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挤土效应监测功能的静压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409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挤土效应监测功能的静压管桩,属于建筑与桥梁工程桩基施工技术领域,一种带有挤土效应监测功能的静压管桩,包括静压管桩,静压管桩的内壁等间距设置有管体固定架,管体固定架为圆环体结构,其中心插接有激光通道管,管体固定架的侧壁靠近下侧处真累开设有固定杆油腔,固定杆油腔共有六个,它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桩基底部土壤的移动,从而判断挤土效应的影响,便于施工人员根据挤土效应的监测选择施工地点和改变施工速度,有效的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施工效率,多段时的安装座能够在液压的作用下自动卡接在管桩的内壁,安装方便,并且具有自动定心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挤土效应监测功能的静压管桩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与桥梁工程桩基施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挤土效应监测功能的静压管桩。

技术介绍

[0002]静压管桩是工程桩基施工的一种方法,静压桩法施工是通过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机构以压桩机自重和机架上的配重提供反力而将预制管桩压入土中的沉桩工艺。静压管桩的优点是完全避免了锤击打桩所产生的振动、噪音和污染,因此施工时具有对桩无破坏、施工无噪音、无振动、无冲击力、无污染等优点。
[0003]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而产生的。挤土效应一般表现为浅层土体的隆起和深层土体的横向挤出,挤土效应对周围路面和建筑物引起破坏,使周围开挖基坑坍塌或推移增大,对已经施打的桩的影响表现为桩身倾斜及浅桩(≤20m)上浮。如果压桩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不当,每天成桩数量太多、压桩速率太快就会加剧挤土效应。
[0004]现有技术中当挤土效应较弱时,无法判断其影响程度,只能根据计算预估挤土效应的影响,无法直观判断土壤内部应力,存在安全隐患,并且为了防止应力过大需要放慢施工速度,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挤土效应监测功能的静压管桩,它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桩基底部土壤的移动,从而判断挤土效应的影响,便于施工人员根据挤土效应的监测选择施工地点和改变施工速度,有效的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施工效率,多段时的安装座能够在液压的作用下自动卡接在管桩的内壁,安装方便,并且具有自动定心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带有挤土效应监测功能的静压管桩,包括静压管桩,所述静压管桩的内壁等间距设置有管体固定架,所述管体固定架为圆环体结构,其中心插接有激光通道管,所述管体固定架的侧壁靠近下侧处真累开设有固定杆油腔,所述固定杆油腔共有六个,且六个固定杆油腔中均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活塞,所述固定杆活塞的外侧中心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与静压管桩的内壁相抵;
[0010]所述管体固定架的上端开设有驱动油腔,所述驱动油腔的槽底靠近里侧处开凿有换向油腔,所述换向油腔共有六个,且六个换向油腔与固定杆油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换向油腔中滑动连接有换向活塞,且换向油腔的下端与对应的固定杆油腔之间连通,所述换向活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换向推杆,所述驱动油腔中滑动连接有驱动推板,所述驱动推板的
下端与多个换向推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所述管体固定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油腔盖,所述驱动油腔盖上固定连接有油路接口,所述油路接口共有两个,且两个油路接口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油路接口通过管道连接液压泵;
[0011]所述激光通道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通道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象限光电探测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的输出端位于下端中心处,且激光发射器输出的激光沿着激光通道管的中心竖直向下朝向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上端中心投射,所述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位移探针,所述位移探针穿过静压管桩的下端插入桩基底层土壤中,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桩基底部土壤的移动,从而判断挤土效应的影响,便于施工人员根据挤土效应的监测选择施工地点和改变施工速度,有效的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施工效率,多段时的安装座能够在液压的作用下自动卡接在管桩的内壁,安装方便,并且具有自动定心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活塞、换向活塞和驱动推板的侧壁均开凿有半圆凹槽,所述半圆凹槽中卡接有活塞密封圈,活塞密封圈能够提高固定杆活塞、换向活塞和驱动推板的侧壁与管体固定架之间的密封性能,并且减少移动阻力。
[00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油腔盖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侧驱动油腔的外侧壁里侧相抵,所述驱动油腔盖的上端边缘阵列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且管体固定架的上端对应多个圆形通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螺孔,所述圆形通孔中插设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下端旋入管体固定架上端螺孔中,驱动油腔盖通过凸台卡接压合固定螺栓将管体固定架的上端密封固定,拆装方便。
[0014]进一步的,驱动油腔盖下端的所述凸台外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提高凸台与管体固定架上端之间的密封效果。
[0015]进一步的,多个驱动油腔盖上端的所述油路接口通过管道连接同一个液压泵的油路分配器输出端,能够通过同一个液压泵均匀分配液压有进入多个驱动油腔中,推动多个管体固定架同步固定。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硬质橡胶垫,硬质橡胶垫能够提高接触块与静压管桩内壁支架内的摩擦力,并且使得接触块与静压管桩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提高管体固定架固定的稳定性。
[0017]3.有益效果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1)本方案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桩基底部土壤的移动,从而判断挤土效应的影响,便于施工人员根据挤土效应的监测选择施工地点和改变施工速度,有效的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施工效率,多段时的安装座能够在液压的作用下自动卡接在管桩的内壁,安装方便,并且具有自动定心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
[0020](2)固定杆活塞、换向活塞和驱动推板的侧壁均开凿有半圆凹槽,半圆凹槽中卡接有活塞密封圈,活塞密封圈能够提高固定杆活塞、换向活塞和驱动推板的侧壁与管体固定架之间的密封性能,并且减少移动阻力。
[0021](3)驱动油腔盖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凸台,凸台的外侧驱动油腔的外侧壁里侧相抵,驱动油腔盖的上端边缘阵列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且管体固定架的上端对应多个圆形通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螺孔,圆形通孔中插设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下端旋入管体固定架
上端螺孔中,驱动油腔盖通过凸台卡接压合固定螺栓将管体固定架的上端密封固定,拆装方便。
[0022](4)驱动油腔盖下端的凸台外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提高凸台与管体固定架上端之间的密封效果。
[0023](5)多个驱动油腔盖上端的油路接口通过管道连接同一个液压泵的油路分配器输出端,能够通过同一个液压泵均匀分配液压有进入多个驱动油腔中,推动多个管体固定架同步固定。
[0024](6)接触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硬质橡胶垫,硬质橡胶垫能够提高接触块与静压管桩内壁支架内的摩擦力,并且使得接触块与静压管桩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提高管体固定架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3为图1中B

B处的剖视图。
[0028]图中标号说明:
[0029]静压管桩1、激光通道管2、管体固定架3、固定杆油腔4、固定杆活塞5、固定杆6、接触块7、换向油腔8、换向活塞9、换向推杆10、驱动油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挤土效应监测功能的静压管桩,包括静压管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管桩(1)的内壁等间距设置有管体固定架(3),所述管体固定架(3)为圆环体结构,其中心插接有激光通道管(2),所述管体固定架(3)的侧壁靠近下侧处真累开设有固定杆油腔(4),所述固定杆油腔(4)共有六个,且六个固定杆油腔(4)中均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活塞(5),所述固定杆活塞(5)的外侧中心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接触块(7),所述接触块(7)与静压管桩(1)的内壁相抵;所述管体固定架(3)的上端开设有驱动油腔(11),所述驱动油腔(11)的槽底靠近里侧处开凿有换向油腔(8),所述换向油腔(8)共有六个,且六个换向油腔(8)与固定杆油腔(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换向油腔(8)中滑动连接有换向活塞(9),且换向油腔(8)的下端与对应的固定杆油腔(4)之间连通,所述换向活塞(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换向推杆(10),所述驱动油腔(11)中滑动连接有驱动推板(12),所述驱动推板(12)的下端与多个换向推杆(10)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所述管体固定架(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油腔盖(13),所述驱动油腔盖(13)上固定连接有油路接口(14),所述油路接口(14)共有两个,且两个油路接口(14)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油路接口(14)通过管道连接液压泵;所述激光通道管(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激光发射器(17),所述激光通道管(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象限光电探测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霖亮余健刘彦刘杰张毅田凯石贤张尔学
申请(专利权)人:大成科创基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