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张力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6573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纱线张力调整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置于座体上的调节转轮、第一摆脚和第二摆脚,第一摆脚和第二摆脚均通过销轴转动设置于座体上,第一摆脚的齿形部和第二摆脚的齿形部相互啮合;调节转轮通过弹性件以带动第一摆脚,以控制第一摆脚和第二摆脚的张开角度,调节转轮的直径大于座体的宽度。调节转轮的直径大于座体的宽度,操作工人能从座体的多个侧面接触到调节转轮,从而使操作工人能从更多角度去调节第一摆脚和第二摆脚的张开角度;调节摆轮的直径较大,操作工人使用更小的力即能对第一摆脚和第二摆脚的张开角度进行调节,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线张力调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纱线张力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于座体上的旋钮带动张力调节装置以控制纱线的张力大小。现有的旋钮的体积较小,使操作工人难以快速准确地地调整纱线的张力;此外,旋钮在调整纱线张力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扭簧的反作用力,旋钮较小将导致力臂较短,操作工人必须使出更大的力以形成足够的扭矩,才能克服扭簧的扭力,这提高了操作工人的操作难度。另外,现有技术中未设置有固定两个摆脚的卡扣结构,容易导致穿纱过程中瓷眼晃动情况,不利于提高穿纱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张力调整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旋钮的体积小导致操作工人难以进行操作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纱线张力调整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置于座体上的调节转轮、第一摆脚和第二摆脚,所述第一摆脚和所述第二摆脚均通过销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一摆脚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摆脚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形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以及设置于座体(1)上的调节转轮(2)、第一摆脚(3)和第二摆脚(4),所述第一摆脚(3)和所述第二摆脚(4)均通过销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座体(1)上,所述第一摆脚(3)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摆脚(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形部;所述第一摆脚(3)和所述第二摆脚(4)分别在位于所述齿形部的下部外侧面上设有上下交错排列的过纱瓷眼(7);所述座体(1)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摆脚(3)摆动的弹性件(21),所述调节转轮(2)转动设置于所述座体(1)上,所述弹性件(21)的一端与所述调节转轮(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脚(3)连接;所述调节转轮(2)通过所述弹性件(21)以带动所述第一摆脚(3)向外摆动,所述第一摆脚(3)通过齿形部带动所述第二摆脚(4)同步向外摆动,所述调节转轮(2)的直径大于所述座体(1)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脚(3)上设置有卡勾(31),所述座体(1)上设有定位柱(41),所述第一摆脚(3)合拢于所述第二摆脚(4)时,所述卡勾(31)扣合于所述定位柱(4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转轮(2)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当前第一摆脚(3)和第二摆脚(4)张开角度的刻度;所述座体(1)的正侧面上还设置端盖(16),所述端盖(16)上设置有归零箭头(14)和用于指示调节转轮(2)旋转方向的旋转箭头(15),所述端盖的侧面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归零箭头(14)设置于所述凸起部上;所述刻度的零刻度与所述归零箭头(14)重合时,所述第一摆脚(3)合拢于所述第二摆脚(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1)为复位弹簧,所述调节转轮(2)包括与所述座体(1)转动连接的旋转筒部(22),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旋转筒部(22)上,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压脚与所述第一摆脚(3)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压脚与所述调节转轮(2)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上设有第一齿形部(11),所述第一齿形部(11)的相邻的齿距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调节转轮(2)设置有与第一齿形部(11)相互匹配的第二齿形部(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志卢燕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今富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