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051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机机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吊耳,下壳体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吊耳,上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下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板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并螺接有螺母,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上壳体和下壳体拼合构成圆形进风口,下壳体设置有出风口,上壳体设置有第一蜗壳板,下壳体设置有第二蜗壳板,第二蜗壳板设置有检视孔,检视孔密封连接有盖板,盖板背向第二蜗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降低了安装难度,节约了安装成本。节约了安装成本。节约了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机壳


[0001]本技术一般涉及风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机壳。

技术介绍

[0002]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机壳是风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现有的机壳为了保证气密性,一般为整体吊装,但是在对机壳进行整体吊装时,对吊装设备要求较高,提高了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对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吊装的风机机壳。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的风机机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吊耳,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吊耳,所述上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下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并螺接有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拼合构成圆形进风口,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出风口,所述上壳体设置有第一蜗壳板,所述下壳体设置有第二蜗壳板,所述第二蜗壳板设置有检视孔,所述检视孔密封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背向所述第二蜗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上壳体上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下壳体上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上壳体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吊耳,通过吊接第一吊耳实现吊装上壳体,下壳体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吊耳,通过吊接第二吊耳实现吊装下壳体,在安装风机机壳时,先吊装下壳体,再将上壳体吊装放置在下壳体上,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吊装设备只需要满足能够单独吊装上壳体和下壳体,降低了安装难度,节约了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000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08]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风机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风机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风机机壳的检视孔与盖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1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14]请参考图1~4,本技术的风机机壳,包括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上壳体10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吊耳11,下壳体20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吊耳21,上壳体10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2,下壳体20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12与第二连接板22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12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板22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螺栓30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并螺接有螺母31,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50,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拼合构成圆形进风口41,下壳体20设置有出风口42,上壳体10设置有第一蜗壳板13,下壳体20设置有第二蜗壳板23,第二蜗壳板23设置有检视孔28,检视孔28密封连接有盖板24,盖板24背向第二蜗壳板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5。
[001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壳体与下壳体盖合构成机壳,上壳体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吊耳,两个第一吊耳位于上壳体两侧,便于对上壳体进行吊装,下壳体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吊耳,两个第二吊耳位于下壳体两侧,便于对下壳体进行吊装。上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上壳体的侧板垂直,下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下壳体的侧板垂直,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平行,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对风机机壳进行拆装,当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多个螺栓实现固定连接,保证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来保证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的密封性。风机机壳设置有圆形进风口,圆形进风口与进风口组相连,圆形进风口与进风口组固定连接,来提高了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气流从进风口进入风机机壳,再从出风口流出风机机壳。上壳体设置有第一蜗壳板,下壳体设置有第二蜗壳板,第一蜗壳板和第二蜗壳板将进风口的气体导向出风口,并将部分动压转变成静压。第二蜗壳板设置有检视孔,检视孔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盖板,在风机出现故障时,可以拆除盖板,通过检视孔对风机机壳内部进行检查,便于风机的维修与保养。
[0016]进一步的,螺母31位于第一连接板12背向第二连接板22的一侧。
[001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使用螺栓固定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时,需要将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然后螺接螺母,将螺母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方,降低漏拧螺母的可能,同时,在穿插螺栓时,便于贯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对位情况,避免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错位损伤螺母上的螺纹。
[0018]进一步的,下壳体20设置有排污管27,排污管27设置有内螺纹球阀。
[001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风机机壳内有可能存在水蒸气冷凝形成的水,通过排污管将水排出风机机壳,降低了风机机壳锈蚀的可能,提高了风机机壳的使用寿命。
[0020]进一步的,检视孔28设置为圆形。
[002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圆形的面积比较大,通过性好,便于后期的维护和保养。
[0022]进一步的,上壳体10外侧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一加强筋14。
[002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能够增加上壳体的整体强度,保证了风机机壳的可靠性。
[0024]进一步的,下壳体20外侧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二加强筋26。
[002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能够增加下壳体的整体强度,保证了风机机壳的可靠性。
[0026]进一步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拼合构成轴承固定孔43。
[002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轴承固定孔用于固定并且支撑轴承,通过轴承来连接主轴。
[0028]进一步的,轴承固定孔43固定连接有轴承加强圈44。
[002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轴承加强圈能够增加风机机壳的强度,提高了风机机壳的可靠性。
[0030]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吊耳,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吊耳,所述上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下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并螺接有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拼合构成圆形进风口,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出风口,所述上壳体设置有第一蜗壳板,所述下壳体设置有第二蜗壳板,所述第二蜗壳板设置有检视孔,所述检视孔密封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背向所述第二蜗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汉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九港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