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73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其包含有数个第一筒瓦、数个第二筒瓦、数个底座与数个板瓦,该第一筒瓦与第二筒瓦的头、尾端是利用所述底座达到彼此间的连结,让所述数个第一筒瓦、数个第二筒瓦与数个底座的结合体能构成一轴向延伸的卷棚单元,当尖状的屋顶以一定间隔同时设置有数个所述卷棚单元,并以所述板瓦结合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卷棚单元的每一底座间时,便能构成该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据此,能有效防止漏水。有效防止漏水。有效防止漏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屋顶结构,尤其是关于一种造型圆滑,且能有效防止漏水的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已知的金属中脊瓦,多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443355号所揭示的,其主要是由一顶圆及顶圆两侧的阶梯状侧翼所组成,该顶圆外缘一定间隔处设置数个径向的顶圆凸肋,且于所述侧翼上与所述顶圆凸肋相对处设一与所述顶圆凸肋相连接成一直线的侧翼凸肋,使用时,是将该金属中脊瓦与金属浪板一起装设在尖状屋顶上,以使所述金属中脊瓦能固定在该屋顶的中脊处。
[0003]但是,如上所述的已知结构于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有下述的问题点:(一)由于所述顶圆两侧各连接有一阶梯状的所述侧翼,而该阶梯状的所述侧翼反而会在排水时让水流形成多段的转折,进而将导致该金属中脊瓦有排水较不顺畅的问题;(二)所述金属中脊瓦在安装后存在有所述二侧翼的下摆无法完全与所述金属浪板密合的问题,容易导致漏水;(三)所述侧翼是设呈阶梯状,让所述金属中脊瓦会呈现有棱有角的不圆滑状。
[0004]是以,如何针对上述已知金属中脊瓦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创作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0006]已知金属中脊瓦容易导致漏水,且阶梯状的侧翼也有排水不顺畅、造型不够圆滑的问题,此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0007]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其包含有数个第一筒瓦、数个第二筒瓦、数个底座与数个板瓦,该第一筒瓦与第二筒瓦的头、尾端是利用所述底座达到彼此间的连结,让所述数个第一筒瓦、数个第二筒瓦与数个底座的结合体能构成一轴向延伸的卷棚单元,当尖状的屋顶以一定间隔同时设置有数个所述卷棚单元,并以所述板瓦结合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卷棚单元的每一底座间时,便能构成该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其中,第一筒瓦与第二筒瓦皆包含有开口朝下的圆板状的一本体,以使该本体能具有一头端、一尾端与两侧摆,利用所述数个第一筒瓦的头、尾端的相互插套,再以数个所述底座在这些第一筒瓦内部对相邻的两个第一筒瓦做同时连结,便能构成该卷棚单元的中脊部分,而所述第二筒瓦的头、尾端上则分设有一组接段,以该组接段做所述第二筒瓦的头、尾端的相互套接,或与所述第一筒瓦的头、尾端做套组,将使该第二筒瓦能通过所述底座依序安装在所述卷棚单元的中脊部分的下方,底座具有相连接的一底板与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中央往外各缩径伸出有一倒勾状的扣耳,该底座是放入所述第一筒瓦、第二
筒瓦的头、尾端交界处的内部,以结合件同时穿固在所述第一筒瓦、第二筒瓦与所述底座的侧板上,而能以该底座达到相邻的两个第一筒瓦或相邻的两个第二筒瓦或相邻的第一、第二筒瓦间的连结,及当所述卷棚单元完成组合时,该第一筒瓦或第二筒瓦的两侧摆会抵靠在两所述扣耳的外侧表面上,让所述第一筒瓦或第二筒瓦与底座的侧板能通过该扣耳的隔开,在底座两侧的下方间各形成有一置入空间,板瓦是一两侧往上做弧弯的板体,以在该板体的两侧处各设有一扣勾,该板瓦是以所述扣勾从所述置入空间扣入所述扣耳内部,以在所述卷棚单元利用所述结合件将所述底座的底板固定在屋顶上时,达到该板瓦的同步安装,借此,以得到一种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
[0009]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0010](一)本技术提供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所述第一筒瓦与第二筒瓦均具有一开口朝下的圆板状的本体,以该本体圆滑状的造型,将有助于排水。
[0011](二)本技术提供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所述第一筒瓦与第二筒瓦是整个倒扣在所述板瓦上,故将能避免造成漏水或渗水。
[0012](三)本技术提供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所述第一筒瓦与第二筒瓦均具有一开口朝下的圆板状的本体,故整体造型相当圆滑。
[0013](四)本技术提供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所述卷棚单元可视要安装的屋顶做组装大小上的自由调配,该自由调配在使用上将更具灵活变化的弹性,且不受限于单一尺寸的屋顶。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组合剖面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完成图。
[0019]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0020]10 卷棚单元;11 第一筒瓦;110 第二筒瓦;111 本体;112 组接段;113 弧凹部;12 底座;121 底板;122 侧板;123 扣耳;13 结合件;20 板瓦;21 扣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请配合图式列举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
[0022]首先,请由图1至图5所示观之,本技术的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包含有数个第一筒瓦11、数个第二筒瓦110、数个底座12与数个板瓦20,该第一筒瓦11与第二筒瓦110的头、尾端是利用所述底座12达到彼此间的连结,让所述数个第一筒瓦11、数个第二筒瓦110与数个底座12的结合体能构成一轴向延伸的卷棚单元10,当尖状的屋顶以一定间隔同时设置有数个所述卷棚单元10,并以所述板瓦20结合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卷棚单元10的每一底座12间时,便能构成该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其中,第一筒瓦11与第二筒瓦110皆包含有开口朝下的圆板状的一本体111,以使该本体111能具有一
头端、一尾端与两侧摆,利用所述数个第一筒瓦11的头、尾端的相互插套,再以数个所述底座12在这些第一筒瓦11内部对相邻的两个第一筒瓦11做同时连结,便能构成该卷棚单元10的中脊部分,而所述第二筒瓦110的头、尾端上则分设有一组接段112,以该组接段112做所述第二筒瓦110的头、尾端的相互套接,或与所述第一筒瓦11的头、尾端做套组,将使该第二筒瓦110能通过所述底座12依序安装在所述卷棚单元10的中脊部分的下方,底座12具有相连接的一底板121与两侧板122,所述两侧板122中央往外各缩径伸出有一倒勾状的扣耳123,该底座12是放入所述第一筒瓦11、第二筒瓦110的头、尾端交界处的内部,以结合件13同时穿固在所述第一筒瓦11、第二筒瓦110与所述底座12的侧板122上,而能以该底座12达到相邻的两个第一筒瓦11或相邻的两个第二筒瓦110或相邻的第一、第二筒瓦11、110间的连结,及当所述卷棚单元10完成组合时,该第一筒瓦11或第二筒瓦110的两侧摆会抵靠在两所述扣耳123的外侧表面上,让所述第一筒瓦11或第二筒瓦110与底座12的侧板122能通过该扣耳123的隔开,在其两侧的下方间各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数个第一筒瓦、数个第二筒瓦、数个底座与数个板瓦,该第一筒瓦与第二筒瓦的头、尾端是利用所述底座达到彼此间的连结,让所述数个第一筒瓦、数个第二筒瓦与数个底座的结合体能够构成一轴向延伸的卷棚单元,当尖状的屋顶以一定间隔同时设置有数个所述卷棚单元,并以所述板瓦结合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卷棚单元的每一底座间时,便能够构成该金属琉璃瓦型屋顶的卷棚瓦组合结构,其中:第一筒瓦与第二筒瓦皆包含有开口朝下的圆板状的一本体,以使该本体具有一头端、一尾端与两侧摆,利用所述数个第一筒瓦的头、尾端的相互插套,再以数个所述底座在所述数个第一筒瓦内部对相邻的两个第一筒瓦做同时连结,便能够构成该卷棚单元的中脊部分,而所述第二筒瓦的头、尾端上则分设有一组接段,以该组接段做所述第二筒瓦的头、尾端的相互套接,或与所述第一筒瓦的头、尾端做套组,将使该第二筒瓦能够通过所述底座依序安装在所述卷棚单元的中脊部分的下方;底座具有相连接的一底板与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中央往外各缩径伸出有一倒勾状的扣耳,该底座是放入所述第一筒瓦、第二筒瓦的头、尾端交界处的内部,以结合件同时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信阳
申请(专利权)人:环景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