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715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包括第一内侧龙骨、第一外侧龙骨和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内侧龙骨与第一外侧龙骨通过第一隔热条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外侧龙骨内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内侧龙骨内设有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设于第三腔室与第一隔热条之间;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第二腔室分隔成第四腔室、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所述第五腔室于第四腔室和第六腔室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隔热条和第三腔室相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少室内外热量传递,隔热节能属性好。隔热节能属性好。隔热节能属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幕墙建材
,尤其涉及一种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通常由面板(玻璃、金属板、石板、陶瓷板等)和支承框架(铝横梁立柱、钢结构、玻璃肋等等)组成。由于幕墙直接与建筑外环境接触,因此,要求幕墙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以阻挡雨水、灰尘和热量进入室内。
[0003]由于铝合金型材具有质量轻、美观等优点,目前的幕墙的支撑框架大都采用铝合金型材。然而,由于铝合金型材的导热系数高,再加上现有的铝合金支撑框架密封效果不佳,在炎热季节或炎热地区,室内外通过铝合金门窗的型材发生较强的传热效应,室外的热量传递到室内,导致室内气温升高,人们不得不使用更大的功率制冷设备进行降温,不利于节能环保。
[0004]因此,有必要提高铝合金框架型材的隔热节能属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其可以减少室内外热量传递,隔热节能属性好。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包括第一内侧龙骨、第一外侧龙骨和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内侧龙骨与第一外侧龙骨通过第一隔热条相互连接,
[0007]所述第一外侧龙骨内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内侧龙骨内设有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设于第三腔室与第一隔热条之间;
[0008]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第二腔室分隔成第四腔室、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
[0009]所述第五腔室于第四腔室和第六腔室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隔热条和第三腔室相邻。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隔热条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另一端设有第二凸起;
[0011]所述第一外侧龙骨与第一内侧龙骨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隔热槽,所述第一隔热槽与第一凸起相适配且与第一凸起相卡接;
[0012]所述第一内侧龙骨设有与第一隔热槽对应的第二隔热槽,所述第二隔热槽与第二凸起相适配且与第二凸起相卡接。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第二内侧龙骨、第二外侧龙骨、第二隔热条、第一副框、第二副框和第三隔热条,所述第二内侧龙骨和第二外侧龙骨通过第二隔热条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副框和第二副框通过第三隔热条相互连接;
[0014]所述第一副框、第二副框在第三隔热条的一侧配合形成装配槽,所述第二内侧龙骨、第二外侧龙骨卡设在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第一副框、第二副框、第三隔热条、第二内侧龙骨、第二外侧龙骨及第二隔热条相互配合形成第六腔室。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单元面板,
[0016]所述第一内侧龙骨、第一外侧龙骨在第一隔热条的两侧配合形成第一插槽;
[0017]所述第二内侧龙骨、第二外侧龙骨在第二隔热条的两侧配合形成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分别用于嵌设所述单元面板。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单元面板为中空玻璃,所述中空玻璃与第一内侧龙骨、第一外侧龙骨固定,或者与第一内侧龙骨、第一外侧龙骨、第二内侧龙骨及第二外侧龙骨固定。
[001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单元面板为平开窗,所述平开窗包括平开窗窗框和平开窗窗扇,所述平开窗窗扇与平开窗窗框铰接,所述平开窗窗框与第一插槽卡接且与第一内侧龙骨固定,或者与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卡接且与第一内侧龙骨、第二内侧龙骨固定;
[0020]所述平开窗窗框包括第一外侧型材和第一内侧型材,所述平开窗窗扇包括第二外侧型材和第二内侧型材,所述第一内侧型材和第一外侧型材通过第四隔热条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外侧型材和第二内侧型材通过第五隔热条相互连接。
[002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单元面板为推拉窗,所述推拉窗包括推拉窗窗框和推拉窗窗扇,所述推拉窗窗框上设有导轨,所述推拉窗窗扇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推拉窗窗框与第一插槽卡接且与第一内侧龙骨固定,或者与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卡接且与第一内侧龙骨、第二内侧龙骨固定;
[0022]所述推拉窗窗框包括第三外侧型材和第三内侧型材,所述推拉窗窗扇包括第四外侧型材和第四内侧型材,所述第三内侧型材和第三外侧型材通过第六隔热条相互连接,所述第四外侧型材和第四内侧型材通过第七隔热条相互连接。
[002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隔热条平行设置为至少两个。
[002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隔热条、第二隔热条、第四隔热条、第五隔热条、第六隔热条及第七隔热条均由聚酰胺材料制成;
[0025]所述第三隔热条由聚氨酯隔热胶浇注而成。
[002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外侧龙骨、第一内侧龙骨、第二外侧龙骨、第二内侧龙骨均采用热传导系数为1.8~3.5W/m2的铝合金型材。
[0027]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通过将第一内侧龙骨与第一外侧龙骨通过第一隔热条相互连接,且在第一外侧龙骨内设置第一腔室,在第一内侧龙骨内设置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其中第二腔室设于第三腔室与第一隔热条之间,且第二腔室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第二腔室分隔成第四腔室、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因此,除了第一隔热条对第一外侧龙骨与第一内侧龙骨起到隔热作用,第一外侧龙骨上的第一腔室与第一内侧龙骨上的第五腔室、第六腔室、第六腔室、第三腔室均可以对热量传递起到阻挡作用;且第五腔室于第四腔室和第六腔室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隔热条和第三腔室相邻,在纵向上,第一腔室、第一隔热条、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依次起到隔热作用,在横向上,第六腔室与第六腔室两侧的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达到双重隔热的作用,室内外的热量难以通过第一龙
骨和第二龙骨进行传递,因此,大大提高幕墙的整体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一种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一种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采用中空玻璃的平开窗与图1的第一插槽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采用中空玻璃的推拉窗与图2的第二插槽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的一实施例,包括第一内侧龙骨1、第一外侧龙骨2和第一隔热条3,所述第一内侧龙骨1与第一外侧龙骨2通过第一隔热条3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外侧龙骨2内设有第一腔室21,所述第一内侧龙骨1内设有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12,所述第二腔室设于第三腔室12与第一隔热条3之间;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所述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将第二腔室分隔成第四腔室113、第五腔室114和第六腔室115;所述第五腔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内侧龙骨、第一外侧龙骨和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内侧龙骨与第一外侧龙骨通过第一隔热条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外侧龙骨内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内侧龙骨内设有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设于第三腔室与第一隔热条之间;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第二腔室分隔成第四腔室、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所述第五腔室于第四腔室和第六腔室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隔热条和第三腔室相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条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另一端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外侧龙骨与第一内侧龙骨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隔热槽,所述第一隔热槽与第一凸起相适配且与第一凸起相卡接;所述第一内侧龙骨设有与第一隔热槽对应的第二隔热槽,所述第二隔热槽与第二凸起相适配且与第二凸起相卡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内侧龙骨、第二外侧龙骨、第二隔热条、第一副框、第二副框和第三隔热条,所述第二内侧龙骨和第二外侧龙骨通过第二隔热条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副框和第二副框通过第三隔热条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副框、第二副框在第三隔热条的一侧配合形成装配槽,所述第二内侧龙骨、第二外侧龙骨卡设在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第一副框、第二副框、第三隔热条、第二内侧龙骨、第二外侧龙骨及第二隔热条相互配合形成第六腔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元面板,所述第一内侧龙骨、第一外侧龙骨在第一隔热条的两侧配合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内侧龙骨、第二外侧龙骨在第二隔热条的两侧配合形成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分别用于嵌设所述单元面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系统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面板为中空玻璃,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嘉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赛特幕墙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