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08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壳体和导光件,壳体具有顶壁、两个第一侧壁和插接口,顶壁和两个第一侧壁围绕插接口设置,两个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壳体的两侧,顶壁具有固定部,固定部具有相连通的穿孔和卡合孔,穿孔与卡合孔沿第一方向设置,穿孔的最小内径大于卡合孔的最大内径,壳体设置为容置连接器本体;导光件设置于顶壁的一侧,导光件具有卡合凸部,卡合凸部穿过穿孔且进入卡合孔中,卡合凸部的最大外径小于或等于卡合孔的最小内径。凸部的最大外径小于或等于卡合孔的最小内径。凸部的最大外径小于或等于卡合孔的最小内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申请涉及连接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与电连接器连接的电路板上通常设置有状态显示元件,然后状态显示元件所发出的光通过电连接器的导光管导引至电连接器的插接端,如此使用者从电连接器的外部可观察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但目前导光管与电连接器的壳体连接的结构常发生松脱的问题,导致导光管容易从电连接器上脱落,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利。此外导光管通常设置于电连接器的壳体的侧边,如此增加电连接器的整体宽度,电连接器的壳体内可能容置多个连接器本体(超过两个),每个连接器本体都对应有一个状态显示元件,导光管的数量也会增加,若导光管都设置于壳体的侧边时,多个导光管与连接器本体的对应关系不明确,如此让使用者也不能明确每个导光管所发出的光是显示哪一个连接器本体的使用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解决目前电连接器上的导光管与壳体之间容易发生松脱和导光管设置于壳体的侧边容易增加电连接器的体积及限制电连接器的壳体所容置的连接器本体的数量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5]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壳体,具有插接口、顶壁和两个第一侧壁,顶壁和两个第一侧壁围绕插接口设置,两个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壳体的两侧,顶壁具有固定部,固定部具有相连通的穿孔和卡合孔,穿孔与卡合孔沿第一方向设置,穿孔的最小内径大于卡合孔的最大内径,壳体设置为容置连接器本体;以及导光件设置于顶壁的一侧,导光件具有卡合凸部,卡合凸部穿过穿孔且进入卡合孔中,卡合凸部的最大外径小于或等于卡合孔的最小内径。
[000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的顶壁设置具有穿孔和卡合孔的固定部,导光件的卡合凸部穿过穿孔且进入卡合孔,以固定导光件在壳体的顶壁,如此能避免增加电连接器的宽度,同时穿孔和卡合孔沿着第一方向左右设置,避免导光件受到从插接口往壳体内的方向的外力推动而使卡合凸部脱离固定部,有效避免导光件脱离壳体。
附图说明
[000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08]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09]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
[0010]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11]图4是图3中A区域的俯视图;
[0012]图5是图1中沿A

A

线的剖视图;
[0013]图6是图5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14]图7是图2中沿B

B

线的剖视图;
[0015]图8是图5中C区域的放大图;
[0016]图9是图2中沿C

C

线的剖视图;
[0017]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固定部的示意图;
[0018]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固定部的示意图;以及
[0019]图12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固定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和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包括壳体10和导光件11。壳体10用以容置至少一个连接器本体,壳体10具有插接口100、顶壁101和两个第一侧壁102,两个第一侧壁102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于顶壁101的两侧,图1中的两个第一侧壁102分别设置于顶壁101的左侧和右侧,顶壁101和两个第一侧壁102围绕插接口100设置。请一并参阅图4,是图3中A区域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壳体10的顶壁101上设置有固定部1011,固定部1011具有穿孔1011a和卡合孔1011b,穿孔1011a和卡合孔1011b沿着第一方向X设置,本实施例的穿孔1011a靠近图1中右侧的第一侧壁102,卡合孔1011b靠近图1中左侧的第一侧壁102,穿孔1011a的最大内径大于卡合孔1011b的最大内径,本实施例的穿孔1011a的中心与卡合孔1011b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相互平行。穿孔1011a和卡合孔1011b连通,本实施例的穿孔1011a和卡合孔1011b有部分交叠,卡合孔1011b具有卡合缺口1011c,卡合孔1011b通过卡合缺口1011c与穿孔1011a连通,卡合缺口1011c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卡合孔1011b的最小内径。本实施例的穿孔1011a的形状和卡合孔1011b的形状均为圆形,穿孔1011a的形状和卡合孔1011b的形状还可分别为三角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异形体。
[0022]请一并参阅图5,是图1中沿A

A

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导光件11具有导光本体111和卡合凸部112,卡合凸部112的一端设置于导光本体111,且从导光本体111凸出。当导光件11组装于壳体10时,导光件11的卡合凸部112位于图5中右侧的穿孔1011a中。接着移动导光件11从图5中右侧往图5中左侧移动(沿第一方向X移动),使卡合凸部112进入卡合孔1011b中,进而使导光件11固定于壳体10的顶壁101上,如此可避免电连接器1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增加。同时本实施例的固定部1011的穿孔1011a和卡合孔1011b沿第一方向X左右设置,当导光件11受在第二方向Y的外力推动时,导光件11不会从卡合孔1011b退至穿孔1011a,有效避免导光件11受在第二方向Y的外力推动时脱离壳体10。
[0023]此外,卡合凸部112的最小外径略大于或等于卡合缺口1011c的宽度,使卡合凸部112进入卡合孔1011b内之后不会容易退回至穿孔1011a,有效避免导光件11往壳体10脱离。卡合凸部112的最大外径略小于或等于卡合孔1011b的最小内径,有效防止卡合凸部112在
卡合孔1011b产生位移,避免导光件11相对于壳体10移动。
[0024]导光件11还具有止挡凸部113,止挡凸部113与卡合凸部112远离导光本体111的一端连接,止挡凸部113的最大外径大于卡合凸部112的最大外径,止挡凸部113的最大外径小于穿孔1011a的最大内径,止挡凸部113的最大外径大于卡合孔1011b的最大内径。当导光件11组装于壳体10时,在导光件11的卡合凸部112位于穿孔1011a之前,导光件11的止挡凸部113先穿过位于穿孔1011a,止挡凸部113位于壳体10内,随卡合凸部112移动至卡合孔1011b后,止挡凸部113与卡合孔1011b对应。若导光件11受外力而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插接口、顶壁和两个第一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两个第一侧壁围绕所述插接口设置,所述两个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顶壁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具有相连通的穿孔和卡合孔,所述穿孔与所述卡合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穿孔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卡合孔的最大内径,所述壳体设置为容置连接器本体;以及导光件,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一侧,所述导光件具有卡合凸部,所述卡合凸部穿过所述穿孔且进入所述卡合孔中,所述卡合凸部的最大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卡合孔的最小内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与所述卡合孔部分交叠,所述穿孔具有卡合缺口,所述卡合凸部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卡合缺口的宽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还具有导光本体和止挡凸部,所述卡合凸部设置于所述导光本体,所述止挡凸部设置于所述卡合凸部远离所述导光本体的一端,所述止挡凸部穿过所述穿孔而进入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卡合孔对应,所述止挡凸部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卡合凸部的最大外径,所述止挡凸部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卡合孔的最大内径,所述止挡凸部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穿孔的最大内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还具有让位凸部,所述让位凸部从所述顶壁的外表面凸出,所述让位凸部具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位于所述顶壁的内表面,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让位凸部,所述卡合凸部穿过所述穿孔且位于所述让位槽中。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一侧,且与所述插接口相对,所述第二侧壁的两侧与所述两个第一侧壁连接,所述导光本体具有入光端部和出光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尚峰郭荣哲陈宏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