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723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发酵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品发酵装置,可以控制所添加微生物的含量,并且添加过程方便快捷,提高了实用性;包括发酵罐和罐盖,发酵管顶端开设有进料口,罐盖安装于进料口处,发酵罐的右端底部安装有出料管,发酵罐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安装有支撑腿;还包括微生物箱、进菌漏斗、转动杆、球体和通菌管,发酵罐内设置有发酵腔,发酵腔内安装有搅拌装置,微生物箱安装于发酵罐的右端,微生物箱内自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上腔室、球形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的内顶壁开设有上开口,进菌漏斗安装于上开口处,进菌漏斗的顶端设置有保护盖,球形腔室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连通口。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连通口。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连通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发酵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食品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现在发酵食品已经成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分支就广义而言;凡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制取的食品都可称为发酵食品。功能性发酵食品主要是以高新生物技术(包括发酵法、酶法)制取的具有某种生理活性的物质生产出能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食品;经发酵过程制造食品时最常用的有酵母菌、曲霉以及细菌中的乳酸菌、醋酸菌、黄短杆菌、棒状杆菌等,通过这些微生物作用制成的食品;现有的食品发酵装置一般为人工自发酵罐的进料口处添加微生物,如果进行多次添加,不太方便,较麻烦,并且人工添加容易出现所添加微生物含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从而会直接影响发酵食品的口感,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所添加微生物的含量,并且添加过程方便快捷,提高了实用性的食品发酵装置。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食品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和罐盖,发酵管顶端开设有进料口,罐盖安装于进料口处,发酵罐的右端底部安装有出料管,发酵罐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安装有支撑腿;还包括微生物箱、进菌漏斗、转动杆、球体和通菌管,所述发酵罐内设置有发酵腔,所述发酵腔内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微生物箱安装于发酵罐的右端,微生物箱内自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上腔室、球形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的内顶壁开设有上开口,所述进菌漏斗安装于上开口处,进菌漏斗的顶端设置有保护盖,所述球形腔室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连通口,两组所述连通口分别与上腔室和下腔室连通,所述微生物箱的右端开设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自球形腔室的中心位置穿过,所述转动杆的左端插入至柱形槽内,所述球体位于球形腔室内并套设于转动杆的外侧壁,所述球体的前端开设有前后相通的下菌口,两组所述下菌口分别与两组连通口相对,所述下腔室的内底壁开设有下开口,所述通菌管的顶部输入端安装于下开口内,通菌管的底部输出端倾斜向下自发酵罐的右端穿过并与发酵腔相通,通菌管的外侧壁顶部安装有控制阀,所述下腔室的前端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内安装有观察镜,所述观察镜上设置有容积尺寸条。
[0007]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所述发酵罐的底端安装有机架,所述搅拌电机安装于机架内,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自发酵罐的底端穿过伸入至发酵腔内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的顶端安装有多组搅拌叶。
[0008]优选的,所述柱形槽的内侧壁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内侧壁与转动杆的外侧壁接触,所述球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的外侧壁与球形腔室的内侧壁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下腔室的右侧壁底部开设有放菌口,所述放菌口内安装有放菌管,所述放菌管的外侧安装有放菌阀。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右端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下菌口平行设置。
[0011]优选的,还包括两组加热板,所述两组加热板安装于发酵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
[0012]优选的,所述微生物箱的外侧壁均包覆有保温层。
[0013]优选的,所述微生物箱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倾斜向下安装于发酵罐的右端。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品发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在进行食品发酵时,通过进料口加入所发酵的食品,然后取下进菌漏斗顶端的保护盖,通过进菌漏斗往微生物箱内的上腔室添加微生物,通过转动转动杆,转动杆连接的球体在球形腔室内进行转动,转动至球体内的下菌口和球形腔室内的两组连通口相通时,上腔室内的微生物穿过下菌口,落入至下腔室内,通过下腔室前侧壁安装的观察镜对微生物进行观察,通过观察镜前端设置的容积尺寸条来确定所添加微生物的含量,通过转动转动杆,控制下菌口和连通口之间的重合面积,从而控制微生物的流量,在达到所添加微生物的量后,转动转动杆,使下菌口与连通口错开,从而上腔室内的微生物不在流动,然后通过打开控制阀,使下腔室内的微生物通过通菌管流入至发酵罐内,从而使其与食品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混合并发酵,通过微生物箱的设置,可以更好的控制所添加微生物的含量,添加过程方便快捷,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下菌口相通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标记:1、发酵罐;2、罐盖;3、出料管;4、支撑腿;5、微生物箱;6、进菌漏斗;7、转动杆;8、球体;9、通菌管;10、上腔室;11、下腔室;12、保护盖;13、下菌口;14、控制阀;15、观察镜;16、容积尺寸条;17、搅拌电机;18、机架;19、搅拌轴;20、转动架;21、搅拌叶;22、橡胶垫;23、密封垫;24、放菌管;25、放菌阀;26、转动板;27、加热板; 28、保温层;29、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的一种食品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和罐盖,发酵管顶端开设有进料口,罐盖安装于进料口处,发酵罐的右端底部安装有出料管,发酵罐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安装有支撑腿;还包括微生物箱、进菌漏斗、转动杆、球体和
通菌管,所述发酵罐内设置有发酵腔,所述发酵腔内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微生物箱安装于发酵罐的右端,微生物箱内自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上腔室、球形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的内顶壁开设有上开口,所述进菌漏斗安装于上开口处,进菌漏斗的顶端设置有保护盖,通过保护盖的设置对上腔室内的微生物与外界空气隔绝,避免了其活性散失,所述球形腔室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连通口,两组所述连通口分别与上腔室和下腔室连通,所述微生物箱的右端开设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自球形腔室的中心位置穿过,所述转动杆的左端插入至柱形槽内,所述球体位于球形腔室内并套设于转动杆的外侧壁,所述球体的前端开设有前后相通的下菌口,两组所述下菌口分别与两组连通口相对,转动杆可在柱形槽内转动,同时球体在球形腔室内转动,上菌口和连通口相通时,上腔室的微生物通过下菌口落入至下腔室内,根据下菌口与连通口的重合面积,更加方便的对添加微生物流量的控制,所述下腔室的内底壁开设有下开口,所述通菌管的顶部输入端安装于下开口内,通菌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1)和罐盖(2),发酵管顶端开设有进料口,罐盖(2)安装于进料口处,发酵罐(1)的右端底部安装有出料管(3),发酵罐(1)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安装有支撑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生物箱(5)、进菌漏斗(6)、转动杆(7)、球体(8)和通菌管(9),所述发酵罐(1)内设置有发酵腔,所述发酵腔内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微生物箱(5)安装于发酵罐(1)的右端,微生物箱(5)内自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上腔室(10)、球形腔室和下腔室(11),所述上腔室(10)的内顶壁开设有上开口,所述进菌漏斗(6)安装于上开口处,进菌漏斗(6)的顶端设置有保护盖(12),所述球形腔室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连通口,两组所述连通口分别与上腔室(10)和下腔室(11)连通,所述微生物箱(5)的右端开设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自球形腔室的中心位置穿过,所述转动杆(7)的左端插入至柱形槽内,所述球体(8)位于球形腔室内并套设于转动杆(7)的外侧壁,所述球体(8)的前端开设有前后相通的下菌口(13),两组所述下菌口(13)分别与两组连通口相对,所述下腔室(11)的内底壁开设有下开口,所述通菌管(9)的顶部输入端安装于下开口内,通菌管(9)的底部输出端倾斜向下自发酵罐(1)的右端穿过并与发酵腔相通,通菌管(9)的外侧壁顶部安装有控制阀(14),所述下腔室(11)的前端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内安装有观察镜(15),所述观察镜(15)上设置有容积尺寸条(16)。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哇哇工艺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