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静载试验的带锚索滑动支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12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结构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结构静载试验的带锚索滑动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包括上支座、底座,其中上支座承载在所述底座上两者之间构成滑动配合,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滑动界面;在所述上支座上设置有锚索,所述锚索可带动所述上支座在所述底座上滑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上支座和所述底座之间相对滑动时的位移行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滑动支座和试验结构的配合使用,位移控制方便、荷载施加灵活性强、便于制作、适用范围广、费用经济,且能够与不同截面形状、不同截面尺寸的受力结构相匹配,适用性好。适用性好。适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静载试验的带锚索滑动支座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结构试验设备
,尤其是一种结构静载试验的带锚索滑动支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土木建筑领域,当应用新型结构时,尤其是涉及到较重要的工程项目,通常无法仅依靠现行规范标准进行设计计算,采用有限元软件等仿真手段计算得到的结果也无法令人充分信服。因此,进行验证性试验往往就成为了讨论新设计可行与否的关键环节。在结构工程中,为了使试验结构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实际结构的受力状态和较好地反映原型结构的力学性能,相对直接的验证手段是实施大比例尺试验或是足尺结构试验。改变几何尺寸以增大比例尺,只是提升结果真实性的一种方法,保证试验结构中的受力状态与原型结构中的一致才是首要目的。
[0003]囿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工程实践中的困难,在结构试验中常常很难保证试验结构与原型结构受力的完全对应性,尤其是在工程体量较大、承载能力要求较高时,考虑到加载方法和加载量值范围的影响,要达到试验结构和原型结构内力状态的完全匹配是十分困难的。对受力结构而言,有时存在节点产生位移的设计工况,这样的情况则更难实现匹配。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从试验结构的支座部分着手,考虑引进一种能够进行位移和内力控制的滑动支座,以调节试验结构的内力和节点位移,实现与原型结构的高度匹配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静载试验的带锚索滑动支座结构,通过滑动支座和试验结构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结构静载试验。
[0005]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6]一种结构静载试验的带锚索滑动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包括上支座、底座,其中上支座承载在所述底座上两者之间构成滑动配合,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滑动界面;在所述上支座上设置有锚索,所述锚索可带动所述上支座在所述底座上滑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上支座和所述底座之间相对滑动时的位移行程。
[0007]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分别嵌入有预埋承压钢板。
[0008]在所述预埋承压钢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聚四氟乙烯板。
[0009]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为水平面。
[0010]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成对的限位板以及底托,所述底托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侧面且临近所述滑动界面处,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底托上且对应于所述滑动界面的位置。
[0011]若干所述限位装置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底座上。
[0012]所述上支座上预留有锚索孔,所述锚索从所述锚索孔中穿过并与油压提升千斤顶连接并配合油压工作站进行加载。
[0013]所述锚索由多股钢绞线组成。
[0014]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滑动支座和试验结构的配合使用,位移控制方便、荷载施加灵活性强、便于制作、适用范围广、费用经济,且能够与不同截面形状、不同截面尺寸的受力结构相匹配,适用性好。此外,应用该滑动支座结构能够在大比例尺的结构试验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实现量值较大的荷载和位移作用的单独施加或同步施加。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滑动支座的滑动界面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20]如图1-4所示,图中标记1-8分别表示为:上支座1、底座2、锚索3、承压钢板4、聚四氟乙烯板5、限位板6、底托7、锚索孔8。
[0021]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结构静载试验的带锚索滑动支座结构包括上支座1、底座2、一对锚索3、两块预埋承压钢板4、一块聚四氟乙烯板5、六块限位板6和六个底托7。
[0022]其中,上支座1和底座2是通过现场浇筑形成的强度较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受力主筋的等级不低于HRB400级,混凝土的标号不低于C50级,以保证支座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建造的顺序可为先浇筑底座2,再以底座2为底模,浇筑上支座1。如图1-3所示,底座2与上支座1的结构相吻合适配,上支座1可承载在底座2的上方且两者之间相接触构成滑动配合,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作为滑动界面。
[0023]如图4所示,上支座1下表面和底座2上表面是水平的,在滑动支座结构浇筑之初,分别在上支座1下表面和底座2上表面位置预埋了一块用于传递结构内力、保证滑动界面平整度和减少摩阻力的承压钢板4,该钢板的材料可为Q235b钢,其厚度可为20 mm,同时在两块承压钢板4之间设置可为10 mm厚的聚四氟乙烯板5,用以减小滑动界面上下表面间的摩擦阻力,降低摩阻力对支座水平推力值的不利影响,避免实际试验内力与设计内力相差较大。此外,还可以使得位移控制更为方便和灵活。
[0024]如图1所示,上支座1内有一对预留的锚索孔8,直径可为150 mm,材料可为PVC套管,在上支座1浇筑前,将PVC管通过绑扎等方式固定在设计位置,待现场浇筑后形成孔洞。两个锚索孔8处于同一高度,且其在水平面上的方向垂直于限位板6,其位置关于支座宽度方向的中心点对称。
[0025]在具体实施时:锚索3中单根锚索由多股钢绞线组成,单根绞线长度29 m,总长为1450 m,规格可为15-7Φ5;两根锚索分别从所述的一对预留锚索孔8中穿过,再连接到千斤顶中配合加载系统进行工作,每个千斤顶中有25根钢绞线。通过锚索3可驱动上支座1在底座2上产生相对滑动位移。
[0026]如图1-3所示,底托7安装在底座2侧面靠近滑动界面处,而限位板6则可以通过焊接方法固定在底托7上,两者的材料均可采用等级为Q235b的带肋钢板,将两者连接在一起构成限位装置共同限制支座位移,用于保证试验安全。限位板6与上支座1侧表面的距离可为30 mm,该距离即为滑动位移行程的限制值,即上支座1和底座2之间的相对滑动位移的极限值为30mm。
[0027]本实施例中的支座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将上支座1与试验结构相连接,再通过连接加载系统的锚索3驱动上支座1在底座2上位移并向试验结构施加水平推力值,以进行对试验结构的静载试验。
[0028]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静载试验的带锚索滑动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包括上支座、底座,其中上支座承载在所述底座上两者之间构成滑动配合,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滑动界面;在所述上支座上设置有锚索,所述锚索可带动所述上支座在所述底座上滑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上支座和所述底座之间相对滑动时的位移行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静载试验的带锚索滑动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分别嵌入有预埋承压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静载试验的带锚索滑动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埋承压钢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聚四氟乙烯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静载试验的带锚索滑动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欣之周蓉峰腾延峰贾吉敏金晶黄卫东沈凯达李操张姣龙柳献蒋首超陈文艳冯云孙建军张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