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联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589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10
一种双联混药装置,包括双联混药固定装置和三通连接装置,所述双联混药固定装置包括推板和支架,所述推板包括基板Ⅰ,所述基板Ⅰ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定位注射器的按手的卡槽Ⅰ,所述支架包括基板Ⅱ,所述基板Ⅱ上设置有与注射器的外筒匹配的通槽,所述基板Ⅱ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注射器的外筒的定位结构。本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模具的制备。易于模具的制备。易于模具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联混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药装置的
,具体的是一种双联混药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行业治疗手段不断进步,双元混合液体在临床上的需求日渐增多。目前临床使用的双联混液固定装置主要由以下结构:(1)美国专利US4631055中公开的固定装置包括支架3以及与支架3固定连接的握把8,所述支架3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放置注射器的凹槽4和凹槽5,所述握把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注射器外筒卷边的卡槽Ⅰ8和卡槽Ⅰ9,还包括推板17,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有推杆15,所述推杆15与支架3滑动连接,所述推板17与支架3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推杆15不能从支架3中抽离,当推板17或推杆15或支架3或握把8损坏时,需要更换整个固定装置;(2)中国专利CN2012202788754中公开的固定装置包括推板1和支架3,所述支架3上设置有两个C形凹槽3

1,两个C形凹槽3

1中各设一个注射器2,支架3上设置有定位槽3

3,支架3的一侧设有与定位槽3

3相通的定位孔3

2,所述混液配件5上设有定位扣5

1,定位扣5

1插在定位槽3

3中,定位扣的一侧设有伸出定位孔3

2的凸起,虽然推板1与支架3为分体结构,但是注射器2安装至C形凹槽3

1内的稳定性依靠混合配件5与支架3的连接,在不设置混合配件5时,注射器安装至C形凹槽3

1内的稳定性不能保证;此外,支架3未连接握把,不方便操作。与此同时,上述两种固定装置的结构均比较复杂,模具制备难度大,成本高。
[0003]当前市面上的双联混合注射器不能同时适用涂覆型和腔镜型两种使用方式,因此医生不能根据手术过程中的使用需求,随时切换使用方式。常见的方法是同时配置涂覆型专用双联混合注射器和腔镜型专用双联混合注射器两种产品,医生在使用的时候只能根据需要使用其中一种特定类型的双联混合注射器。如果一个手术需要同时用到涂覆型和腔镜型两种使用方式,通常需要准备两套不同类型的双联混合注射器,并同时配备两套医用喷涂试剂,由于医用喷涂试剂一般价格较贵,这样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或者医生在需要切换使用方式时,手动地把两个注射筒从一种类型的双联混合注射器上拆下来,再重新组装到另一类型的双联混合注射器上,这样的操作在手术中是极度不方便的,不仅会延长手术时间,而且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0004]腔镜型双联混合注射器为了避免两种药剂提前混合,把混合位置设置在腔镜型双联混合注射器的喷嘴位置,这样的因素决定了双联混合注射器三通连接件与长喷头的连接必须设计成密封性很好的一体结构,避免两种试剂没达到喷嘴之前提前混合。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将整个双联混合注射器三通连接件与长喷头做成一体,但由于受限制于塑料产品的加工工艺,此方案无法用注塑加工出来。因此,大部分厂家采用增加金属腔体管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金属腔体管目前没有很好的灭菌方案,只能用气体灭菌这种效率很低的灭菌方式。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将双联混合注射器三通连接件与长喷头设计成可拆卸连接的。但由于腔镜型双联混合注射器三通连接件与长喷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很难保证三通连接件与长喷头密封对接。一旦发生对接不准确,会出现双联混合器的两种液体还没到喷嘴就已
经提前混合,出现凝胶堵塞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为2018100976727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两用的双联混合注射器连接件及双联混合注射器,其提供的两用的双联混合注射器连接件既可以连接长喷头,也可以连接短喷头,从而可以方便、快速地切换涂覆型和腔镜型两种使用方式,但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结构复杂;2.一旦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失效,就会容易造成药液泄漏;3.第一流道与第一腔道之间以及第二流道与第二腔道之间是通过凹槽与凸台配合实现密封的,其密封性较差;4.长喷头螺母与鞘管不粘接在一起,当长喷头不与双联混合器连接件连接时,所述长喷头螺母与鞘管为分体结构,不方便安装。这就是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联混药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易于模具的制备。
[0007]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双联混药装置,包括双联混药固定装置和三通连接装置,所述双联混药固定装置包括推板和支架,所述推板包括基板Ⅰ,所述基板Ⅰ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定位注射器的按手的卡槽Ⅰ,所述支架包括基板Ⅱ,所述基板Ⅱ的中部设置有与注射器的外筒匹配的通槽,所述基板Ⅱ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注射器的外筒的定位结构。
[0008]当两个注射器安装完成后,所述注射器的外筒卷边位于推板和支架之间,同步推拉两个注射器时,所述注射器的外筒卷边可被支架挡住(即所述注射器的外筒卷边可与支架贴合)。采用本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推动注射器时,操作人员的一个手指按在推板上,另外两个手指按在支架的两端,所述注射器的外筒卷边可以对支架在注射器轴线方向上进行限位。
[0009]所述通槽的截面的中部为矩形,所述通槽的截面的两端为可与注射器的外筒匹配的半圆形。
[0010]优选的,所述基板Ⅱ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握把,所述弧形握把上设置有防滑层;优选的,所述防滑层为颗粒状的防滑凸起或者条纹状的防滑条。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防滑层能够保证操作人员推拉时的稳定性,避免滑动造成操作失误。
[0011]优选的,所述基板Ⅱ的厚度为2mm

10mm。所述基板的厚度小,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0012]优选的,沿着通槽的外轮廓,所述基板Ⅱ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注射器的外筒匹配的辅助定位板,所述定位结构为设置在通槽的侧壁上或者辅助定位板的内壁上的定位凸棱。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有辅助定位板能够增加基板Ⅱ与注射器的外筒的接触面积,能够保证支架对注射器定位的稳定性,避免在推拉注射器时注射器脱离定位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与通槽配合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两端设置有与注射器的外筒配合的弧形槽,当两个注射器与支架配合安装后,所述定位板可插入通槽的空隙内对两个注射器进行定位。采用本技术方案,当注射器与支架的通槽配合安装后,将定位板从注射器的末端套在注射器的外筒上并滑动至支架的通槽处,此时,注射器的外筒的一端与通槽的端部贴合,注射器的外筒的另一端与定位板的弧形槽贴合,所述定位板可对注
射器的外筒产生轻微的挤压,所述定位板对两个注射器的外筒在径向方向上进行限位。
[0014]优选的,所述卡槽Ⅰ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起,当注射器的按手插入卡槽Ⅰ后,所述定位凸起限制注射器的按手轻易从卡槽Ⅰ内滑出。
[0015]优选的,所述基板Ⅰ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槽Ⅰ,所述基板Ⅰ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与操作人员手指配合的按压凹槽。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有按压凹槽能够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联混药装置,包括双联混药固定装置和三通连接装置,所述双联混药固定装置包括可与定位注射器(3)的按手(3.4)可拆卸连接的推板(1)以及用于定位两个注射器(3)的支架(2),其特征是:所述三通连接装置包括三通连接件(5),所述三通连接件(5)与短喷头(6)、长喷头(7)均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三通连接件(5)包括第一组分进管(5.1)、第二组分进管(5.2)以及连接管Ⅰ(5.3),所述第一组分进管(5.1)、第二组分进管(5.2)的一端分别与注射筒的出液口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组分进管(5.1)、第二组分进管(5.2)的另一端与连接管Ⅰ(5.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组分进管(5.1)内设置有第一组分通道Ⅰ(5.1.1),所述第二组分进管(5.2)内设置有第二组分通道Ⅰ(5.2.1),所述连接管Ⅰ(5.3)内固定设置有与第一组分通道Ⅰ(5.1.1)连通的第一组分出管(5.4),所述连接管Ⅰ(5.3)内还固定设置有与第二组分通道Ⅰ(5.2.1)连通的第二组分出管(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混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Ⅰ(5.3)内设置有与第一组分通道Ⅰ(5.1.1)连接的第一组分通道Ⅱ(5.3.2),所述连接管Ⅰ(5.3)内设置有与第二组分通道Ⅰ(5.2.1)连接的第二组分通道Ⅱ(5.3.3),所述第一组分出管(5.4)与第一组分通道Ⅱ(5.3.2)的出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组分出管(5.5)与第二组分通道Ⅱ(5.3.3)的出口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联混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Ⅰ(5.3)内设置有骨架(5.3.1),所述第一组分通道Ⅱ(5.3.2)和第二组分通道Ⅱ(5.3.3)相互独立的设置在骨架(5.3.1)内,所述第一组分进管(5.1)、第二组分进管(5.2)与骨架(5.3.1)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混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分进管(5.1)和第二组分进管(5.2)之间固定设置有加强板(5.6),所述第一组分进管(5.1)、第二组分进管(5.2)、加强板(5.6)以及连接管Ⅰ(5.3)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联混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分出管(5.4)与第二组分出管(5.5)均为变径管,所述第一组分出管(5.4)与第一组分通道Ⅱ(5.3.2)的出口连接的一端的尺寸大于其末端的尺寸;所述第二组分出管(5.5)与第二组分通道Ⅱ(5.3.3)的出口连接的一端的尺寸大于其末端的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联混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短喷头(6)包括可与连接管Ⅰ(5.3)螺纹连接的连接管Ⅱ(6.1),所述连接管Ⅱ(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嘴Ⅰ(6.2),所述第一组分出管(5.4)、第二组分出管(5.5)均可插入连接管Ⅱ(6.1)内并与喷嘴Ⅰ(6.2)连通;或者所述短喷头(6)包括可与连接管Ⅰ(5.3)连接的连接管Ⅱ(6.1),所述连接管Ⅱ(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嘴Ⅰ(6.2),所述连接管Ⅱ(6.1)内设置有可与第一组分出管(5.4)插接配合的第一组分通道Ⅲ(6.1.1),所述连接管Ⅱ(6.1)内还设置有可与第二组分出管(5.5)插接配合的第二组分通道Ⅲ(6.1.2),所述第一组分通道Ⅲ(6.1.1)、第二组分通道Ⅲ(6.1.2)与喷嘴Ⅰ(6.2)连通,所述连接管Ⅱ(6.1)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管Ⅰ(6.3),所述螺纹连接管Ⅰ(6.3)可与连接管Ⅰ(5.3)螺纹连接;或者所述短喷头(6)包括可与连接管Ⅰ(5.3)插接配合的连接管Ⅱ(6.1),所述连接管Ⅱ(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嘴Ⅰ(6.2),所述连接管Ⅱ(6.1)内设置有可与第一组分出管
(5.4)插接配合的第一组分通道Ⅲ(6.1.1),所述连接管Ⅱ(6.1)内还设置有可与第二组分出管(5.5)插接配合的第二组分通道Ⅲ(6.1.2),所述第一组分通道Ⅲ(6.1.1)、第二组分通道Ⅲ(6.1.2)与喷嘴Ⅰ(6.2)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联混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长喷头(7)包括可与连接管Ⅰ(5.3)连接的连接管Ⅲ(7.1),所述连接管Ⅲ(7.1)内固定设置有鞘管(7.2),所述鞘管(7.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嘴Ⅱ(7.3),所述鞘管(7.2)内设置有可与第一组分出管(5.4)插接配合的第一组分通道Ⅳ(7.2.1),所述鞘管(7.2)内还设置有可与第二组分出管(5.5)插接配合的第二组分通道Ⅳ(7.2.2),所述第一组分通道Ⅳ(7.2.1)、第二组分通道Ⅳ(7.2.2)与喷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芳芳沈永李正强邓凤娟苑康见赵艳张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