壳体,所述第一发光体朝向该壳体设置,所述第一PCB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内的第一区域;包括运行处于降温状态的风道壳体和/或处于降温状态的蒸发换热器,在该所述风道壳体和/或蒸发换热器外侧形成降温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降温区域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发光体朝向的区域有图案,在所述发光体工作时,从外侧可以看到被点亮的图案;所述壳体内侧有触控感应器,该触控感应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用于感触在所述图案位置的触控信号;所述触控感应器为导电海绵或导电弹簧,该导电海绵或导电弹簧连接至触摸感应检测电路,且通过该触摸感应检测电路连接至触控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区域位于所述降温区域上侧,所述降温区域内形成下降的空气流,所述第一区域的空气加入所述下降的空气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框支架,该内框支架形成有固定部,其连接并固定所述第一PCB电路板,使得该第一PCB电路板贴近所述外观面壳体内壁面;所述固定部为设置于内框支架内的前卡接部和后卡接部,所述的前卡接部和后卡接部包括上下设置的卡筋,所述第一PCB电路板卡接于所述上下设置的卡筋之间。5.一种便携式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其顺序连接有蒸发换热器,压缩机,冷凝换热器,节流装置;所述第一PCB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蒸发换热器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空调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泽磊蒋大永王进傅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刻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