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苗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579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秧苗培育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秧苗培育装置,其通过设置储药箱,通过进药管将药液导入第二腔室,之后打开水泵,水泵和导药管配合将药液输经横管通过雾化喷头均匀的喷洒在培育的秧苗表面,提高实用性;包括支架、培育箱、门、铰链、把手、育苗架、工作平台和LED补光板,培育箱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门与培育箱右侧壁前半区域通过铰链铰接,育苗架自上而下安装有多组工作平台;还包括储药箱、进药管、出药管、软管、水泵和导药管,储药箱输出端与出药管输入端连接,出药管输出端与水泵输入端通过软管连接,导药管输入端与水泵输出端连接,导药管上设置有多组横管,多组横管上均设置有多组雾化喷头。管上均设置有多组雾化喷头。管上均设置有多组雾化喷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秧苗培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秧苗培育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秧苗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秧苗培育装置是一种用于秧苗培育的辅助装置,其在秧苗培育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包括支架、培育箱、门、铰链、把手、育苗架、工作平台和LED补光板,多组支架顶端均与培育箱底端连接,培育箱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培育箱右壁设置有开口,开口与第一腔室连通,门与培育箱右侧壁前半区域通过铰链铰接,把手底端与门右端后半区域连接,育苗架底端与第一腔室内底壁接触,育苗架自上而下安装有多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多组育苗槽,LED补光板左壁与培育箱内左侧壁连接;现有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握住把手打开门,之后操作人员将育苗架拉出后将需要培育的秧苗放置在育苗槽上,然后将培养液导入育苗槽内后将育苗架放置在第一腔室内,之后打开LED补光板后,关闭门即可;现有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使用中发现,将育苗架放置在第一腔室内后,在培育秧苗期间秧苗发生病虫害时需要人为操作对秧苗进行施药,秧苗放置在育苗架上时因操作空间受限导致施药过程很繁琐,导致工作时间提高,而且在施药期间可能会对零件造成损坏,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设置储药箱,通过进药管将药液导入第二腔室,之后打开水泵,水泵和导药管配合将药液输经横管通过雾化喷头均匀的喷洒在培育的秧苗表面,提高实用性的秧苗培育装置。
[0004]本技术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包括支架、培育箱、门、铰链、把手、育苗架、工作平台和LED补光板,多组支架顶端均与培育箱底端连接,培育箱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培育箱右壁设置有开口,开口与第一腔室连通,门与培育箱右侧壁前半区域通过铰链铰接,把手底端与门右端后半区域连接,育苗架底端与第一腔室内底壁接触,育苗架自上而下安装有多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多组育苗槽,LED补光板左壁与培育箱内左侧壁连接;还包括储药箱、进药管、出药管、软管、水泵和导药管,储药箱底端与育苗架顶端连接,储药箱内部设置有第二腔室,进药管输出端与储药箱输入端连接,进药管输入端可拆卸设置有密封盖,储药箱输出端与出药管输入端连接,出药管上设置有阀门,出药管输出端与水泵输入端通过软管连接,育苗架和水泵之间设置有橡胶垫片,导药管输入端与水泵输出端连接,导药管上设置有多组横管,多组横管分别设置在多组工作平台上方,多组横管上均设置有多组雾化喷头。
[0005]本技术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垫,门上设置有钢化玻璃。
[0006]本技术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还包括万向轮,多组万向轮顶端分别与多组支架底端连接,多组万向轮上均设置有止动装置。
[0007]本技术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培育箱左壁上半部设置有温度计和湿度计。
[0008]本技术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培育箱顶壁左半部设置有换气扇。
[0009]本技术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还包括横杆,横杆横向安装在多组支架之间。
[0010]本技术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育苗架底端均设置地脚。
[0011]本技术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还包括左握持把和右握持把,左握持把右端和育苗架左壁上半部连接,右握持把左端和右壁上半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储药箱,随后将出药管的阀门关闭,随后旋转拧开密封盖后工作人员将药液经进药管导入第二腔室,随后将药液稀释后把出药管的阀门打开,之后打开水泵,经水泵和橡胶垫片配合减少水泵工作时的晃动对育苗架的影响,水泵和导药管配合将药液输送进横管,横管内的药液经雾化喷头均匀的喷洒在秧苗的表面,减少病虫害对秧苗的影响,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该装置中培育箱和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该装置中育苗架和育苗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记:1、支架;2、培育箱;3、门;4、铰链;5、把手;6、育苗架;7、工作平台;8、育苗槽;9、LED补光板;10、储药箱;11、进药管;12、密封盖;13、出药管;14、软管;15、水泵;16、橡胶垫片;17、导药管;18、横管;19、雾化喷头;20、防滑垫;21、钢化玻璃;22、万向轮;23、止动装置;24、温度计;25、湿度计;26、换气扇;27、横杆;28、地脚;29、左握持把;30、右握持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包括支架1、培育箱2、门3、铰链4、把手5、育苗架6、工作平台7和LED补光板9,多组支架1顶端均与培育箱2底端连接,培育箱2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培育箱2右壁设置有开口,开口与第一腔室连通,门3与培育箱2右侧壁前半区域通过铰链4铰接,把手5底端与门3右端后半区域连接,育苗架6底端与第一腔室内底壁接触,育苗架6自上而下安装有多组工作平台7,工作平台7上设置有多组育苗槽8,LED补光板9左壁与培育箱2内左侧壁连接;还包括储药箱10、进药管11、出药管13、软管14、水泵15和导药管17,储药箱10底端与育苗架6顶端连接,储药箱10内部设置有第二腔室,进药管11输出端与储药箱10输入端连接,进药管11输入端可拆卸设置有密封盖12,储药箱10输出端与出药管13输入端连接,出药管13上设置有阀门,出药管13输出端与水泵15输入端通过软管14连接,育苗架6和水泵15之间设置有橡胶垫片16,导药管17输入端与水泵15输出端连接,导药管17上设置有多组横管18,多组横管18分别设置在多组工作平台7上方,多组横管18上均设置有多组雾化喷头19;通过设置储药箱10,随后将出药管13的阀门关闭,随后旋转拧开密封盖12后工作人员将药液经进药管11导入第二腔室,随后将药液稀释后把出药管13的阀门打开,之后打开水泵15,经水泵15和橡胶垫片16配合减少水泵15工作时的晃动
对育苗架6的影响,水泵15和导药管17配合将药液输送进横管18,横管18内的药液经雾化喷头19均匀的喷洒在秧苗的表面,减少病虫害对秧苗的影响,提高实用性。
[0020]本技术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把手5上设置有防滑垫20,门3上设置有钢化玻璃21;通过设置防滑垫20,防滑垫20和把手5配合使工作人员握住把手5开闭门3时更方便,钢化玻璃21和门3配合使工作人员便于观察第一腔室内部秧苗的培育情况,提高实用性。
[0021]本技术的一种秧苗培育装置,还包括万向轮22,多组万向轮22顶端分别与多组支架1底端连接,多组万向轮22上均设置有止动装置23;通过设置万向轮22,万向轮22和支架1配合使装置可移动,在装置运输时更方便,止动装置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秧苗培育装置,包括支架(1)、培育箱(2)、门(3)、铰链(4)、把手(5)、育苗架(6)、工作平台(7)和LED补光板(9),多组支架(1)顶端均与培育箱(2)底端连接,培育箱(2)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培育箱(2)右壁设置有开口,开口与第一腔室连通,门(3)与培育箱(2)右侧壁前半区域通过铰链(4)铰接,把手(5)底端与门(3)右端后半区域连接,育苗架(6)底端与第一腔室内底壁接触,育苗架(6)自上而下安装有多组工作平台(7),工作平台(7)上设置有多组育苗槽(8),LED补光板(9)左壁与培育箱(2)内左侧壁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药箱(10)、进药管(11)、出药管(13)、软管(14)、水泵(15)和导药管(17),储药箱(10)底端与育苗架(6)顶端连接,储药箱(10)内部设置有第二腔室,进药管(11)输出端与储药箱(10)输入端连接,进药管(11)输入端可拆卸设置有密封盖(12),储药箱(10)输出端与出药管(13)输入端连接,出药管(13)上设置有阀门,出药管(13)输出端与水泵(15)输入端通过软管(14)连接,育苗架(6)和水泵(15)之间设置有橡胶垫片(16),导药管(17)输入端与水泵(15)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辰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