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内径测量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83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测量工具无法满足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的内径测量精度要求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内径测量工具,包括测杆、指示表和测脚,测杆的一端与指示表的活动杆抵接,测脚包括本体、测量端和接触端,布置在本体外周面上的测量端包括第一测量端和第二测量端,布置在本体内周面上的接触端包括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测杆远离指示表的周面上设有调节面,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端与调节面抵接。本申请所述测量工具的测量精度较高,可有效避让油槽,测量操作便捷且效率较高。测量操作便捷且效率较高。测量操作便捷且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内径测量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差速器壳体检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内径测量工具。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CN201820237718.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壳体内腔距离检测工具,公告日为2018.09.21,包括:U型基准块、芯轴和测量构件,其中:U型基准块底部与差速器壳体内腔上端面或内腔下端面相接触,芯轴设置于U型基准块的内凹部并与差速器壳体两侧行星轴孔同轴设置,测量构件的一端与芯轴相接触,另一端与U型基准块顶部相接触,通过测量芯轴与U型基准块顶部距离换算得出内端面与行星轴孔距离。
[0003]上述专利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差速器壳体的检具,其问题在于,该检具无法应用于差速器壳体半轴孔的测量。差速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差速器壳体两端安装的轴承、主减齿轮,以及半轴齿轮与外部连接,进行相对运动的传递;为保证各组件顺畅运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保证差速器壳体的半轴孔与半轴良好配合至关重要,故而在差速器壳体的机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半轴孔的尺寸(如图1中A)严格控制。
[0004]现有技术中,对半轴内孔未带油槽的差速器壳体进行生产加工时,根据精度要求不同,测量方法通常有如下三种:(1)内径表与标准件比较测量;(2)气动量仪与对标件对标,根据气流量不同,测量其尺寸;(3)三坐标取点拟合测量。
[0005]但是,对于半轴内孔带油槽的差速器壳体进行生产加工时,上述测量方法存在如下不足:(1)由于油槽的存在,内径表测量时测脚容易进入油槽,导致较大的测量偏差;(2)由于油槽的存在,气动量仪测量时气流量不稳,进而引起测量偏差;(3)由于油槽起始点不一致,固定测量程序取点时,容易取到油槽内部,进而导致测量偏差。
[0006]基于上述问题,亟需一种适用于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的内径测量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测量工具无法满足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的内径测量精度要求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内径测量工具,该测量工具的测量精度较高,可有效避让油槽,测量操作便捷且效率较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内径测量工具,包括测杆、指示表和测脚,测杆的一端与指示表的活动杆抵接,测脚包括本体、测量端和接触端,布置在本体外周面上的测量端包括第一测量端和第二测量端,布置在本体内周面上的接触端包括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测杆远离指示表的周面上设有调节面,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端与调节面抵接。
[0010]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内径的测量工具,测量前使用对标件对标,并调整指示表,第一测量端和第二测量端配合,用以接触半轴孔的非油槽壁
面,从而测量半轴孔内径;测量时,需要保持在同一高度位置将测量工具旋转一周,测量端沿本体径向移动的同时带动接触端同步沿本体径向发生移动,测杆远离指示表的周面上设有调节面,调节面将接触端的径向移动转换为竖直运动,测量端发生径向移动时测杆同步上下移动,指示表将测杆的竖直运动转化为可视化读数,至此完成测量。本申请所述测量工具的测量精度较高,可有效避让油槽,测量操作便捷且效率较高。
[0011]作为优选,本体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径向粗定位座,径向粗定位座的外周面上可拆卸连接有轴向限位件,本体、径向粗定位座和轴向限位件同轴布置。径向粗定位座按照内孔理论直径下差小0.05设计,用于测量操作中的粗定位,当径向粗定位座无法放入半轴孔时,即可判定半轴孔内径不符合精度要求;通过调整轴向限位件可实现对测量端进入半轴孔深度的同步调整,轴向限位件靠近指示表移动时,测量端进入半轴孔深度增大,轴向限位件远离指示表移动时,测量端进入半轴孔深度减小,通过将轴向限位件定位在合适位置,即可实现测量端对油槽的有效避让。
[0012]作为优选,第一测量端和第二测量端沿本体的径向对称排布,第一测量端和第二测量端均为球冠状,径向粗定位座的周面上设有与测量端位置对应的测量孔,测量孔的直径大于测量端的直径。
[0013]作为优选,调节面与测杆轴向的夹角为锐角,调节面包括第一调节面和第二调节面,第一调节面和第二调节面沿测杆的径向对称布置,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均为球状,第一接触端与第一调节面抵接,第二接触端与第二调节面抵接。调节面倾斜布置,接触端沿测杆径向朝内移动时,测杆在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的配合挤压下抬升,接触端沿测杆径向朝外移动时,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分离,测杆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均为球状,与调节面接触时摩擦阻滞较小,测杆的升降移动可顺畅进行。
[0014]作为优选,还包括手柄,本体靠近指示表的一端设有连接段,手柄套设在连接段的周面,手柄与所述活动杆之间设有弹簧套,手柄与测杆之间设有活动间隙。本申请在手柄与活动杆之间加设弹簧套,避免紧定螺杆直接固定指示表的活动杆,导致指示表损坏。
[0015]作为优选,手柄的外周面上设有滚纹。手柄的表面设有滚纹,用以在测量过程中抓握检具,增大检具与手部之间的摩擦阻力。
[0016]作为优选,本体的周面上设有弹簧片,弹簧片用于连接测脚和径向粗定位座。弹簧片用于连接测脚和径向粗定位座,根据测脚受力接触情况,推动测杆运动;测量工具与零件内孔不接触时,弹簧片将测脚复位至同一自然状态。
[0017]作为优选,弹簧片的数目为若干个且沿本体的轴向间隔布置。
[0018]作为优选,所述轴向限位件呈抱箍状。轴向限位件松开后可沿本体的轴向移动,轴向限位件按照测量端的避让油槽需求调整到位后,轴向限位件紧固在本体上,从而在测量过程中实现对测量端的轴向限位。
[0019]作为优选,所述指示表为千分表。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所述测量工具的测量精度较高,可有效避让油槽;(2)测量操作便捷且效率较高;(3)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均为球状,与调节面接触时摩擦阻滞较小,测杆的升降移动可顺畅进行。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示意图。
[0025]图5是对标件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测杆1,指示表2,测脚3,活动杆4,本体5,测量端6,接触端7,调节面8,径向粗定位座9,轴向限位件10,手柄11,连接段12,弹簧套13,弹簧片14,差速器壳体15,对标件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内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杆、指示表和测脚,测杆的一端与指示表的活动杆抵接,测脚包括本体、测量端和接触端,布置在本体外周面上的测量端包括第一测量端和第二测量端,布置在本体内周面上的接触端包括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测杆远离指示表的周面上设有调节面,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端与调节面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内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径向粗定位座,径向粗定位座的外周面上可拆卸连接有轴向限位件,本体、径向粗定位座和轴向限位件同轴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内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测量端和第二测量端沿本体的径向对称排布,第一测量端和第二测量端均为球冠状,径向粗定位座的周面上设有与测量端位置对应的测量孔,测量孔的直径大于测量端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带油槽半轴孔内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调节面与测杆轴向的夹角为锐角,调节面包括第一调节面和第二调节面,第一调节面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银伦徐士杰代洪波俞瞿凯孔钱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杰途传动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