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台用改进型气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93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7
一种振动台用改进型气锤结构,包括缸体、非金属垫块、活塞、石墨套圈、后端盖;缸体内为腔体;非金属垫块定位于腔体前端,活塞抵靠于非金属垫块后端,活塞前段的外周与腔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活塞后段的外周滑动套设有石墨套圈;石墨套圈与腔体过盈配合;活塞的后端与后端盖具有距离;缸体上设有两气孔,一为进气孔,一为排气孔,两者均连通缸体内腔体;活塞上开设有数个通孔,各通孔连通腔体及活塞的内腔,构成两气孔间接连通活塞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缸体与活塞之间增加石墨套圈,使活塞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润滑,使其更好地进行往复运动,并减少金属与金属间的摩擦,提高了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动台用改进型气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振动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振动台用改进型气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振动台用于各类环境振动试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仪器仪表、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的产品测试。从驱动方式来区分,主要包括由电机驱动的电动式振动台以及由气锤驱动的气锤式振动台两种类型。
[0003]其中,气锤式振动台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4]将压缩空气通过气锤,驱动气锤撞击振动台台面,致使台面产生振动。由于气锤与振动台接触的位置、方向以及空气的流量不一样,所以该振动可为随机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台面及夹具传输给台面上的产品,使被测产品的潜在缺陷暴露出来(试验时要监控被测产品的运行状态,尽量能够随时发现被测产品的每一个失效)。
[0005]现有技术的气锤存在以下不足:
[0006]气锤的缸体与活塞之间并无任何隔离垫,在长时间的往复运作之后,活塞和缸体将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发生金属间的直接磨损,导致气锤的使用寿命变短,进而影响振动台的振动效果。
[0007]随着使用时间的累积,由于配合间隙不断变大导致气锤耗气量会不断增加。
[0008]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台用改进型气锤结构。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振动台用改进型气锤结构,包括一缸体,以及设于该缸体中的非金属垫块、活塞、石墨套圈;
[0012]所述缸体的前端具有一斜面,该斜面用于接触并抵靠振动台台面的底部;所述缸体的后端设有一开口;还包括一后端盖,该后端盖密闭所述开口,进而在缸体内界定形成一腔体;
[0013]所述非金属垫块定位于所述腔体的前端,所述活塞抵靠于该非金属垫块的后端,活塞前段的外周与所述腔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活塞后段的外周套设有所述石墨套圈;其中,所述石墨套圈的外周面与所述腔体的内周面过盈配合,构成石墨套圈相对缸体静止;所述活塞与所述石墨套圈滑动配合,构成活塞相对缸体运动;当活塞的前端抵靠于非金属垫块的后端时,活塞的后端与所述后端盖具有一距离。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5]1.上述方案中,所述缸体上设有两气孔,一者为进气孔,另一者为排气孔,两者均连通所述缸体内的腔体;所述活塞上开设有数个通孔,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腔体以及活塞
的一内腔,构成两所述气孔间接连通所述活塞的内腔。
[0016]2.上述方案中,两所述气孔在缸体上一前一后设置。
[0017]3.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塞后段的直径大于前段的直径,从而与活塞的外壁上形成一第一阶梯;所述缸体的腔体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一阶梯设有一第二阶梯;
[0018]两所述气孔一者位于所述第二阶梯的前方,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阶梯的后方。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0020]本技术一种振动台用改进型气锤结构,包括缸体、非金属垫块、活塞、石墨套圈、后端盖;缸体内为腔体;非金属垫块定位于腔体前端,活塞抵靠于非金属垫块后端,活塞前段的外周与腔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活塞后段的外周滑动套设有石墨套圈;石墨套圈与腔体过盈配合;活塞的后端与后端盖具有距离;缸体上设有两气孔,一为进气孔,一为排气孔,两者均连通缸体内腔体;活塞上开设有数个通孔,各通孔连通腔体及活塞的内腔,构成两气孔间接连通活塞的内腔。
[0021]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通过在缸体与活塞之间增加石墨套圈,使活塞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润滑,使其更好地进行往复运动,并减少金属与金属间的摩擦,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后端盖打开的立体示意图;
[0023]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爆炸图;
[0024]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5]附图4为图3中A

A向剖面示意图;
[0026]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7]以上附图中:1.缸体;2.非金属垫块;3.活塞;4.石墨套圈;5.斜面;6.台面;7.开口;8.后端盖;9.腔体;10.气孔;11.通孔;12.内腔;13.第一阶梯;14.第二阶梯;15.试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9]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0030]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0031]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0032]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0033]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34]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
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0035]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前”、“后”为方向性用词,在本案中仅为说明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保护方案及实际实施时的具体方向。
[0036]参见附图1~5所示,一种振动台用改进型气锤结构,包括一缸体1,以及设于该缸体1中的非金属垫块2、活塞3、石墨套圈4。
[0037]所述缸体1的前端具有一斜面5,该斜面5用于接触并抵靠振动台台面6的底部;所述缸体1的后端设有一开口7,用于装配非金属垫块2、活塞3、石墨套圈4。还包括一后端盖8,该后端盖8密闭所述开口7,进而在缸体1内界定形成一腔体9。
[0038]所述非金属垫块2定位于所述腔体9的前端,所述活塞3抵靠于该非金属垫块2的后端,活塞3前段的外周与所述腔体9的内壁间隙配合,活塞3后段的外周套设有所述石墨套圈4;其中,所述石墨套圈4的外周面与所述腔体9的内周面过盈配合,构成石墨套圈4相对缸体1静止;所述活塞3与所述石墨套圈4滑动配合,构成活塞3相对缸体1运动。当活塞3的前端抵靠于非金属垫块2的后端时,活塞3的后端与所述后端盖8具有一距离,以提供活塞3往复位移的空间。
[0039]所述缸体1上设有两气孔10,一者为进气孔,另一者为排气孔,两者均连通所述缸体1内的腔体9;所述活塞3上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台用改进型气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缸体,以及设于该缸体中的非金属垫块、活塞、石墨套圈;所述缸体的前端具有一斜面,该斜面用于接触并抵靠振动台台面的底部;所述缸体的后端设有一开口;还包括一后端盖,该后端盖密闭所述开口,进而在缸体内界定形成一腔体;所述非金属垫块定位于所述腔体的前端,所述活塞抵靠于该非金属垫块的后端,活塞前段的外周与所述腔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活塞后段的外周套设有所述石墨套圈;其中,所述石墨套圈的外周面与所述腔体的内周面过盈配合,构成石墨套圈相对缸体静止;所述活塞与所述石墨套圈滑动配合,构成活塞相对缸体运动;当活塞的前端抵靠于非金属垫块的后端时,活塞的后端与所述后端盖具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梅黄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