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螺旋连接的自动对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及自动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螺旋连接的自动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机械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代替人工完成作业,但是,在一些危险以及特殊行业中,仍然需要人工协助才能完成对接工作,如在隧道挖掘工程中更换弹药箱等危险的工作,需要人工操作完成弹药箱的更换。
[0003]由上可见,在上述环境恶劣和工况危险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仍然需要通过人工协助操作才能完成对接,不仅工作量大,还效率低下,同时在长期作业中,还容易对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螺旋连接的自动对接装置,能够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000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螺旋连接的自动对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件、旋转机构、对接件、对接体、预设数量自由度的运动平台和锁紧机构;所述固定件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定位结构和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螺旋连接的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固定件(1)、旋转机构(2)、对接件(3)、对接体(4)、预设数量自由度的运动平台和锁紧机构;所述固定件(1)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定位结构(11)和转动结构(12),所述转动结构(12)的外侧面沿着周向方向、且以垂直所述外侧面的方式设有预设长度的螺旋槽(121),所述转动结构(12)以与所述定位结构(11)位于同一中心轴线的方式置于所述定位结构(11)内,且所述转动结构(12)可相对所述定位结构(11)独立运动;所述定位结构(11)内安装有所述旋转机构(2),且用于安装在来自外部的第一对接机构的固定端面上;所述旋转机构(2)上安装有所述转动结构(12);所述对接件(3)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限位结构(31)和对接结构(32),所述对接结构(32)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螺旋槽(121)配合的连接结构(321),且所述对接结构(32)以与所述限位结构(31)位于同一中心轴线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限位结构(31)内;其中,所述限位结构(31)和所述定位结构(11)中各一位置处设有用于限定所述对接件(3)转动的配合结构;所述对接件(3)安装在所述对接体(4)上;所述对接体(4)通过所述锁紧机构锁定安装在所述运动平台上,且所述锁紧机构处于未锁定的状态下,所述对接体(4)可沿着所述锁紧机构的、且与所述固定端面垂直的安装面上移动;其中,所述运动平台用于安装在来自外部的第二对接机构的对接端面上;所述旋转机构(2)、所述锁紧机构和所述运动平台均用于与预设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在确定对所述对接件(3)和所述固定件(1)进行对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并控制所述运动平台带动所述对接件(3)运动至与所述固定件(1)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且所述连接结构(321)与所述螺旋槽(121)呈对齐状态,并继续控制所述运动平台带动所述对接件(3)运动,以使所述定位结构(11)以限定所述对接件(3)转动的方式置于所述限位结构(31)和所述对接结构(32)之间,解锁所述锁紧机构,控制所述旋转机构(2)转动,以使所述转动结构(12)以螺旋连接的方式与所述限位结构(31)达到固定连接,在达到固定连接后,停止所述旋转机构(2)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减速机构(21)和电机(22);所述减速机构(21)安装在所述定位结构(11)内,且所述减速机构(21)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减速机构(21)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转动结构(12);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电机(22)、锁紧机构和所述运动平台电连接,用于在确定对所述对接件(3)和所述固定件(1)进行对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并控制所述运动平台带动所述对接件(3)运动至与所述固定件(1)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且所述连接结构(321)与所述螺旋槽(121)呈对齐状态,并继续控制所述运动平台带动所述对接件(3)运动,以使所述定位结构(11)以限定所述对接件(3)转动的方式置于所述限位结构(31)和所述对接结构(32)之间,解锁所述锁紧机构,控制所述电机(22)转动,以使所述转动结构(12)以螺旋连接的方式与所述限位结构(31)达到固定连接,在达到固定连接后,停止所述电机(22)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21)为第一定位杆(3211),所述第一定位杆(3211)以与所述螺旋槽(121)一一对应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对接结构(32)的内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21)为与所述螺旋槽(121)配合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以与所述螺旋槽(121)一一对应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对接结构(32)的内侧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固定件(1)上,用于获得所述螺旋槽(121)的位置及姿态信息;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运动平台上,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定位杆(3211)或所述凸起结构的位置及姿态信息;所述控制系统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臣,郑比邻,徐笛,张钦圭,刘中柱,杨福合,张伦,张启升,王文虎,韩冰,刘晓勇,陈鹏云,邢新泽,武新明,张丽花,张树霞,李郁峰,田二明,郭荣,马新谋,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