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蚕丝被加工的拉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718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蚕丝被加工的拉胎装置,正方形顶板水平固接在两块侧板的顶端,两个固定块一之间平行固接有两条导杆,滑块一为两个对称滑动安装在导杆内外两侧,双向丝杆一内外两端分别与相应一侧的固定块一转接,双向丝杆一穿过两个滑块一并与其螺纹连接,上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双向丝杆一内端固接,每个滑块一的下端均固接一个横梁块,两个固定块二之间的横梁块下端面上固接一个T型导轨,每个T型导轨左右两侧均对称滑动安装一个滑块二,双向丝杆二穿过两个滑块二并与滑块二螺纹连接,下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双向丝杆二左端固接,每个滑块二上均竖直固接一根竖杆,竖杆下端固接一个卡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省时省力、拉胎效率高的优点。拉胎效率高的优点。拉胎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蚕丝被加工的拉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蚕丝被加工的拉胎装置,应用于蚕丝被加工


技术介绍

[0002]蚕丝被即以蚕丝为填充物的被子,蚕丝被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保健、深睡眠等得天独厚的品质和优点,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有防风、除湿、安神、滋养及平衡人体肌肤的功效,蚕丝滑爽、透气、轻柔、吸湿、不剌痒及抗静电等特点使其成为制作贴身衣物的上乘料子。
[0003]在蚕丝被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半成品进行拉胎工艺,将半成品拉胎成指定大小。目前市场上的拉胎工艺多是通过人工进行,人工操作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且很难保证拉胎的同步性,以及难以保证每个人施力大小一致,往往会导致蚕丝受力不均匀,从而拉断蚕丝,严重制约了蚕丝被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蚕丝被加工的拉胎装置,本申请具有省时省力、拉胎效率高的优点。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蚕丝被加工的拉胎装置,包括:机架、侧板、正方形顶板、固定块一、导杆、滑块一、双向丝杆一、上电机、横梁块、固定块二、T型导轨、滑块二、双向丝杆二、下电机、竖杆、卡爪,所述侧板为两块分别竖直固接在机架上端面左右两侧,所述正方形顶板水平固接在两块侧板的顶端,所述正方形顶板下端面中部内外两侧分别固接一个固定块一,在两个固定块一之间平行固接有两条导杆,所述滑块一上开有与导杆匹配的通孔,所述滑块一为两个对称滑动安装在导杆内外两侧,所述双向丝杆一设置在两根导杆之间,所述双向丝杆一内外两端分别与相应一侧的固定块一转接,所述双向丝杆一穿过两个滑块一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上电机安装在内侧固定块一上,且上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双向丝杆一内端固接,每个滑块一的下端均固接一个横梁块,所述横梁块由左向右横向延伸,所述横梁块下端面左右两侧分别固接一个固定块二,且两个固定块二之间的横梁块下端面上固接一个T型导轨,所述滑块二上端面开有与T型导轨匹配的凹槽,每个T型导轨左右两侧均对称滑动安装一个滑块二,所述双向丝杆二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两个固定块二之间,所述双向丝杆二穿过两个滑块二并与滑块二螺纹连接,所述下电机安装在左侧固定块二上,且下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双向丝杆二左端固接,每个滑块二下端面上均竖直固接一根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固接一个卡爪。
[0006]所述双向丝杆一的长度与双向丝杆二的长度一致。
[0007]所述上电机、下电机均为能够实现变速的正反转电机。
[0008]所述横梁块下端面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行走轮,两个侧板相对一侧的端面上均固接一块托板,所述托板由外向内纵向延伸,左右两侧的行走轮分别架设在左右两侧的两
块托板上,所述行走轮可沿托板滚动。
[0009]内侧的两个滑块二与外侧的两个滑块二呈正方形阵列分布。
[0010]采用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1]本申请可通过上电机、下电机相互配合,带动下方的四个卡爪同步背离机架中心向外移动,卡爪可向外对蚕丝进行拉胎,代替人工操作,可节约大量人力与物力,且降低了蚕丝的拉断率,提高蚕丝拉胎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蚕丝被加工的拉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中正方形顶板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机架;2-侧板;3-正方形顶板;4-固定块一;5-导杆;6-滑块一;7-双向丝杆一;8-上电机;9-横梁块;10-固定块二;11-T型导轨;12-滑块二;13-双向丝杆二;14-下电机;15-竖杆;16-卡爪;91-行走轮;201-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蚕丝被加工的拉胎装置,包括:机架1、侧板2、正方形顶板3、固定块一4、导杆5、滑块一6、双向丝杆一7、上电机8、横梁块9、固定块二10、T型导轨11、滑块二12、双向丝杆二13、下电机14、竖杆15、卡爪16,所述侧板2为两块分别竖直固接在机架1上端面左右两侧,所述正方形顶板3水平固接在两块侧板2的顶端,所述正方形顶板3下端面中部内外两侧分别固接一个固定块一4,在两个固定块一4之间平行固接有两条导杆5,所述滑块一6上开有与导杆5匹配的通孔,所述滑块一6为两个对称滑动安装在导杆5内外两侧,所述双向丝杆一7设置在两根导杆5之间,所述双向丝杆一7内外两端分别与相应一侧的固定块一4转接,所述双向丝杆一7穿过两个滑块一6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上电机8安装在内侧固定块一4上,且上电机8的输出轴端部与双向丝杆一7内端固接,每个滑块一6的下端均固接一个横梁块9,所述横梁块9由左向右横向延伸,所述横梁块9下端面左右两侧分别固接一个固定块二10,且两个固定块二10之间的横梁块9下端面上固接一个T型导轨11,所述滑块二12上端面开有与T型导轨11匹配的凹槽,每个T型导轨11左右两侧均对称滑动安装一个滑块二12,所述双向丝杆二13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两个固定块二10之间,所述双向丝杆二13穿过两个滑块二12并与滑块二12螺纹连接,所述下电机14安装在左侧固定块二10上,且下电机14的输出轴端部与双向丝杆二13左端固接,每个滑块二12下端面上均竖直固接一根竖杆15,所述竖杆15的下端固接一个卡爪16。
[0016]所述双向丝杆一7的长度与双向丝杆二13的长度一致。
[0017]所述上电机8、下电机14均为能够实现变速的正反转电机。
[0018]所述横梁块9下端面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行走轮91,两个侧板2相对一侧的端面上均固接一块托板201,所述托板201由外向内纵向延伸,左右两侧的行走轮91分别架设在左右两侧的两块托板201上,所述行走轮91可沿托板201滚动。
[0019]内侧的两个滑块二12与外侧的两个滑块二12呈正方形阵列分布。
[0020]本技术是这样实施的:使用时,将待拉胎的蚕丝置于机架1上端面,通过上电机8调节两个滑块一6的间距,使两个滑块一6之间的间距与同一个横梁块9上的两个滑块二
12的间距一致,这样四个滑块二12呈正方形阵列分布,然后将滑块二12下方的卡爪16分别夹住蚕丝的四个顶点,然后调整上电机8、下电机14的转速一致,同时启动上电机8以及下电机14,通过上电机8带动两个滑块一6相背移动,滑块一6带动横梁块9同步移动,通过下电机14带动同一个横梁块9上的两个滑块二12相背移动,从而使四个卡爪16背离蚕丝中心向外扩张,起到拉胎的目的,拉胎完成后,将蚕丝从四个卡爪16上取下即可。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蚕丝被加工的拉胎装置,包括:机架、侧板、正方形顶板、固定块一、导杆、滑块一、双向丝杆一、上电机、横梁块、固定块二、T型导轨、滑块二、双向丝杆二、下电机、竖杆、卡爪,所述侧板为两块分别竖直固接在机架上端面左右两侧,所述正方形顶板水平固接在两块侧板的顶端,所述正方形顶板下端面中部内外两侧分别固接一个固定块一,在两个固定块一之间平行固接有两条导杆,所述滑块一上开有与导杆匹配的通孔,所述滑块一为两个对称滑动安装在导杆内外两侧,所述双向丝杆一设置在两根导杆之间,所述双向丝杆一内外两端分别与相应一侧的固定块一转接,所述双向丝杆一穿过两个滑块一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上电机安装在内侧固定块一上,且上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双向丝杆一内端固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滑块一的下端均固接一个横梁块,所述横梁块由左向右横向延伸,所述横梁块下端面左右两侧分别固接一个固定块二,且两个固定块二之间的横梁块下端面上固接一个T型导轨,所述滑块二上端面开有与T型导轨匹配的凹槽,每个T型导轨左右两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珂欣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