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91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包括:箱体;配电箱,所述配电箱活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内部;智能照明装置,所述智能照明装置固定于所述配电箱上,所述智能照明装置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连接有两个感应灯,两个所述感应灯与所述配电箱连接;放置板,所述放置板活动连接于所述配电箱的底部;该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通过智能照明装置对配电箱进行照明,便于工作人员的检查与维修,通过放置板和第一弹簧对配电箱进行减震,防护装置对配电箱进行防护,通过卡接装置对防护装置进行卡接,提高配电箱的稳定性,实现对配电箱的保护,通过保护装置对配电箱的底部进行防护,通过限位装置对保护装置进行限位,提高保护装置的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按规模大小不同,小的称为变电所;变电站大于变电所;变电所指的一般是电压等级在110kV以下的降压变电站;变电站包括各种电压等级的" 升压、降压"变电站。
[0003]变电站均配有配电箱,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意外情况损坏,在夜晚需要进行照明检修,现在的配电箱基本都安装有智能照明灯,便于配电箱的维修。
[0004]但现有的一些智能照明配电箱,在运输过程中缺少防护装置,使智能照明配电箱容易发生损坏,并且智能照明配电箱在运输过程中缺少减震装置,容易导致智能照明配电箱的使用寿命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达到在运输过程中对智能照明配电箱进行防护和减震的目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包括:箱体;
[0007]配电箱,所述配电箱活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内部;
[0008]智能照明装置,所述智能照明装置固定于所述配电箱上,所述智能照明装置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连接有两个感应灯,两个所述感应灯与所述配电箱连接;
[0009]放置板,所述放置板活动连接于所述配电箱的底部;<br/>[0010]两个防护装置,两个所述防护装置分别固定于所述配电箱的两侧,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滑动连接有滑动管,所述箱体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滑动管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
[0011]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卡接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滑动连接有卡接杆,所述卡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卡接杆与所述滑动管和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
[0012]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固定于所述放置板的前侧,所述保护装置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放置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螺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活动连接;
[0013]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固定于所述放置板的前侧,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三固定板;
[0014]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设于所述箱体的前侧,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箱门。
[0015]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弹簧,四个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箱体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6]通过弹簧对放置板再移动过程中进行减震,从而对配电箱进行减震,从而对配电箱进行保护。
[0017]优选的,两个所述凹槽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滑动管的一侧均设有圆孔,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与所述圆孔的内表面活动连接。
[0018]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杆上均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管和所述凹槽固定连接。
[0019]通过滑动管滑动在固定杆上,提高滑动管对固定块的稳定性,通过第二弹簧,实现对滑动管的减震,从而对配电箱进行减震,达到对配电箱的保护。
[0020]优选的,所述卡接杆上套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把手和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管内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卡接杆与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滑动连接。
[0021]通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使卡接杆能对固定块卡接,提高固定块和滑动管之间的稳定性,通过第三弹簧使卡接杆稳定卡接固定块。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接板,所述防护板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限位孔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0023]通过限位杆滑动在第三限位孔内,提高防护板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卡接板对防护板进行限位,防止防护板移动出限位杆。
[0024]优选的,所述箱门通过绞合页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箱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门把手。
[0025]通过门把手,便于打开箱门对箱体的内部进行管理,节约时间。
[002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通过智能照明装置对配电箱进行照明,便于工作人员的检查与维修,通过放置板和第一弹簧对配电箱进行减震,防护装置对配电箱进行防护,通过卡接装置对防护装置进行卡接,提高配电箱的稳定性,实现对配电箱的保护,通过保护装置对配电箱的底部进行防护,防止配电箱偏移,通过限位装置对保护装置进行限位,提高保护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所示的放置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1所示的外观图;
[0031]图4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5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中标号:1、箱体,2、配电箱,3、智能照明装置,31、蓄电池, 32、感应灯,4、放置板,41、第一弹簧,5、防护装置,51、固定块, 52、滑动管,53、凹槽,54、固定杆,55、圆孔,56、
第二弹簧,6、卡接装置,61、第一固定板,62、卡接杆,63、把手,64、第一限位孔, 65、第二限位孔,66、第三弹簧,7、保护装置,71、防护板,72、螺纹孔,73、螺杆,74、旋钮,75、第二固定板,76、限位板,77、螺栓, 8、限位装置,81、第三固定板,82、限位杆,83、卡接板,84、第三限位孔,9、转动装置,91、箱门,92、绞合页,93、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5]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 1所示的放置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外观图;图4为图 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包括:箱体1;
[0036]配电箱2,所述配电箱2活动连接于所述箱体1内部;
[0037]智能照明装置3,所述智能照明装置3固定于所述配电箱2上,所述智能照明装置3包括蓄电池31,所述蓄电池31上连接有两个感应灯32,两个所述感应灯32与所述配电箱2连接;
[0038]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4活动连接于所述配电箱2的底部;
[0039]两个防护装置5,两个所述防护装置5分别固定于所述配电箱2的两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智能照明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配电箱,所述配电箱活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内部;智能照明装置,所述智能照明装置固定于所述配电箱上,所述智能照明装置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连接有两个感应灯,两个所述感应灯与所述配电箱连接;放置板,所述放置板活动连接于所述配电箱的底部;两个防护装置,两个所述防护装置分别固定于所述配电箱的两侧,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滑动连接有滑动管,所述箱体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滑动管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卡接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滑动连接有卡接杆,所述卡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卡接杆与所述滑动管和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固定于所述放置板的前侧,所述保护装置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放置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螺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活动连接;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固定于所述放置板的前侧,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三固定板;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设于所述箱体的前侧,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箱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青霸文杰张斌刘鹏李令扬陈涛郝琳栗军范朝坤尹小亮牛子璇张腾于玉娇王佳付真赵远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电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