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产放线菌素D的锈赤蜡黄链霉菌株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04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产放线菌素D的锈赤蜡黄链霉菌诱变菌株,并进一步公开其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筛选得到一株高产放线菌素D的锈赤蜡黄链霉菌FI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产放线菌素D的锈赤蜡黄链霉菌株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产放线菌素D的锈赤蜡黄链霉菌株,并进一步公开其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放线菌素D(ActinomycinD,AMD,更生霉素)最早就是从放线菌S.melanochromogenesNo.1779或者S.Parvullus中分离得到的,属于放线菌素家族的一员,这类化合物由多种链霉菌属的微生物产生。放线菌素D是一种色素肽内酯抗生素,系经典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功效,且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配合放射治疗肿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放线菌素D的抗癌作用可能与其色基结构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环肽部分可能起一种载体的作用,其独特的环肽化学结构、抑制RNA合成的抗肿瘤机理,以及不易与其他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的特点是化疗药物难得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对放线菌素D的研究一直非常活跃,不断发现新的靶点和抗肿瘤作用的新机制,对放线菌素D不同来源的产生菌的研究、结构改造及低毒高效抗肿瘤活性的类似物筛选也成为开发者的新关注点。
[0003]目前,常用的菌种选育技术(strain improvement)根据其原理可分成随机选育(random screening)和理性选育(rationalized selection)两大类。虽然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工程、代谢工程以及由各种组学组成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为定向构建功能细胞株提供了广阔前景,但要真正实现以这些功能细胞培养来达到改造目标却极其困难。由于微生物体内代谢网络的复杂性和多结点性,基因操作后菌株的代谢流往往并不朝着预期设计的方向转移。尤其是在产生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复杂体系中,要想得到优良的工业生产菌株,主要还是采用随机选育技术。长期以来针对锈赤蜡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iginosohelvolus)菌株改良的随机选育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是紫外、微波和化学诱变剂等传统的诱变育种手段,且已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诱变剂处理同一菌种,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及突变的累积使得在获得高产的同时菌株在生活能力、产孢量等方面会明显减弱,并且多次诱变往往导致较高的负突变率和抗性饱和,从而使得菌株改善的空间不足。
[0004]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育种技术(ARTP)是一种微生物基因组快速突变技术,其产生的等离子体富含各种化学活性粒子,对菌株细胞产生遗传物质的损伤、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和蛋白质结构的改变等多重作用,并诱导细胞启动SOS修复机制,在修复过程中产生种类丰富的错配位点,该方法突变率高,已在多种工业微生物的菌种选育中得到成功运用。因此,如何筛选获得符合工业化生产且能够高产放线菌素D的菌株对于放线菌素D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酵产放线菌素D的锈赤蜡黄链
霉菌诱变菌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放线菌素D的发酵菌株性能不理想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所述锈赤蜡黄链霉菌诱变菌株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应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锈赤蜡黄链霉菌株,其分类命名为Streptomyces rubiginosohelvolusFIM

Z19

12,已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实验大楼5楼,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323,保藏日期为2020年12月2日。
[0008]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锈赤蜡黄链霉菌株在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方法,包括将所述锈赤蜡黄链霉菌株接种于适宜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
[0010]具体的,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组分:可溶性淀粉2

3%,黄豆粉3

4%,蛋白胨0.1

1%,玉米粉0.5

1.5%,磷酸氢二钾0.01

0.1%,调pH7.0

7.2。
[0011]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组分:可溶性淀粉2.5%,黄豆粉3.5%,蛋白胨0.5%,玉米粉1.0%,磷酸氢二钾0.05%,余量为蒸馏水,调pH7.0

7.2。
[0012]具体的,所述发酵培养的条件包括:控制转速150

300rpm,于28

32℃进行发酵培养3

5d。
[0013]具体的,所述的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锈赤蜡黄链霉菌株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进行种子液培养;
[0014]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组分:可溶性淀粉2

3%,葡萄糖0.1

1%,黄豆粉0.5

1.5%,蛋白胨0.1

1%,酵母膏0.1

0.5%,调pH7.0

7.2。
[0015]优选的,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组分:可溶性淀粉2.5%,葡萄糖0.5%,黄豆粉1.0%,蛋白胨0.5%,酵母膏0.3%,调pH 7.0

7.2。
[0016]具体的,所述种子液培养的条件包括:控制转速180

300rpm,于28

32℃进行种子液培养40

60h。
[0017]具体的,所述的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锈赤蜡黄链霉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中进行活化的步骤;
[0018]所述斜面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组分:可溶性淀粉0.5

1.5%,葡萄糖0.5

1.5%,硫酸镁0.01

0.1%,硝酸钾0.05

0.15%,磷酸氢二钾0.01

0.1%,琼脂2.0%,调pH7.0

7.2。
[0019]优选的,所述斜面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组分:可溶性淀粉1.0%,葡萄糖1.0%,硫酸镁0.05%,硝酸钾0.1%,磷酸氢二钾0.05%,琼脂2.0%,调pH7.0

7.2。
[0020]具体的,所述斜面培养基活化步骤的条件包括:于25

30℃进行恒温培养8

12d。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筛选得到一株高产放线菌素D的锈赤蜡黄链霉菌FIM

Z19

12(Streptomyces rubiginosohelvolus),该菌株能够高效发酵放线菌素D,在发酵实验中,所述锈赤蜡黄链霉菌FIM

Z19

12发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锈赤蜡黄链霉菌株,其分类命名为StreptomycesrubiginosohelvolusFIM

Z19

12,已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323,保藏日期为2020年12月2日。2.权利要求1所述锈赤蜡黄链霉菌株在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中的应用。3.一种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权利要求1所述锈赤蜡黄链霉菌株接种于适宜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组分:可溶性淀粉2

3%,黄豆粉3

4%,蛋白胨0.1

1%,玉米粉0.5

1.5%,磷酸氢二钾0.01

0.1%,调pH7.0

7.2。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的条件包括:控制转速150

300rpm,于28

32℃进行发酵培养3

5d。6.根据权利要求3

5任一项所述的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权利要求1所述锈赤蜡黄链霉菌株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进行种子液培养;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祝兰杨煌建严凌斌连云阳陈洲琴程贤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