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及空调风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688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及空调风管,该风量调节装置包括方框、调节板和螺纹紧固件;方框上设有插槽,方框的顶部横梁上设有第一接孔;调节板可纵向移动地插装在插槽中,用于封挡方框的框口,调节板上沿纵向依次设有多组第二接孔,调节板纵向移动到不同位置上时分别由不同组第二接孔与第一接孔对齐;螺纹紧固件利用第一接孔以及与第一接孔对齐的第二接孔将方框和调节板紧固在一起。该装置利用调节板在插槽中的移动来达到调节开度的目的,并借助第一接孔、第二接孔以及螺纹紧固件使调节板稳定在目标开度位置上。该装置只需上下移动调节板到合适位置然后用螺纹紧固件固定调节板即可实现风量调节,操作简便,方便手动调节。方便手动调节。方便手动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及空调风管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及空调风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空调风管采用的风量调节装置类似百叶窗结构,通过将扇叶旋转到不同的角度上,以此来调整空调风管的风量。
[0003]这种结构的风量调节装置不便于手动调节,一般需要配合电动机构使用,稳定性高的电动机构价格高,便宜的电动机构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手动调节的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的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包括:
[0006]方框,所述方框上设有插槽,所述方框的顶部横梁上设有第一接孔;
[0007]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可纵向移动地插装在所述插槽中,用于封挡所述方框的框口,所述调节板上沿纵向依次设有多组第二接孔,所述调节板纵向移动到不同位置上时分别由不同组所述第二接孔与所述第一接孔对齐;
[0008]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利用所述第一接孔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孔对齐的所述第二接孔将所述方框和所述调节板紧固在一起。
[0009]进一步的,所述方框的两纵梁的同侧均凸出于所述顶部横梁,从而在所述顶部横梁的两端同侧各形成一条凸棱,所述插槽形成在两所述凸棱之间。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限位部,两所述限位部分别设置在两所述凸棱上,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横梁分别位于所述插槽的两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是沿纵向延伸的、连续的长条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凸棱是一体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凸棱是分体结构并可转动地连在一起,所述限位部可相对所述凸棱绕纵向转动;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连在所述限位部和相应侧的所述纵梁之间,用于带动所述限位部向所述插槽内转动,使所述限位部抵压所述插槽中的所述调节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的限位面上设有缓冲垫片。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布满所述方框的框口。
[0016]进一步的,所述方框的内周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过滤网卡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0017]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风管,包括管道本体和风量调节装置,所述风量调节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量调节装置,所述风量调节装置安装在两段管道本体的端面之间。
[0018]本技术提供的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利用调节板在插槽中的移动来达到
调节风管风量的目的,并在方框的顶部横梁上设置第一接孔、在调节板上沿纵向设置多组第二接孔,这样可以借助螺纹紧固件使调节板稳定在目标位置上,从而使方框的框口保持目标开度。该风量调节装置只需要上下移动调节板到合适位置然后用螺纹紧固件将调节板固定在该位置即可实现风量调节,操作简便,因而便于手动调节。
[0019]本技术提供的空调风管,由于包括上述风量调节装置,所以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一种实施例在关断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开启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拆除调节板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固定框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风管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A风量调节装置,B管道本体;
[0028]10方框,101纵梁,102顶部横梁,103底部横梁,104第一接孔,105插槽,106安装槽,107凸棱;
[0029]20调节板,201第二接孔;
[0030]30过滤网;40限位部;50弹簧;60缓冲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结合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A包括方框10、调节板20以及螺纹紧固件(图中未示出)。
[0034]方框10上设有插槽105,图中,方框10的两纵梁101的后侧均向后凸出于顶部横梁102,从而在顶部横梁102的两端后侧各形成一条凸棱107,插槽105形成在两条凸棱107之间,这种形成插槽的方式比较容易实施。当然,实际实施中,插槽105的形成方式不局限于此,比如也可以直接在顶部横梁102上设置开口,利用开口来形成插槽105。
[0035]至于底部横梁103,其后侧面可以与凸棱107的后侧面平齐,也可以位于凸棱107的后侧面之前或者之后。当底部横梁103的后侧面与与凸棱107的后侧面平齐或者位于凸棱107的后侧面之后时,底部横梁103起到封闭插槽105的下端口的作用,这样,调节板20向下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可以与底部横梁103相抵触。
[0036]方框10的顶部横梁102上设有第一接孔104,图中,顶部横梁102上沿横向(即图中左右方向)依次设有两个第一接孔104。需说明,实际实施中,第一接孔10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0037]调节板20插装在插槽105中,并能够在插槽105中沿纵向(即图中上下方向)移动。空气从方框10的框口中通过,调节板20能够封挡方框10的框口。调节板20通过上下移动来改变框口的开度。
[0038]调节板20上沿纵向依次设有多组第二接孔201,图中,设有五组第二接孔201,每组包括两个第二接孔201。需说明,实际实施中,第二接孔201组数、每组中第二接孔201的个数以及不同组第二接孔201的纵向间距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0039]调节板20纵向移动到不同位置上时分别由不同组第二接孔201与第一接孔104对齐。当调节板20到达目标位置后,螺纹紧固件利用第一接孔104以及与第一接孔104对齐的第二接孔201将方框10和调节板20紧固在一起,使调节板20稳定在该目标位置上,这时,方框10的框口能够保持目标开度。
[0040]应用时,如图6所示,将该风量调节装置A安装在空调风管的两节管道本体B的端面之间,通过改变方框10的框口的开度来达到调节风管风量的目的。
[0041]该风量调节装置A利用调节板20在插槽105中的移动来达到调节风管风量的目的,并在方框10的顶部横梁102上设置第一接孔104和在调节板20上沿纵向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框(10),所述方框(10)上设有插槽(105),所述方框(10)的顶部横梁(102)上设有第一接孔(104);调节板(20),所述调节板(20)可纵向移动地插装在所述插槽(105)中,用于封挡所述方框(10)的框口,所述调节板(20)上沿纵向依次设有多组第二接孔(201),所述调节板(20)纵向移动到不同位置上时分别由不同组所述第二接孔(201)与所述第一接孔(104)对齐;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利用所述第一接孔(104)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孔(104)对齐的所述第二接孔(201)将所述方框(10)和所述调节板(20)紧固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框(10)的两纵梁(101)的同侧均凸出于所述顶部横梁(102),从而在所述顶部横梁(102)的两端同侧各形成一条凸棱(107),所述插槽(105)形成在两所述凸棱(107)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限位部(40),两所述限位部(40)分别设置在两所述凸棱(107)上,所述限位部(40)和所述方框(10)的横梁分别位于所述插槽(105)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风管的风量调节装置,所述限位部(40)是沿纵向延伸的、连续的长条结构。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莫青云陈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汇孵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