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463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及方法,增湿设备包括原液输送装置、增湿循环液输送装置、增湿换热器和增湿处理装置,除湿设备包括除湿处理装置、除湿换热器和除湿循环液输送装置,原液输送装置、除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增湿循环液输送装置、增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增湿处理装置的进液口依次连通,增湿处理装置的出气口与除湿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增湿处理装置的出液口与增湿循环液输送装置连通,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气口与增湿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通,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液口、除湿循环液输送装置、除湿换热器的放热通路与除湿处理装置的进液口依次连通。实现含盐废水处理过程的连续稳定运行,提高热能的回收利用率。利用率。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诸多行业领域会产生大量含盐废水,如化工、造纸、印染、医药、垃圾处理等,一般含盐废水,尤其是高浓度含盐废水含有较高的无机离子,如Cl

,SO42

,Na+,Ca2+等,也含有如腐殖酸、卤代有机物、芳香族有机物等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由于盐分高,对微生物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含盐废水处理技术难度远比普通污水处理要大得多。
[0003]国内外含盐废水的处理经过多个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高级氧化、减量化、生物膜处理、浓缩蒸发等步骤,其中,浓缩蒸发法是目前达到零排放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较为常见且在行业内有工程应用的蒸发浓缩工艺包括机械压缩再蒸发(MVR)、多效蒸发(MEC)和浸没式燃烧(SCE),但各个工艺的缺陷均比较明显。使用较多的MVR或MEC工艺,其运行稳定性较差,清洗频率较高,很多项目建设完成后无法投入运行。而浸没式燃烧工艺,运行稳定性优于MVR或MEC,但投资和运行成本非常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0004]增湿除湿是源于海水淡化领域的技术,该技术以气体为载体,在增湿器内增湿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得到淡水,原液在蒸发器内浓缩,其操作运行过程温度一般在90℃以下,装置结垢倾向小,而且能够利用低品位的热源,目前该方法在海水淡化领域应用较多,少数应用于在含盐废水处理领域时,也存在增湿除湿效率缓慢,自动化程度低,热能利用率低等问题。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含盐废水处理中增湿除湿效率缓慢,热能利用率低的缺陷,实现含盐废水处理过程的连续稳定运行,有效的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热能的回收利用率,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适用于各类含盐废水的处理。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包括增湿设备和除湿设备,所述增湿设备包括原液输送装置、增湿循环液输送装置、增湿换热器和增湿处理装置,所述除湿设备包括除湿处理装置、除湿换热器和除湿循环液输送装置,所述原液输送装置、所述除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所述增湿循环液输送装置、所述增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进液口依次连通,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出液口与所述增湿循环液输送装置连通,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液口、所述除湿循环液输送装置、所述除湿换热器的放热通路与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进液口依次连通。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所述增湿循环液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水箱、脱水机、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进液口与所述除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二进液口与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第
三进液口与所述脱水机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增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泵体与所述脱水机的进液口依次连通。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所述除湿循环液输送装置包括第二水箱和第三泵体,所述第二水箱的进液口与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液口、第三泵体和所述除湿换热器的放热通路依次连通。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进气口通过主通气管路连通,所述主通气管路上设有空气动力装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动力装置的进气口之间的所述主通气管路上沿循环空气流向依次设有出气支管路和进气支管路,所述出气支管路上沿循环空气流向依次设有第一阀门和尾气处理装置,所述进气支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出气支管路和所述进气支管路之间的所述主通气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所述原液输送装置包括第三水箱和第四泵体,所述第三水箱的出液口、所述第四泵体与所述除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依次连通。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所述增湿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塔体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塔体内的第一液体均布组件、第一填料和第一气体均布组件,所述第一塔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出气口、进液口、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液体均布组件与所述第一塔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气体均布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塔体的进气口的上方。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所述除湿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塔体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塔体内的第二液体均布组件、第二填料和第二气体均布组件,所述第二塔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出气口、进液口、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二液体均布组件与所述第二塔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均布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塔体的进气口的上方。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水箱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所述增湿换热器的放热通路与外界热源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体,所述增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与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进液口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所述空气动力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通的管路上还设有气体流量传感器与气体压力传感器,所述除湿换热器的放热通路与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进液口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水箱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水箱的排水管路上设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三水箱内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电导率传感器、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一泵体、所述第四泵体、所述气体流量传感器、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所述空气动力装置、所述第二泵体、所述第三泵体、所述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的含盐废水处理方法,包括:
[0016]S1,含盐废水通过第四泵体由第三水箱中提升,经过除湿换热器后进入第一水箱;同时,第三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第三水箱的液位,并根据液位的变化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四泵体的运行;
[0017]S2,增湿循环液通过第一泵体由第一水箱中提升,经过增湿换热器,增湿循环液温度升至设定温度范围内后,进入第一塔体;同时,第一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第一水箱中增湿循环液的温度,并根据温度的变化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增湿换热器的外部热源的供给;
[0018]S3,增湿循环液经过第一液体均布组件,喷洒到第一填料的上部并沿第一填料自上而下流动;
[0019]S4,循环空气通过空气动力装置由第二塔体中排出,进入第一塔体内后经过第一气体均布组件,沿第一填料自下而上流动,与步骤S3中下降的增湿循环液在第一填料空隙的表面进行传质传热;经过传质传热后,增湿循环液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增湿设备和除湿设备,所述增湿设备包括原液输送装置、增湿循环液输送装置、增湿换热器和增湿处理装置,所述除湿设备包括除湿处理装置、除湿换热器和除湿循环液输送装置,所述原液输送装置、所述除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所述增湿循环液输送装置、所述增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进液口依次连通,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出液口与所述增湿循环液输送装置连通,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液口、所述除湿循环液输送装置、所述除湿换热器的放热通路与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进液口依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循环液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水箱、脱水机、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进液口与所述除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二进液口与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三进液口与所述脱水机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增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泵体与所述脱水机的进液口依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循环液输送装置包括第二水箱和第三泵体,所述第二水箱的进液口与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液口、第三泵体和所述除湿换热器的放热通路依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增湿处理装置的进气口通过主通气管路连通,所述主通气管路上设有空气动力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处理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动力装置的进气口之间的所述主通气管路上沿循环空气流向依次设有出气支管路和进气支管路,所述出气支管路上沿循环空气流向依次设有第一阀门和尾气处理装置,所述进气支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出气支管路和所述进气支管路之间的所述主通气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液输送装置包括第三水箱和第四泵体,所述第三水箱的出液口、所述第四泵体与所述除湿换热器的吸热通路依次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塔体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塔体内的第一液体均布组件、第一填料和第一气体均布组件,所述第一塔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出气口、进液口、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液体均布组件与所述第一塔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气体均布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塔体的进气口的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塔体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塔体内的第二液体均布组件、第二填料和第二气体均布组件,所述第二塔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出气口、进液口、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二液体均布组件与所述第二塔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均布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塔体的进气口的上方。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兵董健张恒彭淑婧魏亦然杜兵张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