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推拉平开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52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推拉平开窗,包括一外框和两窗扇,外框包括上边框、下边框以及两侧边框,上边框处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第一导向配合部,下边框处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第二导向配合部,侧边框处设有第一转动配合部;窗扇包括上边缘、下边缘以及两侧边缘,上边缘处设有可升降的第三导向配合部,下边缘处设有可升降的第四导向配合部,侧边缘处设有可升降的第二转动配合部、可动作的联动配合部以及带动联动配合部动作的操作部,第三导向配合部和第四导向配合部分别连接于上联动杆和下联动杆上,第二转动配合部设于上联动杆和/或下联动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推拉结构与平开结构之间的快速切换,兼顾兼顾空间问题和通风问题。兼顾兼顾空间问题和通风问题。兼顾兼顾空间问题和通风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推拉平开窗


[0001]本技术涉及窗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推拉平开窗。

技术介绍

[0002]窗户是每一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有的家庭喜欢通过窗户来采光,通风透气;有的家庭通过窗户来眺望远方,看看室外的风景,比如看看车水马龙,看看繁华的夜景或者眺望眺望湖景春色等等,窗户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但因现实竞争的激烈,越繁华的城市,房价的飙升,大部分人购买的房子的面积也有限,空间和功能性是居家人思考和需求的,如小家空间限制,常常会为了选择窗户而烦恼,到底是选用平开窗呢还是推拉窗:
[0003]1.如果选择推拉窗虽然空间占用较小,但对于室内通风面积只能是窗户面积的1/2,对于喜欢大面积通风的城市居家人来说未免有点遗憾;
[0004]2.如果选择平开窗呢,虽然通风面积增大了,但因平开窗开启会占用一定室内空间,对于发达的城市超高的房价也得不尝失;
[0005]如何实现窗户既能大面积通风又不占用室内空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推拉平开窗,可实现推拉结构与平开结构之间的快速切换,既能大面积通风又不占用室内空间。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推拉平开窗,包括一外框和设于所述外框内侧的两窗扇,
[0008]所述外框包括上边框、下边框以及两侧边框,所述上边框处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第一导向配合部,所述下边框处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第二导向配合部,每个所述侧边框处设有第一转动配合部;
[0009]所述窗扇包括上边缘、下边缘以及两侧边缘,所述上边缘处设有可升降的第三导向配合部,所述下边缘处设有可升降的第四导向配合部,所述侧边缘处设有可升降的第二转动配合部、可动作的联动配合部以及带动所述联动配合部动作的操作部,所述第三导向配合部和所述第四导向配合部分别连接于上联动杆和下联动杆上,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连接于所述上联动杆和/或所述下联动杆上,所述上联动杆和所述下联动杆传动连接于所述联动配合部上,所述联动配合部动作以带动所述上联动杆和所述下联动杆沿相反方向运动;
[0010]推拉状态下,所述联动配合部位于其第一位置,所述上联动杆位于上升位置,所述下联动杆位于下降位置,两窗扇的两所述第三导向配合部位于各自工作位且分别沿水平方向可移动的连接的上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部,两窗扇的两所述第四导向配合部位于各自工作位且分别沿水平方向可移动的连接下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配合部,两个窗扇的两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高于或低于各自工作位且分别与两个侧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部相互脱离,所述窗扇相对所述外框具有沿水平方向滑动的自由度;
[0011]平开状态下,所述联动配合部位于其第二位置,所述上联动杆位于下降升位置,所述下联动杆位于上升位置,两窗扇的两个所述第三导向配合部低于各自工作位且分别与上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部相互脱离,两窗扇的两个所述第四导向配合部高于各自工作位且分别与下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配合部相互脱离,两窗扇的两个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位于各自工作位且绕竖直轴线可转动的连接两个侧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部,所述窗扇相对所述外框具有绕竖直轴线旋转的自由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中,其中一者为设有转轴的合页,另一者为设有转孔的合页,所述侧边框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部,所述侧边缘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部一一对应。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部为设有转孔的合页,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为设有转轴的合页,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设于与其对应的第一转动配合部上侧,多个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均固定于所述上联动杆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配合部均为导向槽,所述第三导向配合部和所述第四导向配合部均为辊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边缘设有多个所述第三导向配合部,所述下边缘设有多个所述第四导向配合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联动配合部设于一盒体中,所述上联动杆和所述下联动杆部分伸入所述盒体中。
[0017]进一步的,所述联动配合部包括转轮,所述转轮上设有主动卡齿,所述上联动杆和所述下联动杆上分别设有与所述主动卡齿配合的被动卡齿,所述操作部为旋转执手,所述旋转执手带动所述转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上联动杆和所述下联动杆沿相反方向运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侧边缘处还设有用于导向所述上联动杆和所述下联动杆的导轮。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外框和所述窗扇之间还设有限制所述窗扇平开角度的限位装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两窗扇中,靠近室内的一者设有月牙锁,靠近室外的一者设有窗钩,所述月牙锁与所述窗钩之间相互配合。
[002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公开的新型推拉平开窗,可实现推拉结构与平开结构之间的快速切换,兼顾空间问题和通风问题,当空间不足或不想额外占用空间时,可切换至推拉式结构,当需要通风时,可切换至平开式结构。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中公开的推拉平开窗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公开的推拉平开窗的主视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公开的推拉平开窗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6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7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8是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9为操作部件的侧视示意图;
[0031]图10为月牙锁和窗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3]实施例一
[0034]参见图1至图10,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新型推拉平开窗,包括一外框11和设于外框101内侧的两窗扇102,
[0035]外框101包括上边框10、下边框20以及两侧边框30,上边框10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第一导向配合部(图中未视出),下边框20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第二导向配合部(图中未视出),每个侧边框30设有第一转动配合部31;
[0036]窗扇102包括上边缘40、下边缘50以及两侧边缘60,上边缘40设有可升降的第三导向配合部41,下边缘50设有可升降的第四导向配合部51,侧边缘60设有可升降的第二转动配合部61、可动作的联动配合部62以及带动联动配合部62动作的操作部63,第三导向配合部41和第四导向配合部51分别连接于上联动杆64和下联动杆65上,第二转动配合部61连接于上联动杆64和/或下联动杆65上,上联动杆64和下联动杆65传动连接于联动配合部62上,联动配合部62动作以带动上联动杆64和下联动杆65沿相反方向升降运动;
[0037]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推拉平开窗,包括一外框和设于所述外框内侧的两窗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上边框、下边框以及两侧边框,所述上边框处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第一导向配合部,所述下边框处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第二导向配合部,每个所述侧边框处设有第一转动配合部;所述窗扇包括上边缘、下边缘以及两侧边缘,所述上边缘处设有可升降的第三导向配合部,所述下边缘处设有可升降的第四导向配合部,所述侧边缘处设有可升降的第二转动配合部、可动作的联动配合部以及带动所述联动配合部动作的操作部,所述第三导向配合部和所述第四导向配合部分别连接于上联动杆和下联动杆上,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连接于所述上联动杆和/或所述下联动杆上,所述上联动杆和所述下联动杆传动连接于所述联动配合部上,所述联动配合部动作以带动所述上联动杆和所述下联动杆沿相反方向运动;推拉状态下,所述联动配合部位于其第一位置,所述上联动杆位于上升位置,所述下联动杆位于下降位置,两窗扇的两所述第三导向配合部位于各自工作位且分别沿水平方向可移动的连接的上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部,两窗扇的两所述第四导向配合部位于各自工作位且分别沿水平方向可移动的连接下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配合部,两个窗扇的两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高于或低于各自工作位且分别与两个侧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部相互脱离,所述窗扇相对所述外框具有沿水平方向滑动的自由度;平开状态下,所述联动配合部位于其第二位置,所述上联动杆位于下降升位置,所述下联动杆位于上升位置,两窗扇的两个所述第三导向配合部低于各自工作位且分别与上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部相互脱离,两窗扇的两个所述第四导向配合部高于各自工作位且分别与下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配合部相互脱离,两窗扇的两个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位于各自工作位且绕竖直轴线可转动的连接两个侧边框的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部,所述窗扇相对所述外框具有绕竖直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国
申请(专利权)人:亚翔系统集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